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你的情緒「成年」了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的命運。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的命運。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就是一個人的模型,如果你發現自己會一再地做出相同的選擇,犯同樣的錯誤,無論如何努力,似乎都逃不出過往的命運,其實就是受到了思維模式的影響。這些舊有的思維模式,也許過去曾經保護你不受傷害,或是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但是隨著個人的成長,可能已經不再使用,反而限制了你的發展,甚至引發許多負面的想法和情緒。







一個女人失戀了。

兩個人在相處一段時間之後,男方覺得彼此不合適,決定結束這段感情。女人痛苦不堪,一直沉溺在感情傷痛中。在與情緒教練的談話過程裡,她細數前男友的所有缺點,尤其是在分手一段時間之後,對方有了新的女友。她沉浸在對男方的留戀、怨恨所交織的情緒中。在某次教練會談時,她又再次提及前男友的缺點和對她的辜負,教練問了她一個問題:「在這段失敗的感情中,你覺得自己要負什麼樣的責任?」


你在情緒方面成年了嗎?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是由伴侶、父母或其他人所造成,那麼你就給了對方過多的權力影響或控制你的生活。同樣的,如果你認為你的負面情緒是由過去發生的事件所造成,你就會過度沉浸在過去的失敗與痛苦,而錯過了現在和未來。

有一個概念叫做「情緒成年」,是人生中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表示你完全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歸咎於他人。情緒教練對自己的啟發就是:我的情緒並不是由外界所造成,而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決定。不管別人怎麼做,無論外界發生什麼事,我都可以經由管理自身的想法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當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覺得自己充滿力量,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情緒成年和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懂得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有的人雖然已經年紀不小卻還是像一個情緒巨嬰。

有些受害心態的人喜歡自憐和抱怨,一開始大家聽到這樣的遭遇時都會報以同情,可是過多抱怨,最後會只剩下自己在處境中不停繞圈。自憐是會讓人上癮的,也許能獲得暫時的快感,但卻失去了行動的能力,也就失去了讓情況變好的機會。

這種受害者心態的人喜歡凡事向外聚焦,從外界找原因而不是從自身檢視,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很難客觀地審視環境,不能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缺乏建設性的情緒和行動,因此失去自己的力量,也難以獲得真正的改變。

在同樣的客觀情況下,不同的想法和解讀,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你察覺到自己正處於向外聚焦的思維時,可以進一步思考自己還能夠創造哪些向內聚焦的新想法。要轉變想法並不容易,可以把這個當作是一項自我成長的刻意練習,而向內聚焦不只代表新的想法,也代表會有新的行動。



區分「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是人生智慧。

區分「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是人生智慧。


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高情商者的重要思維之一,就是把時間大量花在那些可以被自己掌控和影響的事情上,而對無法掌控的事情不抱執念,這樣就不會白白浪費精力,也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受到無法掌控事件的影響。

「我的事」是指可以被我全權掌控的事,「他的事」是指只能被我部分影響的事,「老天的事」則是任何人都無能為力的事。

在面對問題的當下,很難區分到底是屬於我的事,他的事還是老天的事,往往要等事情發生一段時間後,才會恍然大悟。然而能夠準確判斷,就擁有了重要的人生智慧。「控制點理論」把人大致分為內控和外控,內控者相信自己的行為能夠完全決定結果,外控者則相信絕大部分的結果取決於外部因素。但是過於渴望掌控而忽視外界的影響,會變的容易焦慮,也難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一般來說偏好內控的人,會傾向更加努力和上進並為自己的命運負責,相較於外控者,內控的人會更加健康和成功。

因此比較健康的思維模式是將內控和外控結合起來,也就是「雙控」雙控者在自己可以控制和影響力的領域會做到最好,但也願意承認某些事情是無法被自己所掌控,當事情超出掌控時,會懂得放手。




自律的人更有自信

如果身邊有一個人,只要是他答應的事情,無論多困難,一定會想盡辦法完成,那麼你自然會非常信任這個人。如果這個人是你自己,凡事你決定要做的事情,最後總會想辦法完成,那麼這樣的你是否也會更相信自己?自律呈現的就是一個人跟自己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不要讓自己在意的人失望,答應對方的事情一定要盡力做到,但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無視於對自己的承諾,因此慢慢地就失去了對自己的信任。當真的想要達到某個目標的時候,內心就會疑問,「我真的做得到嗎?」於是在猶豫不決的過程中就不會使出全力,因此失敗也就不是意外了。

人不是因為優秀才自信,而是因為自信而優秀

其實我們的自信並不源於感覺,而是來自於行動。當我們的行動為零的時候,我們的結果就是零,真正的自信是-「即使感到焦慮,成果也不得而知,仍舊願意採取行動,一步一步實現重要的目標的人。」

只有跳下去,才知道水的溫度。

只有跳下去,才知道水的溫度。


8會員
6Content count
自我成長、心靈探索、女性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Jo M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就是自己的救星。 我們常常會像個小孩,深陷於負面情緒而無法自拔,有時你悔恨過去並焦慮未來;有時可能自大,有時卻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想要逃避與人互動,卻又害怕孤獨;想要行動,卻又動彈不得。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引導你或聆聽你, 那麼你就會更快的讓情緒好起來。 協助你情緒恢復正常的教練,就是「你自己」。
你就是自己的救星。 我們常常會像個小孩,深陷於負面情緒而無法自拔,有時你悔恨過去並焦慮未來;有時可能自大,有時卻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想要逃避與人互動,卻又害怕孤獨;想要行動,卻又動彈不得。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引導你或聆聽你, 那麼你就會更快的讓情緒好起來。 協助你情緒恢復正常的教練,就是「你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情緒食療:找到你的情緒體質,吃回身心健康》 📝追蹤謝無愁老師的臉書已經好幾年,我很喜歡她的文章分享,當然也很喜歡這本書。 書裡的內容有一些依然是屬於:「擁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並非絕對」,畢竟人有千千萬萬種,人類部份的我們能夠理解的、能夠知道的知識還是訊息,還是非常有限,而要能夠透過文字傳達出來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都認為我是一個很有「情緒」,也很懂得「情緒管理」的人。 開心時我會笑、看電影我會哭、吵架時我會生氣、演講前我會緊張、對方的行為不符我的期待時,我會不爽。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的EQ很高,直到當了爸爸之後⋯⋯
Thumbnail
讓你生氣如果符合媒體利益,很可能不符合你的利益。資訊來源,無論電視或網路,免費的居多,媒體賺的都從你的行為反應而來。
Thumbnail
對很多敏銳度很高的人來說,大部分的訊息,都是「干擾」的,如果自己沒有察覺到自己對外接收訊號的強度特別強,很容易在訊息炸裂的世界裡感到永恆的疲憊!
Thumbnail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情緒勒索」這個詞吧?近年來在心理學的普及,腦神經科學對於人腦「認知」的測量技術不斷上升,及因心理與精神疾病數量攀升造成以西方為領的大眾對於心理健康之重視,原本從不被劃進科學範疇的「情緒」也越來越多人爭相研究。可以說在這個趨勢下,「情緒」逐漸被重視,不再只是「情緒化」、「敏感」的
Thumbnail
前幾天朋友傳來這個影片,讓群組裡討論得沸沸揚揚。看的不是他們的談話內容,而是兩個人面對自我的模式如此不同。 內在目標和外在目標是同等重要,只是內在目標不容易找到,因為它無法量化、沒有標準、無法被比較。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會觸碰到脆弱的那一面,而這個脆弱是你已經花了好大的力氣包裝。
Thumbnail
今天不是要講那些複雜的情緒,而是意外的發現,在寶可夢這款遊戲裡面,有個非常簡單的情緒建立系統,能幫助我們快速地了解小孩的情緒,帶他們認識情緒,以及如何讓他們試著找出開心的方法,這點非常重要!一起來看看該如何做吧~
Thumbnail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
Thumbnail
有毒的情緒就像毒菇一樣 『生活中有許多有毒的情緒,或許我們不自覺,但還是慢慢的侵蝕著我們的心。』 很有趣的是,這些有毒的情緒是我們自己讓自己吃下去的,然後默默地種植在我們的內心裏頭。 我喜歡藉由牌卡 自己療癒自己,自己了解自己,因為我常常搞不懂潛意識的自己到底在想些什麼? 我為什麼老是某個關卡過不去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情緒食療:找到你的情緒體質,吃回身心健康》 📝追蹤謝無愁老師的臉書已經好幾年,我很喜歡她的文章分享,當然也很喜歡這本書。 書裡的內容有一些依然是屬於:「擁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並非絕對」,畢竟人有千千萬萬種,人類部份的我們能夠理解的、能夠知道的知識還是訊息,還是非常有限,而要能夠透過文字傳達出來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都認為我是一個很有「情緒」,也很懂得「情緒管理」的人。 開心時我會笑、看電影我會哭、吵架時我會生氣、演講前我會緊張、對方的行為不符我的期待時,我會不爽。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的EQ很高,直到當了爸爸之後⋯⋯
Thumbnail
讓你生氣如果符合媒體利益,很可能不符合你的利益。資訊來源,無論電視或網路,免費的居多,媒體賺的都從你的行為反應而來。
Thumbnail
對很多敏銳度很高的人來說,大部分的訊息,都是「干擾」的,如果自己沒有察覺到自己對外接收訊號的強度特別強,很容易在訊息炸裂的世界裡感到永恆的疲憊!
Thumbnail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情緒勒索」這個詞吧?近年來在心理學的普及,腦神經科學對於人腦「認知」的測量技術不斷上升,及因心理與精神疾病數量攀升造成以西方為領的大眾對於心理健康之重視,原本從不被劃進科學範疇的「情緒」也越來越多人爭相研究。可以說在這個趨勢下,「情緒」逐漸被重視,不再只是「情緒化」、「敏感」的
Thumbnail
前幾天朋友傳來這個影片,讓群組裡討論得沸沸揚揚。看的不是他們的談話內容,而是兩個人面對自我的模式如此不同。 內在目標和外在目標是同等重要,只是內在目標不容易找到,因為它無法量化、沒有標準、無法被比較。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會觸碰到脆弱的那一面,而這個脆弱是你已經花了好大的力氣包裝。
Thumbnail
今天不是要講那些複雜的情緒,而是意外的發現,在寶可夢這款遊戲裡面,有個非常簡單的情緒建立系統,能幫助我們快速地了解小孩的情緒,帶他們認識情緒,以及如何讓他們試著找出開心的方法,這點非常重要!一起來看看該如何做吧~
Thumbnail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
Thumbnail
有毒的情緒就像毒菇一樣 『生活中有許多有毒的情緒,或許我們不自覺,但還是慢慢的侵蝕著我們的心。』 很有趣的是,這些有毒的情緒是我們自己讓自己吃下去的,然後默默地種植在我們的內心裏頭。 我喜歡藉由牌卡 自己療癒自己,自己了解自己,因為我常常搞不懂潛意識的自己到底在想些什麼? 我為什麼老是某個關卡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