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司會有主管定期與你一對一談話嗎?又或者,有與你相同專業領域的資深前輩願意當你的 Mentor 與你一對一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對象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談話,非常恭喜你,我也很羨慕你。在我的職涯歷程中是缺乏這樣的角色的,直到近幾年我從事教學以及經營公司的過程,也才陸續了解到這類談話性質的重要性。
我很喜歡《我想和你聊一聊》這本書中提出的架構,作者在此書中介紹一對一談話中,有三種常見的回饋模式,包括賞識(appreciation)、指導(coaching)與評量(evaluation)。
這個回饋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的行為科學家所提出,後來也陸續被一些領域專家所引用。
在這邊快速簡介一下三種回饋的差異:
1. 賞識:給予正向回饋與肯定,通常用於認可行為、努力或個人特質,認同該行為能帶來益處,賞識很適合用於對特定行為強化。
2. 指導:幫助對方適應、成長,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給建議,最複雜的形式是協助對方轉變。
3. 評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現況,以及設定未來的期待。
這兩年來因為帶領實習生、教學以及顧問諮詢工作,我累積了較多的一對一談話機會,也不斷的在思考我該怎麼樣在這類談話關係中,給予對方支持。
我在一對一談話中最常看見的情況是:否定過去的自己。
例如我曾經跟一位朋友在一對一之中討論,他認為自己過去作的事情都是打雜,完全沒有專業的累積。
於是我就問他:「你過去的工作聽起來經常需要協調好幾個不同公司的團隊,在時間壓力很大的情況下,讓每個團隊都知道自己該作什麼,以及現場的資源是否有到位,確保現場的工作不會停擺,對嗎?」
對方理所當然的模樣:「是呀,那些溝通很複雜,但這有什麼嗎?」
我白了他一眼:「這是專案管理啊。」
然後我又問:「那麼,你剛剛有講到,在一些狀況發生的時候,你必須跟上層或者上上層的出資者說明情況,並且重新設定目標或期待,讓他們對於接下來計畫調整會採取的行動有安全感,對嗎?」
對方又回:「對呀,又是溝通協調。」
我又白他一眼:「這是利害關係人溝通、風險管理以及向上管理啊,這些都是專案管理現場很重要的實務能力,看書學不會的。」
在一片恍然大悟中,與我一對一的朋友才逐漸了解,這些他認為的溝通協調,有大量可以繼續挖深的專業,以及對應的情境名詞,這些都是可以用來表達過去實務經驗的案例,但他卻通通混雜在一起,認為這都是「溝通協調」。
討論之後我才了解,許多人像這位朋友一樣,沒有機會與別人坐下來好好的一對一談話,透過對話整理自己的收穫以及了解現況是否達標。
人類是需要回饋的生物,回饋讓我們的腦袋可以建立因果關係的路徑連結。
當我們接收到外界的刺激,到了腦袋裡面產生對應的認知,而這個認知強化了某些信念的連結,信念促使我們有了行為決策,行為與環境互動需要獲得回饋,這個新的回饋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讓我們的腦袋理解這個世界的因果機制。
偏偏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對於這個回饋路徑不太友善,許多人從事的工作產出,很難明確感受到路徑回饋,因此久而久之,無法在腦袋之中建立意義的地圖,而喪失了自己的方向感。
也因此,如果有那麼一份機會可以找到人與你良好的展開一對一談話的關係,這會是一份很好幫助你校正人生雷達的機會。
如果你曾經有可以一對一談話的對象,我也很好奇,你是如何接觸到這樣的資源?歡迎你與我分享~
訂閱免費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