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323.01.11
天氣:晴
路線行程:牡丹部落(住宿)→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四重溪溫泉公園→恆春→車城→高雄
傍晚離開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後,抵達牡丹部落,住在古長老民宿,這間民宿房間雖然擺設簡單但頗乾淨,而且客廳有老闆蒐集的各種擺飾,蠻有趣的。
今天是往高雄回程,順路走訪兩個公園,“牡丹社事件公園”和“四重溪溫泉公園”,雖然都是公園,但心境和情懷卻大不相同。
牡丹社事件公園
9:36 早上把正事辦完後,剩下就是藉機旅行的時光了,走著199縣道往車城方向,先來到牡丹社事件公園。唔~和牡丹社事件有關,我就說要去公園走走。紀念公園前有寬敞的停車場和洗手間,而且沒有看到其他參觀的車輛。(大部分的旅客或旅團,可能會停泊石門古戰場,而較少來牡丹社事件公園)
牡丹鄉公所為了紀念臺灣近代史上重要的牡丹社事件,於當年交戰的石門古戰場地區,設立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裡面有歷史故事牆、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像、愛與和平紀念碑、文化廣場等。
頭目父子雕像
站在停車場往公園內看,正中央立著牡丹社阿祿古(aruqu)頭目父子的雕像,此雕像於109年11月所立,由牡丹村原住民華恆明、華伊達父女繪圖設計,以花崗石雕製而成,紀念本地排灣族人捍衛家園的堅定決心、誓死抵禦外侮的精神。
整個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園區面積約12公頃,呈現類似丘陵的形狀,步道也設計成環形步道可繞一圈,從停車場走上階梯後,最重要的就是歷史步道,因為步道旁有設置解說板,陳述牡丹事件始末。
9:38 踏著木棧階梯走入歷史步道,恍如要走入牡丹事件的時光隧道。(媽媽大人看到樓梯就揮手說,你去走就好啦!她要在廣場休息)
歷史步道
歷史故事牆,牡丹社事件從之一到之九。沿著這段歷史步道,從步道起點慢慢往上走,階梯旁設置牡丹事件始末的解說板,從之一到之九,總共9面,拾級而上,從第1面閱讀到第9面,看過的整個牡丹事件發展的歷史。
牡丹事件
之一,部落生活:排灣族先民移居到恆春半島地區建立的部落:牡丹社、高士佛社、四林格社、茄芝來社,而排灣族人以遊耕和狩獵維生,在頭目制度、宗族制度和階級制度,過著有秩序的部落生活。但因臺灣東南部海域為往來頻繁的國際航道,又因颱風、海潮等多變因素容易發生海難事件,居於此處的南排灣族人,因此被捲入歷史洪流中。
之二,族群相遇:1867年,美國商船羅發號因強風擱淺,船員登陸後遭kularu社(龜仔角社)排灣族人殺害,在武力討伐失利後,李先得代表西方各國與琅嶠十八社頭目卓杞篤訂下南岬之盟,確保往來船員安全與利益。(影集“斯卡羅”就是從羅發號失事開始)
1871年琉球宮古島進貢團受暴風影響,在八瑤灣擱淺,66名琉球人登陸並誤入高士佛社,但因為語言不通和文化誤解,琉球人連夜離開高士佛社,導致高士佛社人起了防備對抗之心。
之三,誤解與衝突:高士佛社當時是只有200人的部落,試想66名外來者來了又跑,族人擔心有威脅於是追擊琉球人,並聯絡牡丹社協助支援。琉球人逃到雙溪口,但在互不信任與溝通不良的一片混亂中,54名琉球人被殺,剩下12名由保力庄人協助由臺灣府(台南)經福州返回琉球。這就是琉球漂民事件,也讓日本有了出兵臺灣的理由。
之四,日本出兵:日本政府因推動明治維新而有部分人士利益受到損害而引起國內反政府情緒,李先得又向日本政府提出出兵臺灣可佔領為殖民地,以及對琉球主權的確立,於是西鄉從道展開對臺灣的軍事行動。
之五,浴血古石門:1874年5月7日日本遠征軍高砂丸及有功丸抵達社寮(今車城鄉射寮村),並與琅嶠十八部落中的十六個達成協議,不可協助他們要討伐的部落。牡丹社及高士佛社即為堅持抵抗的兩個部落。5月18日原住民襲擊日軍並砍頭。5月22日日軍展開攻擊,牡丹社人在石門峽抵抗日軍,史稱石門之役,aruqu父子在這場戰役中身亡。6月1日,日軍發動石門、竹社、楓港三路總攻擊,進擊牡丹社與高士佛社,兩日後攻入牡丹社,放火焚燒屋舍,原住民離開部落遁入山林中。
(走來到涼亭處,石板步道剛好要緩下坡,閱讀歷史解說牌至第五面-石門戰場)
之六,迂迴游擊戰:牡丹社和高士佛社繼續利用山林為掩護,對日軍進行不定時突襲,採取迂迴游擊戰,使日軍造成很大困擾。戰事持續一段時間,日軍積極派人遊說轉達停戰的希望,尤其8月中旬後,因氣候與水土不服,日軍幾乎陷入全軍生病的狀況(熱病、傷寒等)。
(涼亭再往前沿著石板步道走250M,會抵達祭祀平台,順著步道繼續往前看祭祀平台)
之七,談判與議和:琅嶠十八社大頭目潘文杰和其他部落有力人士,傳達日軍希望與牡丹社及高士佛社進行停戰會談。7月1日,牡丹社新頭目Kuliu和高士佛社頭目在保力庄與日軍會面商談停戰事宜。
之八:影響與變化: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對原住民族來說,在缺乏物資的時空背景下,要重建被焚毀的部落是漫長而辛苦的過程。失去頭目的牡丹社,更須面對部落權力更迭,外來勢力也因此進入。清朝則是在此事件發生後,意識到台灣的戰略地位重要性,確立開山撫蕃政策,開始認真經營並展開建設。(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但因甲午戰爭敗北,1895年“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成為臺灣近代史的轉捩點)
之九:愛與和平:2005年牡丹鄉藉由“愛與和平世紀大和解交流”,前往宮古島進行兩地情感化解之旅。2007年宮古島市長來訪,立下碑石紀念“和解”之路。
至此,牡丹社事件九面解說牌,經由風吹日曬已經略顯斑駁脫落的文字,搭配一些歷史照片,靜靜在步道旁依舊陳述牡丹事件始末與發展。
9:48 步道轉成上坡,左邊叉路可往石門古戰場,往上就是祭祀平台。時間限制,以後有機會再去石門古戰場,先上去祭祀平台。
9:49 抵達祭祀平台。就是一個平台,不過旁邊有個四片石板蓋成的小小...廟宇?
9:54 離開祭祀平台,原路走下來文化廣場
愛與和平紀念碑:在文化廣場另一側,則有放置剛剛解說牌之九所說的,象徵愛與和平的雕像,看解說牌宮古島應該也有設立同樣的雕像。紀念碑上的兩人,一人代表牡丹社原住民,另一人則是琉球人,兩人共飲連杯酒。
走一圈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大致了解牡丹事件始末,雖多年後以愛與和平希望能化解歷史傷痛,仍帶著些許沉重的心情。下一站,我們就去四重溪溫泉公園放鬆舒緩。
四重溪溫泉公園
10:12 抵達四重溪溫泉公園門口,這個巨大的溫泉娃娃幾乎成了四重溪溫泉公園的代表了,只要在網友照片中看到他,就知道來四重溪玩。是說如果沒看到身體,只看這個娃娃頭,我都覺得很像包子吉祥物哩!
此時剛好是四重溪溫泉季活動期間(四重溪溫泉季已於2/28結束囉!),公園對面也有類似市集(售票的卡比園區),還有和服租借服務,穿著和服逛卡比園區和溫泉公園。不過時間尚早,卡比園區還沒開始營業耶!從外觀看大概是以水豚為號召。
園區門口的溫泉娃娃吉祥物雕像,手上提的溫泉水桶裡有隻頭頂橘子的水豚娃娃,看來自從日本動物園讓水豚泡柚子溫泉賣萌後,水豚也成了溫泉的象徵。
要進入溫泉公園門口的大鳥居前,旁邊有水龍頭(手水舍),照理說手水舍是布置在神社入口處,可是這溫泉公園...接著看手水舍旁設置解說牌說要進入日本社寺前的洗手步驟。嗯...這裡有神社?
走在中央的步道,先看很顯眼的溫泉娃娃推著歪腰郵筒(還是限時信)。連這邊都流行歪腰郵筒了!
散步時附近居民告知,溫泉季活動時,晚上是有點燈的,所以在草地上和小廣場有設置花燈或燈飾。
溫泉神社-藥師佛
10:16 順著水泥階梯走到最高處,果然出現了類似神社的結構。木造亭子下供俸藥師佛。後面還有掛祈福繪馬(水豚紙卡)的架子。旁邊還有解說牌寫著參拜神明的步驟,不過這看來就是因應風景區設置的仿神社(藥師佛神像由清泉日式溫泉館捐贈)。
足湯亭
從神社走下來足湯亭,媽媽已經在裡面泡腳囉!
四重溪溫泉臺灣最南端的溫泉,水質屬於無色無味的鹼性碳酸泉。整個溫泉公園不大,走走繞一圈本體(不含周邊園區)大概不用半小時,所以就是要到泡腳池小小享受給腳腳泡溫泉。(自備毛巾,先在旁邊水龍頭把腳沖乾淨再進入池中)
水溫大概37-38度左右吧!不會很燙,池子旁也有溫泉娃娃陪你泡腳,旁邊還有些彩繪壁畫裝飾,像是鱷魚?
恆春古城-南門
11:38 本來是要就近在車城吃午餐,不過據說恆春有間很好吃的素食麵店,於是就來到恆春,結果到現場發現麵店不見了(查一查說歇業了),就停在圓環附近,吃葷的吃素的各自去找午餐。路中間就是這個,位於交通要道上的南門,而且周圍有不少餐館,如果在恆春活動,經過的機會很高。
恆春古城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城門,建於清朝至今,南門是仍然保留城樓的城門。城門由閩南紅磚和咕咾石所建,曾受過恆春大地震和幾次風災摧殘,後經修復,目前無法登城門二樓,遊客只能在一樓參觀。(只是南門位於圓環正中央,周圍一直有車輛經過或繞行,而且也沒畫斑馬線可以前往南門,有點難接近啊~所以我只有站在馬路旁拍照)
其他的東門、北門和西門,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探訪,尤其西門旁還有史蹟公園步道可參觀。
小插曲:不是要曬貓啦~雖然貓咪也是帶著南國風情的悠閒可愛,是要看旁邊懸掛褐色,像一串粽子的物體。
媽媽在南門旁的素食餐館用餐時,店內有奇怪形狀的物品,老闆說是去海邊撿來的棋盤腳種子,老闆後來給了媽媽一粒,不知道後來有沒有順利養發芽?
車城福安宮
都來到車城了,當然要來看一下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
其實是在恆春午餐後,往高雄前進時,媽媽和其友人聊啊聊的,聊到某朋友年輕時因家庭因素難以生活,就被土地公叫來福安宮生活!土地公說會罩她(你沒聽錯,被土地公叫來,我聽了都睜大雙眼,我最喜歡聽鄉野奇談了...此時一定要加註警語:民俗傳說,僅供參考),於是她們就說不然來福安宮探望朋友順便買個鴨蛋之類。
福安宮後方有很寬廣的停車場,還有市場,外圍攤位主要就是販售:洋蔥(整袋賣)、蛋蛋(鹹蛋&皮蛋),遊客除了來參拜土地公外,幾乎也多會買點恆春名產,洋蔥和鴨蛋。所以我們是停在後方的停車場,再走到土地公廟,這個正面的牌樓反而是最後看到的。
車城福安宮是恆春當地的信仰中心,前身為『敬聖亭』,建於明朝永曆年間,當時從泉州來台的先民水土不服,不堪當地的瘴癘、瘟疫等疾病,從故鄉將福德正神神像迎至此並建廟奉祀;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福康安率軍南下車城,先剿莊大田後又平定林爽文之亂,福康安在此勒石紀念,又感念土地公的庇祐於是奏請皇帝御賜官服、官帽,並改廟名為福安宮。
加映:綠豆蒜
這間石川綠豆蒜,就位於福安宮的大牌樓下,媽媽在等待福安宮附近的友人時,我們就坐下來吃綠豆蒜(吃完綠豆蒜,後來媽媽有找到友人,在福安宮附近賣點小東西,土地公庇佑下生活過得頗平順)。雖說福安宮周圍有好幾間綠豆蒜店,可是我其實吃不出差異。
車城名產:綠豆蒜。一碗50元,有冰的和熱的,有綠豆/原味/粉條,通通都要就是招牌,反正都是50元。研究了一下圖片,原味就是只有"綠豆蒜",綠豆就是還有加綠豆(好像廢話),粉條就是"蒜"加粉條。
煮好的綠豆蒜就是熱的,這碗是綠豆綠豆蒜(好拗口),加一些碎冰不會那麼燒燙燙,除了綠豆蒜很完整之外,帶殼綠豆則是一粒粒偏硬口感,而且不太甜,當作點心很不錯,要當正餐好像也可以,因為湯體是稠稠的,綠豆也是澱粉類。
後記:寫此文時為6月(沒辦法,我太會拖稿),在4月時,剛好又有機會來附近,走訪了旭海大草原、高士神社、Cacevakan石板屋遺址、高士佛山,補遺199線道之旅(補遺,沒補完,好像補不完耶~),等寫到4月遊記時再介紹高士佛社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