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環境,是最大的思考限制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論語》裡有這麼一個「三季人」的故事,隱含著相當深遠的意義。

有一天,子貢與一位穿著一身綠衣的老先生起了爭執,他們吵的是「一年有幾個季節」。

老先生堅持:「一年裡只有三個季節,就是春天、夏天、秋天!」而子貢不斷地想要糾正他:「你還少了冬天啊!」。這場爭論從早上一直持續到中午。

此時孔子來了,他詢問了一下事情的原委,並特別端詳了一下這位老先生的裝扮之後,跟老先生說到:「當然一年只有三個季節。」老先生聽到連孔老夫子都說他是對的,就心滿意足地回家去了。

子貢覺得納悶:「為何老師要說謊騙他呢?」

孔子這麼回答:「你看他這穿着打扮,就知道他是田裡的蚱蜢變來的。牠們出生自春天,而在秋天結束前就會結束生命,終其一生、世世代代都沒有經歷過冬天。你就算跟他爭辯個三天三夜,也說服不了他的!」



孔老夫子的那個年代,蚱蜢應該也不會變成人,但這則故事跟「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想傳達給我們的意念一樣:「環境,會大幅度地限制人的思考」。當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中硬性地缺少某種東西時,他的思維就不會包含這個元素。他所經歷的現實,會硬性地決定了他的思考迴路。

人類的大腦結構與思維的特性就是有如此的限制,無法憑空想像他沒有見過或聽聞過的事物。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感覺到好奇,古代所流傳下來的神話與宗教故事裡出現的神祇或魔物,通常只擁有類似人類的外表,或一對像鳥類那樣子羽翼豐滿的翅膀,又或者是牛、馬、羊、老虎等動物的身體部分,而為什麼從來沒有像是機器人那般充滿金屬光澤與流線型的姿態呢?

很簡單,因為古時候的人們只見過鳥、牛、馬、羊、老虎等大自然原生的動物,沒見過機器人。要經歷過千百年的機械工學技術和理論的累積,才會在我們這一代的世界出現機器人這樣的元素。

喜歡動漫的人們,一定都看過現代許多作品裡都有著一半是機械、一半是人類的帥氣美型角色,這是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類才能想像得出來的創意,把人類的形象與機械融合。這是古代人辦不到的。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學者為了做研究,到了亞馬遜雨林區域裡與一個原始部族的人們接觸。這個部族以採集、漁獵為生,向來對外界相當警戒,幾乎未接觸過現代文明社會。他們社群的人口規模一直只維持在 50 到100 人左右。

當學者向這個部族的族長提到「六百人」這句話的時候,族長似乎不太能理解這個概念,露出一副「啊?什麼?」的納悶表情,讓他印象深刻。

這並不代表著原始部落的人們比一般人愚鈍,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型態與環境,限制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漁獵、採集、不與外界交流的生活形態,讓他們的人口規模不會超過 150 人、也就是在鄧巴數(人類大腦能有效維持緊密社交關係的人數限制)以內的範圍。

他們沒有數學課,無法學習到比較進階的數字概念,也無從得知人類是如何在經歷過漫長的歷史洪流之後,建立出了國家、帝國等大型協同合作組織,更不像我們都會人一樣,對動輒數萬人以上共同生活的大城市習以為常。因此,他們的思維受到限制,難以理解超過 150 以上的數字概念。

環境的缺乏,讓他們無法領會對於一般近代人而言理所當然的事情。


另一個環境帶給人們思維的限制,可能就比較悲摧一點,並非實體事物、而是概念上的束縛。這樣的限制與我們之前所談論到的──「社會給與人們的限制」有關。

這可能會塑造人們對世界的看法,甚至影響他們對陌生事物的態度。

漫畫《進擊的巨人》裡的一位少女──賈碧,就是描述這個現象的一個好例子。

賈碧從小生長在瑪雷帝國,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同時不斷被灌輸著一個信念:「有一個族群:艾爾迪亞人,他們在歷史上對其他人類做了非常殘暴的罪行,是可怕又可恨的惡魔。他們的後裔都住在一座島上,要把他們殺光。」因此,她對艾爾迪亞人充滿了仇恨,而且是趕盡殺絕的恨。

賈碧的夢想,就是成為國家的精英戰士,為的就是替國家殺死這些所謂的「惡魔」。

在一場因緣際會之下,賈碧隱藏了身份進入了那座島,開始真正地與那些她口中的惡魔們:艾爾迪亞人相處。起初,她渾身不自在,甚至找到機會就對著溫柔對待她的艾爾迪亞人們破口大罵,說他們必須為了她在學校教科書上所讀到的、千百年之前所犯下的大屠殺負責。

隨著時日過去,賈碧接受了艾爾迪亞人們許多的友善對待和關懷,同時也親眼見識到他們遭受的苦難和真實處境。最後,賈碧感到非常愧疚,說出了相當動人的心底話:「這個島上沒有惡魔,只有人。是我們自己擅自把他們看成是惡魔,從來沒有試圖了解他們。」

儘管這是漫畫情節,但它卻反映出了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問題。類似的脈絡,不覺得在許多國家或社會都似曾相似嗎?

有時為了滿足政治正確,國家會透過教育、政策、政令宣導等的手段,全面性地灌輸人民某種特定的概念,使人們對某個其他國家或民族抱有極大偏見和敵意──在實際與對方交流和相處之前。

不必要的衝突和悲劇,往往就從這裡開始。

raw-image

環境會影響並形塑我們的思維方式,相較於資源的匱乏,我認為在概念層面上的限制更是巨大而且深遠。

古代的經典《論語》,現代的創作《進擊的巨人》,都在這個部分激發了我們深刻的反思。

我們無法選擇生長的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主動地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不管是多看書、去國外深度旅遊,還是多與來自不同領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都好,這些行動的目的就是「打破思維的疆界,主動地去意識到其他環境的存在」。

這就是讓我們避免成為「三季人」的第一步。



44會員
65Content count
以簡明的文字,探索心智、思考與知識的本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eorge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們求知若渴, 然而實際上當我們找到了解方,卻只想要依樣畫葫蘆,將事情完成而已。複製成功的模式,我們頂多也跟你複製的那個成功人士一樣,做出一樣的東西、想出一樣的點子而已。 好奇心如果只用在複製這些模式,我們也無法突破瓶頸、 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好奇心轉變、昇華成為一個真實 、美好未來想像。
Thumbnail
當我們要煮好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菜刀切菜、鍋子炒菜、鍋鏟翻菜,透過這些工具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一道佳餚。 那在面對事情,有沒有一道基本的模組,或是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 「想要徹底理解世界,關鍵在於建立思維模型的框架。」《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認為,我們依據思維模型來推斷因果
Thumbnail
我兒子唸小學3年級的時候,學校發下一張問卷調查表,調查表上有學校的簡易平面圖,附有各個校門的位置,還有周邊的7個路口。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有甚麼反應? 我猜測──僅僅是我的猜測──大部分的家長在短暫評估過後,就會勾選出3個危險的路口。 為了這事,我被老婆罵了一頓。真是活該! 加油!
Thumbnail
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決策,不管是午餐要吃什麼?還是轉換職場跑道。在做決策時,我們總是根據手上所有的資訊,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判斷,在思考的過程中,大腦會自動使用一套邏輯來思考,這就稱為思維模型。
Thumbnail
從1960年開始,科學家們就不斷地嘗試做出可以回收的火箭。而他們當時所設下的限制是: 1. 火箭的回歸必須依靠空氣力學的升力 2. 減緩火箭的下降速度 只可惜,這條限制反而讓他們無法思考沒有機翼的解決辦法。一直到馬斯克建立思考框架時…
Thumbnail
造局者創造新的思考框架,他們不為世界的現況感到滿足,也不害怕去想像世界能進步到什麼地步
Thumbnail
思考框架,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所選擇應用的思考框架,決定了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如何採取行動?如果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選項,也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在閱讀完這本《造局者》後,我整理了三個心得與一張全息圖。
Thumbnail
其實本身對於工具書的印象真的是用恐懼來形容的,裡頭滿滿的硬知識與實作令我向後退三步,就是不夠有「人味」、「溫度」,但有時真的不得不去閱讀它們,因為他能帶給我們的,往往是成長中最「實體」的收穫。 因此,抱持著成長的心情翻開了他,才發現自己真的挖到寶了!先撇開內容的扎實程度,作者鄭伊廷擅長將每....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們求知若渴, 然而實際上當我們找到了解方,卻只想要依樣畫葫蘆,將事情完成而已。複製成功的模式,我們頂多也跟你複製的那個成功人士一樣,做出一樣的東西、想出一樣的點子而已。 好奇心如果只用在複製這些模式,我們也無法突破瓶頸、 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好奇心轉變、昇華成為一個真實 、美好未來想像。
Thumbnail
當我們要煮好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菜刀切菜、鍋子炒菜、鍋鏟翻菜,透過這些工具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一道佳餚。 那在面對事情,有沒有一道基本的模組,或是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 「想要徹底理解世界,關鍵在於建立思維模型的框架。」《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認為,我們依據思維模型來推斷因果
Thumbnail
我兒子唸小學3年級的時候,學校發下一張問卷調查表,調查表上有學校的簡易平面圖,附有各個校門的位置,還有周邊的7個路口。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有甚麼反應? 我猜測──僅僅是我的猜測──大部分的家長在短暫評估過後,就會勾選出3個危險的路口。 為了這事,我被老婆罵了一頓。真是活該! 加油!
Thumbnail
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決策,不管是午餐要吃什麼?還是轉換職場跑道。在做決策時,我們總是根據手上所有的資訊,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判斷,在思考的過程中,大腦會自動使用一套邏輯來思考,這就稱為思維模型。
Thumbnail
從1960年開始,科學家們就不斷地嘗試做出可以回收的火箭。而他們當時所設下的限制是: 1. 火箭的回歸必須依靠空氣力學的升力 2. 減緩火箭的下降速度 只可惜,這條限制反而讓他們無法思考沒有機翼的解決辦法。一直到馬斯克建立思考框架時…
Thumbnail
造局者創造新的思考框架,他們不為世界的現況感到滿足,也不害怕去想像世界能進步到什麼地步
Thumbnail
思考框架,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所選擇應用的思考框架,決定了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如何採取行動?如果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選項,也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在閱讀完這本《造局者》後,我整理了三個心得與一張全息圖。
Thumbnail
其實本身對於工具書的印象真的是用恐懼來形容的,裡頭滿滿的硬知識與實作令我向後退三步,就是不夠有「人味」、「溫度」,但有時真的不得不去閱讀它們,因為他能帶給我們的,往往是成長中最「實體」的收穫。 因此,抱持著成長的心情翻開了他,才發現自己真的挖到寶了!先撇開內容的扎實程度,作者鄭伊廷擅長將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