關於設計思考工作坊的用途與引導小技巧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 關於設計思考的用途

我們家新人跟我分享過關於他的 UX 啟蒙故事,源自於大二時體驗過一次設計思考工作坊,念經濟系的他,因此對於這條路產生了興趣。
在我們訪談許多 UX 學習者的歷程中,也經常發現類似的故事,設計思考工作坊的創意體驗使人對於產品設計的工作心生嚮往。
但新人也告訴我,他曾經帶領設計思考工作坊的失敗經驗,總是無法釋懷。
他問我:「曾經有工作坊的參與者吐槽設計思考在商業上沒辦法落地,可是當時我也沒有工作經驗,就很尷尬,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才好,Soking 你會怎麼回應呢?」
我:「你聽說過設計思考這個概念當初是怎麼被推廣出來的嗎?」
新人:「就…….那個很有名的設計公司 IDEO 跟史丹佛大學?」
我:「對,但你知道他們推廣設計思考的用途是什麼嗎?」
新人:「沒有聽說過耶,我學到的只有流程,或是怎麼發想之類的」
我:「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是這樣說的,當初推廣設計思考的人認為,設計不應該只掌握在少數幾個天才設計師身上,設計的過程應該要讓相關的人都有機會參與進來,因為許多有價值的答案可能散落在不同觀點的人身上。
如果講現實一點的話,就是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該要在設計流程裡面,讓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參與在裡面,這樣最大的好處是促進共識,避免設計師閉門造車,最後才讓利害關係人 review 設計,然後被打槍到飛起來。
另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會傾向擁護自己說出來的觀點,因此當利害關係人發現他的觀點已經被融合在設計過程中,那麼支持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大。」
新人:「我沒有用這個角度來想過耶,但是聽起來很有道理。」
我:「所以重點並不是工作坊的產出物夠不夠專業落地,而是一開始發起工作坊的理由是不是在這個設計案中重要的議題,如果你討論的是大家重視的議題,那麼光是討論過程就已經產生意義了,設計師不是可以趁機觀察參與者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嗎?這些都可以利用在後續的設計提案上啊!」
新人:「這就難怪我當時被嗆沒辦法回嘴,因為我們就是教學用途的工作坊,拿來討論的題目也是虛構題目,所以一開始就不是商業問題。」
我:「但我還是認同教學工作坊的重要性啦,至少有體驗過的人能夠建構一起討論的語言啊,這也是參與設計思考的好處之一。」
於是我就趁機跟新人分享了一些工作坊引導上常用的小技巧。

▶ 降低討論難度的引導小技巧

你或許看過工作坊中引導者宣布開始進行討論後,參與者僵硬的待在位子上,不確定該怎麼做才好的情況。
通常我們會先寫好工作坊的腳本,事先決定流程以及要用什麼討論規則來引導參與者。
​開始帶工作坊的時候我們最容易疏忽的地方就在這裡,對於流程的想像已經在我們腦海中模擬了好多次,但忘記參與者可能是第一次接觸,還搞不懂狀況就被要求產出東西。
​這個時候如果你看到主持工作坊的引導者太快進入細節,跟你淘淘不絕的說明討論規則,參與者腦袋可能還沒有準備好,那就會一臉茫然無措,即使想配合也不知從何開始。
再重複一次,工作坊的引導目的,就是為了幫參與者的腦袋準備好。
這種時候有兩個對應的引導小技巧,分別是:「一次一個步驟」以及「Working alone, together」
在運用「一次一個步驟」的小技巧時,可以先利用簡報或講義,先公布討論流程讓參與者預期接下來會發生的狀況。​
但是口頭上的引導,只要求參與者先以幾分鐘的時間完成第一個步驟。​
而運用「Working alone, together」的引導技巧非常簡單,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每個人先根據引導語先獨自思考幾分鐘,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才一起進行小組討論。​
這兩個小技巧的核心目的都是為了「降低開始行動」的難度。​
如果要參與者一口氣理解三到五個討論步驟,他們可能會希望在腦袋裡面模擬一遍整體流程,但因為缺乏經驗,所以無法預測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這樣的預測是人類本能,腦袋會忍不住進行各式各樣的預測,用來判斷機會與風險。​
所以預告目標,但不要思考全部的細節,先進行第一個步驟,可以有效的降低開始的難度。​
通常參與者開始進入討論步驟之後,很快就會適應討論規則,並且在有了第一步驟的產出成果之後,要去配合第二步驟的討論規則就非常輕鬆了。​
另外在運用「Working alone, together」時,重點也在於降低社會性壓力,通常我們在越多人面前要表達自己想法時,就會同時顧慮(預測)多數人的觀點,並且評估自己要說的內容會不會與其他人不一致。​
注意,這是連想法都還沒形成,我們就忍不住去預測別人的想法,因此在團體討論時這是一個很容易阻礙發言的狀況。​
「Working alone, together」要求參與者先獨自思考幾分鐘,並且寫下來。​
當你不需要跟別人交流,單純把想法寫下來的過程,比較不會意識到社會性壓力,並且因為有所準備,所以在後續討論時,你至少有了想法的草稿,可以聽聽別人的觀點,然後進行補充或延伸。​
以上是設計工作坊的引導現場時,經常用來幫助參與者順利產出,幫腦袋準備好的小技巧,分享給你。

訂閱免費電子報:

如果你希望獲得 Soking 的課程以及 UX 講座訊息,歡迎留下你的 Email,訂閱最新的 UX 活動通知:https://subscribe.soking.cc/vocu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3會員
47Content count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在進行實習生的面試活動時,最後一關是我與參與者的 1 on 1,在面對幾位未來可能合作的夥伴認識他們的互動過程中,有一個話題意外的反覆出現,是關於對職業生涯的自我認同,讓我想要整理成一篇文章,與你分享。
我在工作上經常會遇到需要與別人溝通的場合,無論他們是一起工作的夥伴、顧問服務的客戶又或者是教學時給學員們的引導。 以我而言,經常有三種類型的對話穿插出現,這分別是: 討論我最欣賞對方所提供的某些表現或訊息 提供一些建議(或舉例)幫助對方理解、適應、連結,引發新的討論空間 評估某個工作是否達成期待或釐
之前在一場訪談裡,被問到一個有趣的問題:「什麼是產品思維?對產品化的想像是什麼?」​有許多的團隊心中懷抱著夢想,雖然一面服務客戶,按照客戶的需求打造軟體,但總是渴望有一天能夠為自己的夢想買單,今日的累積是為了誕生明日的產品。​那麼,到底什麼是產品化呢?該如何把專業技術轉換成為產品?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曾經有一位學員詢問我如何在易用性測試的時候篩選適合的受測者,我們約了一個簡單的線上會議作討論,一開始他就打開文件列舉了一個二維的象限,想要討論 X 軸跟 Y 軸交叉所切出來的四種族群,何者適合作為受測者。​
你的公司會有主管定期與你一對一談話嗎?又或者,有與你相同專業領域的資深前輩願意當你的 Mentor 與你一對一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對象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談話,非常恭喜你,我也很羨慕你。在我的職涯歷程中是缺乏這樣的角色的,直到近幾年我從事教學以及經營公司的過程,也才陸續了解到這類談話性質的重要性。 我很
今年在進行實習生的面試活動時,最後一關是我與參與者的 1 on 1,在面對幾位未來可能合作的夥伴認識他們的互動過程中,有一個話題意外的反覆出現,是關於對職業生涯的自我認同,讓我想要整理成一篇文章,與你分享。
我在工作上經常會遇到需要與別人溝通的場合,無論他們是一起工作的夥伴、顧問服務的客戶又或者是教學時給學員們的引導。 以我而言,經常有三種類型的對話穿插出現,這分別是: 討論我最欣賞對方所提供的某些表現或訊息 提供一些建議(或舉例)幫助對方理解、適應、連結,引發新的討論空間 評估某個工作是否達成期待或釐
之前在一場訪談裡,被問到一個有趣的問題:「什麼是產品思維?對產品化的想像是什麼?」​有許多的團隊心中懷抱著夢想,雖然一面服務客戶,按照客戶的需求打造軟體,但總是渴望有一天能夠為自己的夢想買單,今日的累積是為了誕生明日的產品。​那麼,到底什麼是產品化呢?該如何把專業技術轉換成為產品?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曾經有一位學員詢問我如何在易用性測試的時候篩選適合的受測者,我們約了一個簡單的線上會議作討論,一開始他就打開文件列舉了一個二維的象限,想要討論 X 軸跟 Y 軸交叉所切出來的四種族群,何者適合作為受測者。​
你的公司會有主管定期與你一對一談話嗎?又或者,有與你相同專業領域的資深前輩願意當你的 Mentor 與你一對一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對象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談話,非常恭喜你,我也很羨慕你。在我的職涯歷程中是缺乏這樣的角色的,直到近幾年我從事教學以及經營公司的過程,也才陸續了解到這類談話性質的重要性。 我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最近為了備課,希望能在自我介紹時,能有個人網站之外的作品展示平台,在朋友推薦下,我打開了一直以來都是空白的Behance,然後開始整理自己往年的作品。
Thumbnail
想做出你心目中的樣子並不難,彼此的想法溝通要舒適,裝修的過程要是件樂事,才能共同造出一間好室,走進沐室來讓設計成為一件好事。
Logo 設計是一項經典的品牌形象創意技術。它能完美地傳遞出公司or組織的生態定位,即把客戶視為目標客群,把產品視為品牌宣示,把品牌視為競爭利器。它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能藉由少量文字把公司訊息表達清楚,可以吸引客戶閱讀和瞭解公司的形象,增強對客戶的認知,在瞭解當前市場的情況下可以改善客戶理解和參與企業
Thumbnail
品牌設計並非只是單純地做logo設計 品牌設計最怕顧此失彼,看不見的部份也很重要 消費者研究是品牌設計的根本 系統化品牌策略建構工作坊不是教育訓練性質的共識營,而是實際產出策略方向的共創工具
2020.05-2021.05.15 畢業設計|#藝巷共生 似乎如夢的一年 『藝.巷共生-小澎湖藝術建構』 - 設計課 題目基地➡️老師定 指導老師➡️抽籤 進度➡️有安排 - 畢業設計 題目定基地➡️自己選 指導老師➡️自己選 進度➡️自己抓 - 因為基地被很多老師拒絕❌ - - - — — -
Thumbnail
活動設計雖然不是一門專精的學科,但我相信做活動出身的設計個個都是雜學高手! 活動設計人的小宇宙就被燃起了
Thumbnail
在台灣雖然越來越多設計師,但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這個工作,畢竟這個職位相較於工程師與產品經理比較新,某個角度來看也沒這麼重要(苦笑)。 但在美國,這是個非常受歡迎的職位。有非常多學生,甚至工程師轉來做設計師,為什麼呢?就來透過五個常見的問題來介紹一下我的工作吧!
Thumbnail
第一次對這個名字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冰雪守望者〉(Ice Watch)。他特地到格陵蘭把融冰運回,放在美術館前面和倫敦街頭,讓城市裡的民眾無距離地感受到「冰」。看著它一天天融化,提醒世人氣候變遷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我很佩服這樣的藝術家/設計師,他能以非常簡單的方式,表達深刻的觀點。而你知道,所謂「簡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最近為了備課,希望能在自我介紹時,能有個人網站之外的作品展示平台,在朋友推薦下,我打開了一直以來都是空白的Behance,然後開始整理自己往年的作品。
Thumbnail
想做出你心目中的樣子並不難,彼此的想法溝通要舒適,裝修的過程要是件樂事,才能共同造出一間好室,走進沐室來讓設計成為一件好事。
Logo 設計是一項經典的品牌形象創意技術。它能完美地傳遞出公司or組織的生態定位,即把客戶視為目標客群,把產品視為品牌宣示,把品牌視為競爭利器。它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能藉由少量文字把公司訊息表達清楚,可以吸引客戶閱讀和瞭解公司的形象,增強對客戶的認知,在瞭解當前市場的情況下可以改善客戶理解和參與企業
Thumbnail
品牌設計並非只是單純地做logo設計 品牌設計最怕顧此失彼,看不見的部份也很重要 消費者研究是品牌設計的根本 系統化品牌策略建構工作坊不是教育訓練性質的共識營,而是實際產出策略方向的共創工具
2020.05-2021.05.15 畢業設計|#藝巷共生 似乎如夢的一年 『藝.巷共生-小澎湖藝術建構』 - 設計課 題目基地➡️老師定 指導老師➡️抽籤 進度➡️有安排 - 畢業設計 題目定基地➡️自己選 指導老師➡️自己選 進度➡️自己抓 - 因為基地被很多老師拒絕❌ - - - — — -
Thumbnail
活動設計雖然不是一門專精的學科,但我相信做活動出身的設計個個都是雜學高手! 活動設計人的小宇宙就被燃起了
Thumbnail
在台灣雖然越來越多設計師,但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這個工作,畢竟這個職位相較於工程師與產品經理比較新,某個角度來看也沒這麼重要(苦笑)。 但在美國,這是個非常受歡迎的職位。有非常多學生,甚至工程師轉來做設計師,為什麼呢?就來透過五個常見的問題來介紹一下我的工作吧!
Thumbnail
第一次對這個名字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冰雪守望者〉(Ice Watch)。他特地到格陵蘭把融冰運回,放在美術館前面和倫敦街頭,讓城市裡的民眾無距離地感受到「冰」。看著它一天天融化,提醒世人氣候變遷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我很佩服這樣的藝術家/設計師,他能以非常簡單的方式,表達深刻的觀點。而你知道,所謂「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