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循環城市專題(三)]台北,能吃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可食地景生態復育是白皮書中的一環,在筆者腦海中蹦出的畫面,是科幻電影的地下菜園、高科技燈照,或是屋頂一片綠油油。但現實並非如此,白皮書中以推廣城市田園發展都市農耕為主,透過結合現有的基地,擴大城市耕種面積。
田園城市推廣計畫之願景是期望「打造臺北市為一個綠色健康、教育、生活之田園城市」,田園城市、校園小田園,跟以往的市民農園不同,不再只是觀光農場,而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讓人們有機會體驗當農夫的辛勞,以及水資源、土地的重要。
台北市政府希望在2022年結合將田園基地面積擴增,若根據田園銀行網路平台我們已經達到且超過這個目標了。不管是從民國78年就推動的市民農園,或校內的小田園,甚至是行政機關的綠屋頂和都市中的快樂農園,都對田園成計畫有著不可或缺的貢獻。
雖然耕種面積已達預期,然而成效並沒有很顯著。小田園是田園城市中所佔面積和參與人數最多的一環,但儘管有這個接觸土地的機會,並不是大家都對校園內的計畫有所了解。校內3000多個學生只有不到100個有參與,種的大多也不是蔬菜或食用蔬果,反倒是花卉和香料的種植比例較高。而在荒地種的菜在缺乏適當施肥下生長狀況不好,也是許多城市農夫遇到的困境— 有心種植,卻不知道如何下手改善目前的田園狀況。
期待家家戶戶在閒暇之餘耕種空地是很棒的想法,但實用性不高、可行性更低。以目前的計畫來看,大多都實施在空地處,只有少數是在居家屋頂,便利性待加強。就算位置對了,平常人能耕種的東西有限,若沒有太多時間除草施肥、連移植盆栽都有困難,人們要怎麼種呢?更何況,有興趣參與的人也屈指可數,在快生活的時代,循環城市要以人們能實際使用的元素下手,要那麼快速的希望人們著手當農夫是不可能的。
Image credit: 筆者本人
筆者本人在學校也有參與小田園計畫,甚至有跟同學在校園角落獨立耕作。本來期待種可實際運用在料理中的菜,卻因為各種因素沒有發芽;或是美觀的花卉,因土壤淺加上陽光角度不對等因素,目前只種得出波斯菊(基本上跟雜草差不多)、九層塔、野莧(雜草性質)和木瓜(家裡吃完的種子,12月撒下的,現在,6月終於結果了!),或是地瓜葉和皇宮菜。雖然成功成長卻因為份量不足無法採收,體驗性質比實用性高。因此,個人認為都市內不適合種植大量蔬果。
更容易遇到的問題是平常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挪不出時間在太陽下耕種。除非有耕種相關的機構提供合適的課程(如假日密集班)讓人們有基本的概念,筆者認為除了提升耕種面積這種不實際的的方法,亦可以鼓勵人們從生活下手。大多人住在公寓,那就在陽台種些小花小草,再逐漸進階到香料,比一心想要種出明天的晚餐還實際的多。
台北,能吃嗎?目前,就算達到白皮書的目標,我們離可以自主供給食物還有一大段距離,循環城市中可食地景比較偏概念而非實際執行的計畫。很遺憾台北還不能達到食用的程度。但筆者相信,不久後,食用地景不會只是白皮書上的政策而是生活中實現的生活模式。
責任編輯:張安時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皮書中的八個方向包括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再生能源整合優化、可食地景生態復育、資源回收多方運用...。接下來的專題要深入研究資源回收多方運用、可實地景生態復運和水資源循環再利用,這篇要探討資源回收在循環城市的角色,其中創造城市廢棄物的新價值是它的口號,期望一天能達到零垃圾台北的創舉。
    如果你是一間食品加工廠的老闆,當你的工廠因各式原因最終宣告倒閉,你會如何處置這家即將廢棄的工廠?The Plant,把廢棄工廠變成具備永續發展理念的農場!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出乎意料的可行!
    在2010年,蘇格蘭政府就提出了「零廢棄計畫」,更以此為中心成功的發展都市經濟。政府、企業、市民的共同努力,成就了這個沃斯經濟論壇的「循環經濟政府、城市和地區」。
     現今,我們不再是一味的像抽血般將資源從大地下汲取出來,更不是不顧一切的像工業革命時代拼命生產,反倒開始注重了生活品質,生產效率還有我們的行為對未來世代的影響加上技術的進步,循環城市這個想法誕生了...
    去年暑假期間,筆者到德國參訪時,拜訪了奧格斯堡當地的二手商店Vinty’s。經過交流之後,才察覺到這不僅僅是透過捐贈與買賣的二手商店,而是一場具備系統性的希望行動...
    自動回收機減少消費者跟回收再造的距離,而今天的主角—— 杯特Better ——則是以平台的創設來減少消費者的需求,以減廢來達成污染減量的目標。在星期日的早晨,因為忘了提醒使用內用杯,而帶著一次性的塑膠杯上樓與杯特座談,彷彿就是問題產生原因的最佳典範。
     白皮書中的八個方向包括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再生能源整合優化、可食地景生態復育、資源回收多方運用...。接下來的專題要深入研究資源回收多方運用、可實地景生態復運和水資源循環再利用,這篇要探討資源回收在循環城市的角色,其中創造城市廢棄物的新價值是它的口號,期望一天能達到零垃圾台北的創舉。
    如果你是一間食品加工廠的老闆,當你的工廠因各式原因最終宣告倒閉,你會如何處置這家即將廢棄的工廠?The Plant,把廢棄工廠變成具備永續發展理念的農場!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出乎意料的可行!
    在2010年,蘇格蘭政府就提出了「零廢棄計畫」,更以此為中心成功的發展都市經濟。政府、企業、市民的共同努力,成就了這個沃斯經濟論壇的「循環經濟政府、城市和地區」。
     現今,我們不再是一味的像抽血般將資源從大地下汲取出來,更不是不顧一切的像工業革命時代拼命生產,反倒開始注重了生活品質,生產效率還有我們的行為對未來世代的影響加上技術的進步,循環城市這個想法誕生了...
    去年暑假期間,筆者到德國參訪時,拜訪了奧格斯堡當地的二手商店Vinty’s。經過交流之後,才察覺到這不僅僅是透過捐贈與買賣的二手商店,而是一場具備系統性的希望行動...
    自動回收機減少消費者跟回收再造的距離,而今天的主角—— 杯特Better ——則是以平台的創設來減少消費者的需求,以減廢來達成污染減量的目標。在星期日的早晨,因為忘了提醒使用內用杯,而帶著一次性的塑膠杯上樓與杯特座談,彷彿就是問題產生原因的最佳典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AW24大秀科技的未來感,暗示時尚界線不斷擴展。 「永續環保」透過隨身螢幕產品包裝為發起,承襲3C美學與服裝跨界交融,完美展現個性化品味,同時結合創新設計。
    變色中的落羽松更換美麗外衣時刻,夢幻場景宛如油畫一般。之前景編整理了10大中部落羽松美景,現在再加入這一個落羽松秘境,秋冬時分一定要造訪! 南投日月潭的落羽松已轉紅,這裡一直是熱門的秋冬打卡景點,尤其在在湖畔自行車道的落羽松,呈現紅、橙、黃、綠四種漸層顏色,讓人一秒忘憂。 位於南投日月潭的向山遊
    「我願化作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這少女從橋上走過。」這是傳説中佛陀弟子阿難的浪漫故事,石橋總帶有一種唯美浪漫的感覺,海編特蒐全台充滿如詩如畫的石砌古橋場景,讓大家輕鬆拍一張復古風美照。 大平紅橋 大平紅橋曾被票選為台灣百大歷史建築,是當地人口中的糯米橋,全橋以紅磚建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從台北迪化街到萬華青草巷尋覓藥材的奇妙旅程,不僅找到藥材,還有種種有趣的遭遇!最難得的是還在尋購藥材的過程見習到商家說話藝術!
    Thumbnail
    一起到台北車站附近尋找分散的圓環美食,再到故宮、兩條超人氣夜市走走吧! 再加碼老台北人才知道的圓環故事、我的輕旅行發想密技、以及寧夏、士林夜市的比拚~ 對了!你喜歡獨旅嗎?歡迎和我分享你的獨旅趣事!
    Thumbnail
    因為疫苗注射登記到中坡南路,因緣際會地晃到了這一個我從沒去過的有趣傳統市場—台北天公廟市場。 更精確地說,天公廟市場是跟山下的福德市場連成一線的。天公廟,指的是松山的奉天宮,是全台北市唯一一個祭祀玉皇大帝的廟宇。我在台北生活了三十多年,以前高中的好友就住在這一區,我們會去松山慈惠宮,卻從沒有進來過奉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北投(Patauw)」這個地名,來自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平埔族北投社 隨著導覽老師的腳步,一步步往前走進北投公園裡........
    Thumbnail
    在臺北生活的大家 對於延吉街至光復南路巷弄中彎彎曲曲的道路一定印象深刻 在老臺北人的記憶中 這條路原是鐵道為「三張犁支線」,總長約2公里多 過去只要站在國父紀念館的台階上,就能觀賞到列車緩緩駛過, 這是附近老一輩居民的舊時記憶....
    Thumbnail
    林語堂故居 藍白相間的鮮明色彩外觀,很難不讓人停留駐足。建築以中國四合院到架夠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古典美。「林語堂故居」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台灣第一代建築師王大閎先生建造完成。是先生生前最後10年定居台灣的住所。值得花點時間在這裡看山、品茗,邂逅美麗的彩紅。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AW24大秀科技的未來感,暗示時尚界線不斷擴展。 「永續環保」透過隨身螢幕產品包裝為發起,承襲3C美學與服裝跨界交融,完美展現個性化品味,同時結合創新設計。
    變色中的落羽松更換美麗外衣時刻,夢幻場景宛如油畫一般。之前景編整理了10大中部落羽松美景,現在再加入這一個落羽松秘境,秋冬時分一定要造訪! 南投日月潭的落羽松已轉紅,這裡一直是熱門的秋冬打卡景點,尤其在在湖畔自行車道的落羽松,呈現紅、橙、黃、綠四種漸層顏色,讓人一秒忘憂。 位於南投日月潭的向山遊
    「我願化作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這少女從橋上走過。」這是傳説中佛陀弟子阿難的浪漫故事,石橋總帶有一種唯美浪漫的感覺,海編特蒐全台充滿如詩如畫的石砌古橋場景,讓大家輕鬆拍一張復古風美照。 大平紅橋 大平紅橋曾被票選為台灣百大歷史建築,是當地人口中的糯米橋,全橋以紅磚建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從台北迪化街到萬華青草巷尋覓藥材的奇妙旅程,不僅找到藥材,還有種種有趣的遭遇!最難得的是還在尋購藥材的過程見習到商家說話藝術!
    Thumbnail
    一起到台北車站附近尋找分散的圓環美食,再到故宮、兩條超人氣夜市走走吧! 再加碼老台北人才知道的圓環故事、我的輕旅行發想密技、以及寧夏、士林夜市的比拚~ 對了!你喜歡獨旅嗎?歡迎和我分享你的獨旅趣事!
    Thumbnail
    因為疫苗注射登記到中坡南路,因緣際會地晃到了這一個我從沒去過的有趣傳統市場—台北天公廟市場。 更精確地說,天公廟市場是跟山下的福德市場連成一線的。天公廟,指的是松山的奉天宮,是全台北市唯一一個祭祀玉皇大帝的廟宇。我在台北生活了三十多年,以前高中的好友就住在這一區,我們會去松山慈惠宮,卻從沒有進來過奉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北投(Patauw)」這個地名,來自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平埔族北投社 隨著導覽老師的腳步,一步步往前走進北投公園裡........
    Thumbnail
    在臺北生活的大家 對於延吉街至光復南路巷弄中彎彎曲曲的道路一定印象深刻 在老臺北人的記憶中 這條路原是鐵道為「三張犁支線」,總長約2公里多 過去只要站在國父紀念館的台階上,就能觀賞到列車緩緩駛過, 這是附近老一輩居民的舊時記憶....
    Thumbnail
    林語堂故居 藍白相間的鮮明色彩外觀,很難不讓人停留駐足。建築以中國四合院到架夠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古典美。「林語堂故居」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台灣第一代建築師王大閎先生建造完成。是先生生前最後10年定居台灣的住所。值得花點時間在這裡看山、品茗,邂逅美麗的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