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中的修持:成佛的根本修持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圓覺經》是藉由文殊菩薩等十二位菩薩向佛陀請問,於是佛陀宣說了成就如來果位的真實修行方式與如來的真實境界,乃至於若不能契入真實修行時應該如何修行。經中每一位菩薩所請問的核心要義,佛陀都在該問結束前以偈頌的方式做總結,因此可以說這十二個偈頌是整部經典義理的濃縮,在這十二首偈頌中又以前四個偈頌最為重要,這四個偈頌明確闡述了修行者應該要有的根本見解與根本修行。

首先佛陀說:「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這是說十方諸佛如何成佛的根本原因(更清楚來說,是指根本的修行)都是依靠「圓滿照見清淨覺相」這個修行方式,以如此的修行方式徹底斬斷無明,成就了佛陀的果位。雖然「圓滿照見清淨覺相」只有八個字,卻是真正成佛的根本原因,所以冀望今生證悟成佛的行者必須仔細研究清楚這八個字的內涵,如此才能如同偈頌所說「修此免邪見」,否則很容易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圓滿照見清淨覺相」可以分成二部分,一是圓滿照見,二是清淨覺相。我們先討論清淨覺相,何為清淨覺相?覺相到底是什麼相?為什麼佛陀用清淨來形容覺相?在偈頌中,佛陀說:「覺性如虛空,平等不動轉」,這二句就是所謂的清淨覺相。覺指的是我們的覺知,我們能夠了知、感受、體驗事物的這個能力,我們一般習慣稱它為「心」,而性指的是本質,佛陀說我們心的本質如同虛空一般,換句話說,心根本不存在一個真正的本體,心不是實有的,心性是空的,如同虛空一般,什麼也沒有,但心性只是如同虛空一般而非就是虛空,為什麼呢?因為心還有能了知、感受、體驗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在講心如虛空之後,還加上第二句「平等不動轉」的原因,因為如果只是虛空,就沒有什麼需要談的,哪裡還需要強調平等不動轉。

佛陀說心的本質除了像虛空外,心的覺知是平等的,換言之,就是普遍存在,不會受任何時空所限制影響;不動轉則是說心的覺知自始至終都不會有任何改變,不會有時候強有時候弱、有時能覺知有時不能覺知,心的覺知一直都是穩定恆常的,所謂的平等其實就是不動轉,這二者是同一個意思。所以綜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所謂的「心」,它能夠覺知,但卻沒有任何本體存在,它單純就只是一種作用而已,只是一種能力而已,這個能力是沒有任何來源或基礎的。

「心能覺知卻是空的」這個事實跟我們從小的體驗與所接受的知識教育完全背離,我們總認為能夠產生作用一定要有一個作用者,比如推動一個東西,總得要有人出力來推這個東西,力是作用,人則是作用者,因此根據我們過去的認知會覺得心能覺知,那肯定有一個心的本體存在,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心能覺知卻找不到任何心存在的痕跡,哪怕細小如微塵一般的存在都找不到。因為心一直都是如此,不受任何影響,不受任何染污,所以佛陀稱之為清淨。我們試想一下:一個本體並不存在的東西我們要如何汙染它呢?我們能夠將虛空染上任何顏色嗎?很顯然,這是不能的,所以「性空」與「清淨」就是相同的意思,「清淨覺相」也可以說成是「空的覺知」或是「空的能知」,而這就是我們心的真正樣貌。

再來,我們來討論「圓滿照見」,這四個字也可以分成圓滿與照見,什麼叫照見?在《心經》也有照見二字,若是以文字來理解,我們會以為是用眼睛看,但其實真正能看見的並不是眼睛而是我們的心,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我們先看著眼前的景物,然後再閉上眼睛。當我們睜開眼睛的時候,如果有人問我們:「你看得見嗎?」我們會回答:「看得見。」,而在我們閉上眼睛的時候,他又問:「你看得見嗎?」我們就會回答:「看不見。」,這樣的回答似乎理所當然,但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我們閉上眼睛時是否真的看不見,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並沒有看不見而是看見黑黑的一片,我們只是看不見眼前的景物而已並非真的看不見,這個不受眼睛開閉影響卻能看見的能力就是心的照見、心的覺知。再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晚上睡覺作夢,絕大多數人的眼睛都是閉著的,但我們沒有使用眼睛卻依然能夠清楚看見夢中的景物,前面說過因為心的覺知是平等不動轉的,它一直在作用,所以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能夠「看見」,即使在夢中我們沒有使用眼睛也依然能看見,所以「照見」指的就是用心的覺知能力去覺知。

當我們「照見清淨覺相」時,也就是用心的覺知能力去覺知心本身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會看到什麼也沒有、一片空無,如同無邊無際的虛空一般,為什麼?因為心根本就沒有本體,心的本質是空的,心性是空的,我們實際去看的時候就能體驗到這一點,一旦我們體驗到這一個事實,這時候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我們越是想找到心真實存在的證據,越是會體驗到它根本不存在的事實。但是這樣的體驗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們因為過去的習氣的關係,很容易在體驗之後就開始想東想西,或是因為無聊而感到昏昏欲睡,這個就是迷亂,也是所謂的無明--心的覺知沒有看見心本體為空。佛陀在偈頌說:「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又說:「諸幻從覺生,幻滅覺圓滿」,所以當我們的覺知不再照見清淨覺相,而是照見其它的念頭或是情緒…等等的時候,就是處在無明的狀態,所以我們必須一再提醒自己去照見,提醒自己去看心,直到再也不會離開照見清淨覺相這個動作,這樣就稱之為圓滿,所以佛陀說:「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覺遍十方界就是指時時刻刻都能照見清淨覺相,能修持到如此地步自然就能成就佛陀果位。

我們更進一步來理解這個修持的方式為何能夠斷除無明,前面說過當我們以心看心時,我們會看見什麼都不存在、什麼都沒有,只是空蕩蕩的一片,但在看見空無的同時,我們也是覺醒的、清楚的、明晰的,所以這意味著在那個時候,我們也清楚看見沒有任何的念頭、任何的情緒,乃至於任何的貪嗔癡與罪業,它是一片清淨的,既然是如此,這不就是斷除了無明、斷除了迷惑了嗎?再者,這個修持也不是一種刻意的行為,它只是讓心本有的覺知能力去覺知心自己而已,或許我們一開始要提醒自己去看心,但一旦看見之後就不需要一再提醒自己去看,我們就只是處在一種放鬆同時不散亂的狀態,一旦散亂了就再次提醒自己去看,之後我們便會習慣在覺察到自己散亂的同時立刻回到照見清淨覺相的狀態,這種修持佛陀稱之為「覺隨順」--隨順自己的覺知去覺知,不做任何改變。

一旦認識到心的本質是空無的,我們也能逐漸發現心覺察到的一切對境或者說顯現在心中的一切境相都是虛幻的,就如同睡覺作夢的夢境一般,雖然我們能夠有所體驗,但夢境中的一切並沒任何的真實性。了知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被境相所迷惑而流轉不停,所以經中佛陀說了:「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在《金剛經》也說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還夠覺知到境相--感受到念頭、情緒、人、事、物…等等,即使我們已經明心見性了,也說明修行還未達到究竟,所以依然要勤加修持:隨順心的覺知,但同時不要讓心散亂。

佛陀雖然在經中講了三種淨觀的修持方式,但仔細分析之後內涵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們應該如同大圓鏡一般只是看著這些顯相,了知這些顯相都是虛幻的就不會被迷惑,雖然由外在看起來,我們似乎什麼都沒有做、沒有修行,但實際上我們卻是一直在禪修,一直在做無所為的禪修、覺隨順的禪修,依靠這樣的修持就能慢慢消除我們喜歡追求顯相的散亂習氣,一直到再也不需提醒也能不散亂為止,這時候即使候顯相仍然存在,也對我們沒有任何傷害。等到今生我們成為人的因緣耗盡了,在死的時候我們就圓滿了所有的修行,回歸到自己的本性,達到究竟的解脫。

至於利益眾生的佛行事業,這只會發生在與我們有緣的眾生的感知之中。佛陀說:「十方諸菩薩,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依靠著我們在因地修行時所發出的慈悲願力,我們自然而然會在有緣的眾生面前示現出有生老病死、修行度眾…等等顯相,因為這些眾生依然迷惑的緣故,所以這些所有不清淨的顯相只會發生在他們的感知裡,但對我們而言並沒有利益眾生這件事情,因為我們已經完全清淨,一切顯相的迷惑都已經恢復成究竟的本性,而究竟的本性就僅僅是空的覺知,如此而已。

這是一本關於佛法的著作,特別是關於認識心性教法的著作,包括從禪宗、淨土宗、密宗等等諸多教派觀點切入來學習心性的修持,閱讀此書你將能了解認識心性是如此簡單,連許多上師都未必知道的秘密都在本書之中揭露無遺,是冀望獲得即身成就之佛法修行者必讀之書,十分殊勝可貴,望有緣讀者珍之重之,也願有緣讀者能因此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仁巴絨波,在有限的修行生涯中,由於上師三寶的慈悲加持,越到死亡來臨的時刻,我發現其實真正的佛法修行是十分簡單的,它隨時隨地可以修行,沒有任何侷限,特別是根據《圓覺經》來說,真正成佛的法門就只有隨順覺知而已;隨順覺知若是轉換成藏傳佛教的說法,就是依止本覺來修行--自然放鬆,同時不要散亂。雖然隨順覺
法國近代的哲學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他認為因為我能思維,所以我是存在的,有些上師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卻以為對修行者而言是正確的,為何?因為從這句話可知,我的存在是因為有思維,所以去除思維就能證得無我。所以我說: 我思故我在,無思即無我, 更覺能覺者,覺空無二現, 常常不離此,真常樂
因為有些上師喜歡用八識來區分禪修中的覺受,但我發現他們談的內容很多都有問題,不盡然正確,甚至徒增困惑,所以我就簡單談談八識這個題目,這些內容除了參考過去的學習以外,主要是我根據自己的修行體會而得。 首先,八識學說的出現其實是從凡夫的觀點而來的,所以我們會發現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是
開悟的方法正如我之前所說,只有二種,一種是得到具證上師的直指,另一種則是反觀自心。反觀自心這個方法在許多佛經與高僧大德的開示中都可以看到,下面我將自己閱讀到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一、祖古烏金仁波切《彩虹丹青》 在傳統大手印的修持中,心性是這樣被引介給弟子的。首先弟子會聽到上師說:「看著你的心!」這
為了幫助有緣的師兄們能夠早日開悟,永離輪回幻苦,這裡我想從大圓滿的詞彙「區分輪涅」來談,我將簡單說明區分輪涅的實修意義與開悟的關係、區分輪涅的修持原理與方法。希望師兄們在理解這些內容之後,能夠腳踏實地的實修,這樣解脫也就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乃至於還可以幫助到自己周遭的親朋好友,讓更多人獲得解脫,因
雖然說開悟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但實際上能真正開悟的修行者卻非常少,原因以前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其實就是沒有腳踏實地的觀修,或是放錯修行重點,不知道自己在修什麼。 有些人修行了幾十年乃至窮極一生也未能開悟,那該怎麼辦呢?難道就此放棄嗎?答案當然不是,還是必須繼續修行下去,但修行的重點可以不用放在開
我,仁巴絨波,在有限的修行生涯中,由於上師三寶的慈悲加持,越到死亡來臨的時刻,我發現其實真正的佛法修行是十分簡單的,它隨時隨地可以修行,沒有任何侷限,特別是根據《圓覺經》來說,真正成佛的法門就只有隨順覺知而已;隨順覺知若是轉換成藏傳佛教的說法,就是依止本覺來修行--自然放鬆,同時不要散亂。雖然隨順覺
法國近代的哲學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他認為因為我能思維,所以我是存在的,有些上師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卻以為對修行者而言是正確的,為何?因為從這句話可知,我的存在是因為有思維,所以去除思維就能證得無我。所以我說: 我思故我在,無思即無我, 更覺能覺者,覺空無二現, 常常不離此,真常樂
因為有些上師喜歡用八識來區分禪修中的覺受,但我發現他們談的內容很多都有問題,不盡然正確,甚至徒增困惑,所以我就簡單談談八識這個題目,這些內容除了參考過去的學習以外,主要是我根據自己的修行體會而得。 首先,八識學說的出現其實是從凡夫的觀點而來的,所以我們會發現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是
開悟的方法正如我之前所說,只有二種,一種是得到具證上師的直指,另一種則是反觀自心。反觀自心這個方法在許多佛經與高僧大德的開示中都可以看到,下面我將自己閱讀到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一、祖古烏金仁波切《彩虹丹青》 在傳統大手印的修持中,心性是這樣被引介給弟子的。首先弟子會聽到上師說:「看著你的心!」這
為了幫助有緣的師兄們能夠早日開悟,永離輪回幻苦,這裡我想從大圓滿的詞彙「區分輪涅」來談,我將簡單說明區分輪涅的實修意義與開悟的關係、區分輪涅的修持原理與方法。希望師兄們在理解這些內容之後,能夠腳踏實地的實修,這樣解脫也就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乃至於還可以幫助到自己周遭的親朋好友,讓更多人獲得解脫,因
雖然說開悟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但實際上能真正開悟的修行者卻非常少,原因以前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其實就是沒有腳踏實地的觀修,或是放錯修行重點,不知道自己在修什麼。 有些人修行了幾十年乃至窮極一生也未能開悟,那該怎麼辦呢?難道就此放棄嗎?答案當然不是,還是必須繼續修行下去,但修行的重點可以不用放在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圓覺經之彌勒菩薩發問】   (前面世尊回答金剛藏菩薩,希望他要跳脫世間法的邏輯,避免陷入偽命題,其中多次提到輪迴。因此彌勒菩薩接著發問,希望世尊進一步說明輪迴的性質?以及要如何斷掉輪迴根本?此外,認清輪迴本質之後,如何修行?如何度諸眾生)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
Thumbnail
若要能憶起那些吉光片羽, 需要觀眾投以目光的注視, 彼此將情感透露, 秘密地在舞台與觀眾席間意味著生命的共鳴。 敏銳的情感投入角色,撒了天大的謊言, 對觀眾而言真實可信,那些吉光片羽無法再用任何技巧將之留存。 真實可信的謊言驅動身體的直覺,侵入那觀眾與角色所發散出來的無形能量,存留--意
Thumbnail
 《圓覺經》是十二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發問的問答,核心在幻與覺,而覺只是幻的開始,只有層層離幻,才能到達圓覺境界。開始閱讀佛經之後,大部份的譯文堅澀,有時憑空跳躍,因此嚐試自己能用更白話口語表達,避免用看不懂的詞彙去解釋看不懂的佛經。以上嚐試,不置可否,僅供參考。 
Thumbnail
圓覺經中,十二位大菩薩向世尊發問,這是第二位發問的普賢菩薩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時,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本段的重點有,一是指虛空自性不動,二是以幻修幻,提到層層遠離的概念,並以兩木相因為例。  
Thumbnail
早些年旅居美國的袁慧銘學姐,和當地的華人們一齊將兒時在電視上欣賞的一齣齣劇目付諸實踐。憑靠對京戲的熱忱,她到處拜師學藝,不放過任何精進的機會,甚至還籌組了劇坊,用流暢的唱念做打思鄉。直至2011年,才真正地從美國返台,京劇裡的那些忠孝節義、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底蘊早已內化……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圓覺經之彌勒菩薩發問】   (前面世尊回答金剛藏菩薩,希望他要跳脫世間法的邏輯,避免陷入偽命題,其中多次提到輪迴。因此彌勒菩薩接著發問,希望世尊進一步說明輪迴的性質?以及要如何斷掉輪迴根本?此外,認清輪迴本質之後,如何修行?如何度諸眾生)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
Thumbnail
若要能憶起那些吉光片羽, 需要觀眾投以目光的注視, 彼此將情感透露, 秘密地在舞台與觀眾席間意味著生命的共鳴。 敏銳的情感投入角色,撒了天大的謊言, 對觀眾而言真實可信,那些吉光片羽無法再用任何技巧將之留存。 真實可信的謊言驅動身體的直覺,侵入那觀眾與角色所發散出來的無形能量,存留--意
Thumbnail
 《圓覺經》是十二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發問的問答,核心在幻與覺,而覺只是幻的開始,只有層層離幻,才能到達圓覺境界。開始閱讀佛經之後,大部份的譯文堅澀,有時憑空跳躍,因此嚐試自己能用更白話口語表達,避免用看不懂的詞彙去解釋看不懂的佛經。以上嚐試,不置可否,僅供參考。 
Thumbnail
圓覺經中,十二位大菩薩向世尊發問,這是第二位發問的普賢菩薩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時,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本段的重點有,一是指虛空自性不動,二是以幻修幻,提到層層遠離的概念,並以兩木相因為例。  
Thumbnail
早些年旅居美國的袁慧銘學姐,和當地的華人們一齊將兒時在電視上欣賞的一齣齣劇目付諸實踐。憑靠對京戲的熱忱,她到處拜師學藝,不放過任何精進的機會,甚至還籌組了劇坊,用流暢的唱念做打思鄉。直至2011年,才真正地從美國返台,京劇裡的那些忠孝節義、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底蘊早已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