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尋櫻記...十八份水圳+東昇步道出硫磺谷,藍綠湖水恐龍現蹤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活動時間:2023.02.05午後

天氣:陰,早上小雨,過午雨停

路線行程:捷運北投站→公車→龍鳳谷站下車→十八份水圳步道→風尾步道→東昇步道→鼎筆橋步道→龍鳳谷步道→硫磺谷步道

從一月底~二月初,一直被網路上東昇步道附近的櫻花美照燒到,但這大半個月卻是上班日天氣都不錯,週末就下場春雨的鳥時節,此日過午等雨稍停,去輕鬆繞一圈拜訪櫻花。

十八份水圳步道交通

大眾交通:

  1. 捷運北投站,轉搭公車230或小25,於龍鳳谷下車
  2. 捷運石牌站,轉搭公車128或小36,於龍鳳谷下車

我由北投捷運站和今日一起訪櫻花的地陪會合後,換搭公車上山,13:30 下車後對面往上的叉路口,就是十八份產業道路

13:40 順著產業道路往上走,路旁就可看到十八份水圳的地圖及標誌。地圖雖然是簡單的示意圖,但這周邊的步道,剛好是類平行和有橫向步道相連,正好看地圖思考一下要怎麼串連。
今日難得中午過後才出發(早上都下雨咩~)不過我對這附近的路線長短不熟,地圖是簡圖,就是用線連起來標上觀光點而已,都沒寫距離,所以我不太會估計規劃步道路線的時間,手上的離線地圖(可以拉距離)倒是可以稍微參考,不過今日有在地的作陪,說其實這些步道都短短的,免驚啦!(不會走到天黑的意思)

raw-image

於是決定先從十八挖水圳步道往上,從風尾步道下來,再繞東昇步道上去後看時間,隨機應變(反正上面也有公車站)。

進入步道後,前面這段是水圳步道和東昇步道共線,走在鋪設得平坦的水泥路,往右看開闊的視野,雨後山嵐裊裊升起蓋在山頂,嗯~是紗帽山吧!(哇哇~幸好不是烏雲,不然就烏雲罩頂烏紗帽),早春的櫻花已經出來打招呼。

raw-image

13:49 經過豪宅。此民宅因牆邊的櫻花樹枝椏長得很有個性,加上紅瓦和層次的石牆,花開時刻也是賞櫻者喜愛拍攝的風景。

raw-image

雖不是很密集,步道兩側的櫻花都在枝頭上招搖,即使不是杏花,也是滿園春色關不住。此刻才真的有要迎接春天到來的感覺(之前都覺得冷吱吱的在蕭瑟山裡被折磨)

raw-image

13:51 共線路段到此,決定接下來的方向。往右是十八份(十八挖?)水圳步道,直行是東昇步道,兩條線最後也是可以接起來。東昇步道似乎經過整理,鋪設地磚看起來比較新哩!

raw-image

十八份水圳步道

叉路口有設置磁磚拼貼的簡圖,看這圖案就知道,這附近是春天來走走訪櫻的優質路線喔!先取右,就是沿著水圳一直走。

raw-image

清楚的一條步道,水泥鋪面,一側是水圳,一側是長滿植物的斜坡,走起來幾乎都是平緩的,起伏不大。

raw-image

部分水圳的水道上有設置明隧道,好擋住土坡落下的落葉、落石、土塊等

raw-image

14:10 走至叉路口,水圳道有水閘門,水泥路右側直行可往楓香觀景台,左側階梯往上去頂湖公車站。往前走去楓香觀景台。

raw-image

14:12 走上木板階梯是一個小小的平台,原來這就是楓香觀景台!楓香呢?往上看是有點陡的水圳,旁邊有水圳的水泥護欄。左側是低矮的鐵柵門和菜園。右轉有土徑,在地圖上是還有路徑可以接往另一步道,在這邊稍微找一下路。右轉的土徑走到一處果園,地圖顯示航跡也偏了。順著水圳往上則是走在狹窄又略陡的水圳邊緣,一不小心腳就下水啦!這次的水圳看起來水流有點洶湧耶~我沿著水圳的水泥護欄走個幾公尺,看手上地圖雖然這條路徑也沒錯,但決定還是回到楓香觀景台這邊找另一條比較安全的路徑。

raw-image

叉路口此處有十八挖圳幹道0K+600的牌子。

raw-image

原來鐵欄杆是可以推開進入,借道穿過菜園囉!

raw-image

蝌蚪戴花,三八阿花~

raw-image

菜園中有幾處是整片種植高麗菜

raw-image

14:28 穿過菜園果園順著路徑繞走出來就接上階梯步道啦!

raw-image

14:36 石階步道繼續往上,出來就是馬路,左轉順著馬路走,看到“頂湖”的公車站,若不想從下往上爬階梯,搭公車到頂湖這一站(公車有小8、小9、小26、129號)地勢較高,從上往下繞也是可以的。

raw-image

站在馬路邊,隔著谷地就能看到一處處櫻花(但還沒有開得很顯眼),以及對面山頭上的文化大學。

raw-image

風尾步道

14:48 經過“風尾”站的公車站牌,就來到風尾步道入口。風尾步道種植的櫻花以山櫻花和吉野櫻為主,不過白色的吉野櫻要3月底之後才會開始準備要開花,此時開的就是桃紅色的山櫻花囉!

raw-image

轉入風尾步道,看到路中一棵大榕樹,枝繁葉茂。身上掛有牌子,這棵是台北市受保護樹木,推測樹齡約200多年,名稱為:鹿寮長壽榕,還有編號喔!

raw-image

如果是路旁木頭圍籬內的櫻花一起盛開,倒映著另一側的水漥,就更有意境啦!

raw-image

走在風尾步道往下的階梯,山坡旁盛開的山櫻花,翠綠嫩葉中染著一片桃紅色,總算有尋櫻記的感覺了。右側則是梯田風光。

raw-image

15:04 從風尾步道出來至十八分產業道路,沿著產業道路走,就回到一開始出發的十八分水圳步道和東昇步道的共同出入口。

raw-image

東昇步道

15:16 進入東昇步道,此步道應是櫻花最盛的區域,但不知道是晚了還是被雨打落。

raw-image

東昇步道前段都是平坦的石磚路,走在步道上,見到左側下方一片櫻花林只見樹枝,此處就是在網路照片上賞櫻的名景,但此時卻只見空空的樹枝。

raw-image

步道繼續往前,路旁總是會有幾棵櫻花綻放,掉落在芋葉上的幾瓣櫻花

raw-image

山櫻花瓣墜滿步道

raw-image

泉源社區舊名十八份,舊時開圳時,修築十八份圳及十八挖圳,引大坑溪水源開墾山源及梯田。民國40~50年間,以水稻為主要農作物,後來因水源引至山下,農田開始休耕,改種花卉、旱作,雖作物型態改變,仍可見到梯田景觀。

raw-image

在山谷間錯落的幾處櫻花林,也不枉今日的尋櫻之旅

raw-image

15:31 東昇步道走出來是柏油路,為三叉路口,路旁有福德宮,是頂湖福德宮。路可通往頂湖公車站,也是東昇步道和十八挖水圳步道的交會口。

raw-image

頂湖福德宮的斜對面,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廟,很像模型,不知道是否為本來的舊廟?

raw-image

鼎筆橋步道

15:38 福德宮背面有往下的石階,為鼎筆橋步道入口。

raw-image

這段鼎筆橋步道都是石階,下過雨後往下走稍微注意腳部,怕滑。經過一處廢棄石屋後,出來就是馬路。

raw-image

走出來鼎筆橋步道,站在路邊抬頭看到石屋圍牆上,站著一群小天使 >∇<。

raw-image

龍鳳谷步道

15:54 右轉順著馬路走,可以走到公車站牌。本想搭公車下山,看看天色還可,且馬路上車較多,決定走龍鳳谷步道下去。來到路旁這個龍泉宮的石碑,對一下手上地圖,確定是從這邊階梯可接往步道。原來從這個神秘小徑可接往龍鳳谷步道(下面有阿伯溫泉區...)

raw-image

15:58 從龍泉宮旁經過,過石橋,依照方向本來以為要左轉,豈知左轉的步道就這樣通到水邊?右邊的石板階梯好像只是給溪邊玩水還是泡溫泉用的。實際上要上去對面才是接步道要走到對岸往上爬!往上爬啦嗚嗚~階梯爬上去就會接到龍鳳谷的步道。

raw-image

龍鳳谷步道,下過雨後水流略急

raw-image

開始經過一些色彩鮮豔的可愛(?)宗教雕像

raw-image

會走過好幾次小橋過溪

raw-image

還有齊天大聖喔~

raw-image

16:24 還走健福橋去健福宮找一下基點,原來是我記錯了,沒有基點,是溫泉露頭的點。站在橋上看到怎麼有噴泉!原來是溫泉水管有洞讓水噴出來。

raw-image

這不是山嵐,是溫泉冒出來的熱氣啦~

raw-image

往建福宮的橋頭有這顆,溫泉露頭SC08。

raw-image

16:31 站在龍鳳谷的地熱景觀眺望台,這池水看起來綠綠的,旁邊山壁雖然在冒煙,水池上還是有鳥的(不會被煮熟)

raw-image

拉近看,是鴛鴦耶~鴛鴦洗溫水澡,果然是鴛鴦浴

raw-image

從龍鳳谷公園旁有階梯往上走,經過永福宮(小土地公廟)繼續往上可至行義路,我本來是想就這樣懶懶的到行義路上的惇敘工商站牌搭公車下山,然後想到最近幾天的網路情報,下過雨後的硫磺谷呈現很夢幻的顏色。
16:45 本來還以為硫磺谷有點遠?原來步道入口就在行義路和泉源路的交叉口旁。

raw-image

硫磺谷

從鋪著卵石路面進入硫磺谷步道,旁邊的大榕樹也是挺美的。

raw-image

順著硫磺谷步道的石階下坡,開始看到冒煙的湖(其實不是水面冒煙,是周圍的岩石下方在冒煙),網路情報說這幾天硫磺谷水很蒂芬妮色。

raw-image

谷中還有一些挖掘的平台、水泥做的護欄等構造。這一處的頁岩底下是儲集溫泉的五指山層,利用人工鑽掘讓溫泉蒸氣引出地表以及建造溫泉生成池。此地的溫泉水性質屬於酸性硫酸泉,pH約4~6,溫度50~90℃,俗稱白磺泉。

raw-image

繼續往下走到觀景台旁,可欣賞整個硫磺谷的水池,據說這幾天特別的藍綠色,啦啦~果然看到傳說中的硫磺谷水怪!(蛇頸龍)但這幾天下過雨後水面較高,腿有點短哩!

raw-image

隨著溫泉熱氣上升,湖中的恐龍轉個角度變成了魟魚了,陽明山區還有很多好玩待發現的地方哩!可以慢慢來發掘 (路線收集狂)

raw-image

硫磺谷這邊就有小巴士可以搭車下山(至北投站或石牌站皆可,看哪班車先來)。

同場加映:台北燈會

回到市中心乾脆去看台北燈會,出市政府捷運站後,也不特別規劃燈會路線,隨意的邊走邊看燈火通明台北城。忽然看到燈會官方導覽員舉著牌在路上移動,話說我內建了看到導覽會員會自動跟的模式,因此不自覺就跟在屁股後走。雖然導覽很認真一路走一邊介紹,但實在太吵雜了,只能零星聽到幾個副燈和場景設計概念。

raw-image

不過跟著熟門熟路的導覽員就是讚,穿越了很多捷徑,剛好的時間來到了主場。主燈兔兔的眼睛亮起來囉!

raw-image

藍鵲也是今年台北燈會的主角之一。今日行程以櫻花開始,以藍鵲結束,感受到台北的春天來囉!

raw-image


18會員
93Content count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龜毛原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繼草山水道的藍寶石後,沒事又上台北自來水園區的官網遛遛,發現到某個週六居然地下水宮殿還有參觀名額!於是按下”台北水道.觀音山蓄水池”的活動申請。來走訪傳說中的地下水宮殿-觀音山蓄水池由來。
新年申請到藍寶石參觀的名額,真是幸運(就是在放年假才搶得到啊),也算完成我懸宕已久的草山水道系列。走天母古道時常趴在鐵柵欄前張望,這次總算可以進入。陽明天主堂集合,走一小段天母古道抵達鐵柵門,經過多道門鎖,抵達神秘小黑屋,就是美麗的藍寶石,陽明湧泉,旁邊黃褐色山壁的瀑布,就是淞溪瀑布。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喜歡看古蹟的遊客,可以搭渡輪來旗津,可以走訪旗津砲台(二級古蹟)和高雄燈塔(市定古蹟),砲台看海灣,燈塔喝咖啡,從星空隧道繞一圈,這裡本來是沙洲半島,後來變成高雄港旁的小島,也很適合騎單車繞訪旗津各景點。
周末的降雨預報又打亂了原本行程規劃,起床看沒雨耶~包袱款款搭車去大溪,走一直想拜訪的齋明寺古道,和搭配旁邊的御成路古道。過大溪橋去晃晃看落羽松還在嗎?還有參觀心儀已久的李騰芳古宅。本以為今日出門太晚了,想不到時間都是這樣被老天安排好,因古宅時,剛好遇到古蹟導覽,也解了些以前對客家大宅的疑惑。
為了紀念臺灣近代史上重要的牡丹社事件,於當年交戰的石門古戰場地區,設立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裡面有歷史故事牆、牡丹社頭目父子像、愛與和平紀念碑、文化廣場等。走一圈紀念公園,大致了解牡丹事件始末,雖多年後以愛與和平希望能化解歷史傷痛,仍帶著些許沉重的心情。下一站,就去四重溪溫泉公園泡足湯放鬆舒緩。
繼草山水道的藍寶石後,沒事又上台北自來水園區的官網遛遛,發現到某個週六居然地下水宮殿還有參觀名額!於是按下”台北水道.觀音山蓄水池”的活動申請。來走訪傳說中的地下水宮殿-觀音山蓄水池由來。
新年申請到藍寶石參觀的名額,真是幸運(就是在放年假才搶得到啊),也算完成我懸宕已久的草山水道系列。走天母古道時常趴在鐵柵欄前張望,這次總算可以進入。陽明天主堂集合,走一小段天母古道抵達鐵柵門,經過多道門鎖,抵達神秘小黑屋,就是美麗的藍寶石,陽明湧泉,旁邊黃褐色山壁的瀑布,就是淞溪瀑布。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喜歡看古蹟的遊客,可以搭渡輪來旗津,可以走訪旗津砲台(二級古蹟)和高雄燈塔(市定古蹟),砲台看海灣,燈塔喝咖啡,從星空隧道繞一圈,這裡本來是沙洲半島,後來變成高雄港旁的小島,也很適合騎單車繞訪旗津各景點。
周末的降雨預報又打亂了原本行程規劃,起床看沒雨耶~包袱款款搭車去大溪,走一直想拜訪的齋明寺古道,和搭配旁邊的御成路古道。過大溪橋去晃晃看落羽松還在嗎?還有參觀心儀已久的李騰芳古宅。本以為今日出門太晚了,想不到時間都是這樣被老天安排好,因古宅時,剛好遇到古蹟導覽,也解了些以前對客家大宅的疑惑。
為了紀念臺灣近代史上重要的牡丹社事件,於當年交戰的石門古戰場地區,設立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裡面有歷史故事牆、牡丹社頭目父子像、愛與和平紀念碑、文化廣場等。走一圈紀念公園,大致了解牡丹事件始末,雖多年後以愛與和平希望能化解歷史傷痛,仍帶著些許沉重的心情。下一站,就去四重溪溫泉公園泡足湯放鬆舒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北投(Patauw)」這個地名,來自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平埔族北投社 隨著導覽老師的腳步,一步步往前走進北投公園裡........
Thumbnail
在臺北生活的大家 對於延吉街至光復南路巷弄中彎彎曲曲的道路一定印象深刻 在老臺北人的記憶中 這條路原是鐵道為「三張犁支線」,總長約2公里多 過去只要站在國父紀念館的台階上,就能觀賞到列車緩緩駛過, 這是附近老一輩居民的舊時記憶....
Thumbnail
林語堂故居 藍白相間的鮮明色彩外觀,很難不讓人停留駐足。建築以中國四合院到架夠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古典美。「林語堂故居」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台灣第一代建築師王大閎先生建造完成。是先生生前最後10年定居台灣的住所。值得花點時間在這裡看山、品茗,邂逅美麗的彩紅。
Thumbnail
整個白皮書給人的感覺像一個有著華麗外表的晚宴,餐點卻比路邊攤差,四百多個外國專家在2017年底專程為台北想了一些計畫,也有市長和政府的同意和配合,寫出來的東西和實行上的成效都給人一種繞圈子的無限輪迴感。
Thumbnail
不只有台灣在推動循環城市零垃圾的環節,世界各地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從小村子到大城市,讓我們來看看別人怎麼做吧!一起探討他們的利弊和套用到台北市的可行性。
Thumbnail
我們所在的寶島,福爾摩沙,擁有充足的降水,梅雨、鋒面雨、颱風都是我們常見的降水來源,它們充沛了我們的河川,滋潤了全台灣的水庫,是水資源的重要來源,但儘管平均年降雨量高達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年雨量的三倍多)缺水仍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為什麼呢?
Thumbnail
可食地景生態復育是白皮書中的一環,在筆者腦海中蹦出的畫面,是科幻電影的地下菜園、高科技燈照,或是屋頂一片綠油油。但現實並非如此,白皮書中以推廣城市田園發展都市農耕為主,透過結合現有的基地,擴大城市耕種面積。 田園城市推廣計畫之願景—「打造臺北市為一個綠色健康、教育、生活之田園城市」。
Thumbnail
 白皮書中的八個方向包括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再生能源整合優化、可食地景生態復育、資源回收多方運用...。接下來的專題要深入研究資源回收多方運用、可實地景生態復運和水資源循環再利用,這篇要探討資源回收在循環城市的角色,其中創造城市廢棄物的新價值是它的口號,期望一天能達到零垃圾台北的創舉。
Thumbnail
 現今,我們不再是一味的像抽血般將資源從大地下汲取出來,更不是不顧一切的像工業革命時代拼命生產,反倒開始注重了生活品質,生產效率還有我們的行為對未來世代的影響加上技術的進步,循環城市這個想法誕生了...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北投(Patauw)」這個地名,來自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平埔族北投社 隨著導覽老師的腳步,一步步往前走進北投公園裡........
Thumbnail
在臺北生活的大家 對於延吉街至光復南路巷弄中彎彎曲曲的道路一定印象深刻 在老臺北人的記憶中 這條路原是鐵道為「三張犁支線」,總長約2公里多 過去只要站在國父紀念館的台階上,就能觀賞到列車緩緩駛過, 這是附近老一輩居民的舊時記憶....
Thumbnail
林語堂故居 藍白相間的鮮明色彩外觀,很難不讓人停留駐足。建築以中國四合院到架夠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古典美。「林語堂故居」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台灣第一代建築師王大閎先生建造完成。是先生生前最後10年定居台灣的住所。值得花點時間在這裡看山、品茗,邂逅美麗的彩紅。
Thumbnail
整個白皮書給人的感覺像一個有著華麗外表的晚宴,餐點卻比路邊攤差,四百多個外國專家在2017年底專程為台北想了一些計畫,也有市長和政府的同意和配合,寫出來的東西和實行上的成效都給人一種繞圈子的無限輪迴感。
Thumbnail
不只有台灣在推動循環城市零垃圾的環節,世界各地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從小村子到大城市,讓我們來看看別人怎麼做吧!一起探討他們的利弊和套用到台北市的可行性。
Thumbnail
我們所在的寶島,福爾摩沙,擁有充足的降水,梅雨、鋒面雨、颱風都是我們常見的降水來源,它們充沛了我們的河川,滋潤了全台灣的水庫,是水資源的重要來源,但儘管平均年降雨量高達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年雨量的三倍多)缺水仍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為什麼呢?
Thumbnail
可食地景生態復育是白皮書中的一環,在筆者腦海中蹦出的畫面,是科幻電影的地下菜園、高科技燈照,或是屋頂一片綠油油。但現實並非如此,白皮書中以推廣城市田園發展都市農耕為主,透過結合現有的基地,擴大城市耕種面積。 田園城市推廣計畫之願景—「打造臺北市為一個綠色健康、教育、生活之田園城市」。
Thumbnail
 白皮書中的八個方向包括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再生能源整合優化、可食地景生態復育、資源回收多方運用...。接下來的專題要深入研究資源回收多方運用、可實地景生態復運和水資源循環再利用,這篇要探討資源回收在循環城市的角色,其中創造城市廢棄物的新價值是它的口號,期望一天能達到零垃圾台北的創舉。
Thumbnail
 現今,我們不再是一味的像抽血般將資源從大地下汲取出來,更不是不顧一切的像工業革命時代拼命生產,反倒開始注重了生活品質,生產效率還有我們的行為對未來世代的影響加上技術的進步,循環城市這個想法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