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的實修法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談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看一則大家耳熟能詳的禪宗公案。

當初禪宗二祖慧可大師,還是叫神光和尚的時候,因為內心極度不安,所以聽到有人談論西來東土的達摩祖師,於是千里迢迢的去向達摩祖師求法,為了表示自己求法的決心,他割下了一隻手臂以示證明。達摩祖師見神光和尚求法之心如此堅定,於是答應傳法給他,並將神光的名字改為慧可。

慧可禪師問道:「佛陀所講真正成佛的道理,我能夠從師父您這裡得到嗎?」

達摩祖師說:「真正成佛的方法,是無法從我這裡得到的。」

慧可禪師聽了很茫然,便說:「我的內心感到很不安寧,乞求師父給我安定內心的方法。」

祖師回答道:「把你的心拿來,我來幫你安定。」

慧可禪師沉吟了好久(找了很久),回答道:「我找了好久,我就是找不到我那顆不安定的心。」

祖師於是回答道:「我已經將你的心安定好了。」

二祖聽後豁然大悟。(之後的三祖、四祖也都是用這個方法開悟的)

這個故事裏頭,達摩祖師在談話間已經教了二祖一個修心的方法--往內尋覓自心的修法,這正是「煩惱即菩提」的實修法。

一開始二祖他覺得心很不安,此時他並沒有向內心觀照,他沒有真正去看自己的心,所以認為不安的情緒是真實的,於是達摩祖師叫他把不安的心找出來。二祖很認真去找那一顆不安的心,他找了很久,怎麼找都找不到,終於他發現了,原來打從一開始那一顆不安的心就是不存在的。於是他跟祖師說:「我找不到心。」接著祖師再提點他:「我把你的心安好了」,這時候二祖他突然了解到既然心都找不到了,哪裡還會有心覺得不安呢?所以我們應該利用這個尋找心的實修法--大圓滿中稱之為覓心法,去面對情緒。這跟《心經》的〈般若觀心法〉是一樣的。

當情緒、煩惱產生時,如果我們不去找它的來源、不去找它在哪裡,它會緊緊的束縛我們,但如果認認真真去找、去看,我們會發現這些情緒、煩惱都是不存在的,當下我們就從束縛中解脫了、自在了。但是這種解脫並不會持續太久,因為跟情緒、煩惱相比,我們認出「這一切是不存在」、「我們的心是不存在的」、「我們的心是空的」這樣的力量非常非常薄弱,如同玻璃棒對鐵柱,完全不堪一擊,一下子這些情緒、煩惱又席捲而來,又將我們束縛住。所以我們要練習、要去看、要去「照見」,每天持之以恆,時時刻刻去練習,看見煩惱、情緒是不存在的、看見自己的心是空的,解脫的習氣會越來會強大,越來越有力量。到後來只要煩惱、情緒一生起,當下往內一看,煩惱、情緒速迅解脫得無影無蹤,完全不留痕跡,不像一開始還要反覆去看、去確認。再進一步,我們已經清楚煩惱、情緒會自生自解,若是對此我們完全相信、完全有把握,當煩惱、情緒生起時,我們會連看的想法都沒有,因為看多了、看膩了,不再有任何疑惑了。

但是在一開始練習這個修法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必須把對境與情緒、煩惱分開,一般沒有太多修行的人(包括我當初在練習的時候)會把對境跟情緒、煩惱黏在一起,會認為它們就是一體的。這是無始劫以來,我們自己將自己鍛鍊成如此的結果,讓對境與情緒生起之間,幾乎沒有空隙,看起來就像是同一個本體。實際的情況則是我們先看到對境,之後情緒、煩惱生起,中間是有空隙的,而我們要去看、要去找的是情緒、煩惱,而不是去看對境、去找對境。如果我們看的是對境、找的是對境,我們只是不斷放大情緒、增強情緒,最後會被強大的情緒給吞沒、會被強大的情緒給淹死。

所以這裡我舉幾個例子,讓大家了解對境與情緒的差異。比如:我踩到狗大便,我馬上會很生氣。「踩到狗大便」是對境,「很生氣」是情緒。我們要去看的是「生氣」的瞋心,而不是狗大便。再如:我看到一個漂亮的女生,我好喜歡她。「漂亮的女生」是對境,「好喜歡」是情緒。我們要看的是「好喜歡」的貪欲,而不是漂亮的女生。再如:我的身體生病了,我感到好痛苦。「生病的身體」是對境,「痛苦」是情緒。我們要看的是「痛苦」的情緒,而不是讓痛苦產生的病體或是疾病。以上三個例子清楚說明了對境與情緒、煩惱的差異,千萬不要搞錯了。起初我就是弄錯了,結果越修越生氣,覺得這個方法一點用都沒有,後來在上師三寶的加持下,我才發現自己修錯了。

這個覓心法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必須從座上的小煩惱、小情緒、小念頭修起,當我們修持儀軌,修到安住的時候,總是清淨一下子,內心的念頭就又開始跑來跑去,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去看、去找念頭的來源。當我們找不到這些念頭來源的時候、我們產生念頭不存在的感受的時候、我們體驗到自己的心是空的時候,我們就放鬆,讓自己沉浸在這種感受體驗之中。之後念頭可能又再度生起,我們又再度去看、去找;找不到時,我們就放鬆、安住……,如此反覆觀察、安住,我們會越來越熟練,而當我們放鬆安住時,就是處在無念而覺醒的狀態。等我們下座之後,即使是在行住坐臥之中,當念頭、煩惱、情緒一生起,我們馬上能夠認出這是念頭、這是情緒、這是煩惱,在我們認出的當下,這些念頭、煩惱、情緒,就如同黑暗見到光明一般,瞬間消失,不留痕跡,剩的只是空空亮亮的覺受。這個體驗非常奇妙、非常有趣!

總之,學會這個方法後一定要去練習,練習就是修行,練習才有實際體會,累積的體驗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成為證量。因此只是理解而已,那是一點用都沒有的,這點特別、特別的重要。

這是一本關於佛法的著作,特別是關於認識心性教法的著作,包括從禪宗、淨土宗、密宗等等諸多教派觀點切入來學習心性的修持,閱讀此書你將能了解認識心性是如此簡單,連許多上師都未必知道的秘密都在本書之中揭露無遺,是冀望獲得即身成就之佛法修行者必讀之書,十分殊勝可貴,望有緣讀者珍之重之,也願有緣讀者能因此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我們講修行的次第。這裡的修行次第不是指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而是指座上修持的次第,特別是修行中內心應該要有的變化。如果不清楚一次有效的座上修行,內心應該出現哪些變化,我們的修行很容易變成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修行會變成一種枯燥無味的行為,最後我們就會放棄,因為實在太無聊了。 所有佛法的
為了幫助大家有證悟成佛的機會,我將介紹給大家,由金山活佛所傳,如何依靠念「南無阿彌陀佛」即身證悟成佛的法門。如果家中有長輩喜歡念佛的也可以教他!這個法門跟大圓滿一樣殊勝,一樣可以快速成佛! 開始先坐在座墊上或是椅子上,背要挺直,然後依照下面的〈發菩提心與祈請上師加持文〉來觀修: 首先觀想對面虛空
在進入學習之前,我們必須先發菩提心、祈請上師加持。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大成就者祖古烏金仁波切曾說:「要在認識心性的修持有所進展,對證悟者生起信心和虔誠,且對未證悟者生起悲心,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如果我們在當下能發起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對證悟成佛的上師生起信心,就可以馬上提高我們的覺性智慧,這樣可以很輕鬆理
首先,看著你的手機。 接著閉上眼睛3秒鐘。 好,請張開眼睛。 請問:當你看著手機的時候,你知不知道你看見手機了?當你閉上眼睛的時候,你知不知道你看不見手機呢? 如果你沒有睡著的話,你應該會回答:知道。 不管是在張開眼睛,還是閉上眼睛,你都會知道。這個「知道」就是本覺,本具的覺醒性。現在你已
放鬆不散亂的禪修,可以讓我們達到無念而覺醒的狀態。「無念」指的是心中沒有念頭、是空的,而「覺醒」則是清楚了知的、是明的,所以是空而明的狀態,但這不是明空不二的狀態。無念而覺醒與阿賴耶識是相反的,阿賴耶識是無念但也無覺醒,換句話說就是無明,也就是愚痴。 對於初學者而言,一般很難體會什麼叫做放鬆不散亂
觀世音菩薩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曾經傳授了一個法門,我將它稱之為〈觀世音菩薩般若觀心法〉,簡稱〈般若觀心法〉。這個方法是開悟的重要方法,可惜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在研究心經時總是著重在「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些字句上的討論,而這些都是觀世音菩薩他照見之後的覺受,我們與觀世音菩薩的境界相差太遠了,所以
今天我們講修行的次第。這裡的修行次第不是指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而是指座上修持的次第,特別是修行中內心應該要有的變化。如果不清楚一次有效的座上修行,內心應該出現哪些變化,我們的修行很容易變成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修行會變成一種枯燥無味的行為,最後我們就會放棄,因為實在太無聊了。 所有佛法的
為了幫助大家有證悟成佛的機會,我將介紹給大家,由金山活佛所傳,如何依靠念「南無阿彌陀佛」即身證悟成佛的法門。如果家中有長輩喜歡念佛的也可以教他!這個法門跟大圓滿一樣殊勝,一樣可以快速成佛! 開始先坐在座墊上或是椅子上,背要挺直,然後依照下面的〈發菩提心與祈請上師加持文〉來觀修: 首先觀想對面虛空
在進入學習之前,我們必須先發菩提心、祈請上師加持。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大成就者祖古烏金仁波切曾說:「要在認識心性的修持有所進展,對證悟者生起信心和虔誠,且對未證悟者生起悲心,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如果我們在當下能發起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對證悟成佛的上師生起信心,就可以馬上提高我們的覺性智慧,這樣可以很輕鬆理
首先,看著你的手機。 接著閉上眼睛3秒鐘。 好,請張開眼睛。 請問:當你看著手機的時候,你知不知道你看見手機了?當你閉上眼睛的時候,你知不知道你看不見手機呢? 如果你沒有睡著的話,你應該會回答:知道。 不管是在張開眼睛,還是閉上眼睛,你都會知道。這個「知道」就是本覺,本具的覺醒性。現在你已
放鬆不散亂的禪修,可以讓我們達到無念而覺醒的狀態。「無念」指的是心中沒有念頭、是空的,而「覺醒」則是清楚了知的、是明的,所以是空而明的狀態,但這不是明空不二的狀態。無念而覺醒與阿賴耶識是相反的,阿賴耶識是無念但也無覺醒,換句話說就是無明,也就是愚痴。 對於初學者而言,一般很難體會什麼叫做放鬆不散亂
觀世音菩薩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曾經傳授了一個法門,我將它稱之為〈觀世音菩薩般若觀心法〉,簡稱〈般若觀心法〉。這個方法是開悟的重要方法,可惜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在研究心經時總是著重在「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些字句上的討論,而這些都是觀世音菩薩他照見之後的覺受,我們與觀世音菩薩的境界相差太遠了,所以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幾天,意外覺察到自己深層意識裡,那顆自卑的心。 然後,再回到原生家庭裡,進入瞧不起自己的緣由,徹底對自己做了一番的內在反思。 今天,回到現場,同樣的人,我已經感覺到自己與他人互動的改變,我的心情格外輕鬆。 原來,所有的一切治癒,不是用念頭,還是回到心,意識,尤其是潛意識。
Thumbnail
就在前幾天的一個午後和朋友閒聊,說起我的童年家裡沒有甚麼好吃的糖果,小時候都要趁著廚房四下無人的時候,躲開媽媽的眼神偷偷打開冰箱,小心翼翼地挖出一顆方糖,就可以讓孩子舔很久很久。 而我當時最喜歡吃的點心,叫做砂糖配飯,只要一小碗白飯和著砂糖水,就像是甜點一樣可以讓孩子開心一晚上。
Thumbnail
有一个网友说,烦恼即菩提,如果我把这件事情给战胜了,给解决了,我也算是有智慧吗? 首先是这样,就是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然后我也是问了一些高人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然后他们的意见是这样的。首先要解决这个事情,前题必须得明白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如果不解决这个事情的话,只会把蕴藏的性质搞混。 “烦恼即菩
煩惱即菩提 當念頭轉了煩惱就會消失 人的一生當中免不了會遇到許多煩惱和痛苦 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喜歡這種感覺 不過我覺得這反而是讓自己成長的好機會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 當面臨困境的時候 有機會可以激發出一個人的潛力 在面對痛苦的時候 另一方面方面已經提升了自己心靈的力量 心的力量經過一些觀修的方法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得人身又遇佛法,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應當好好珍惜寶貴的修行時光,切莫蹉跎、切莫懶怠,要努力精進地用功,才能漸漸契入佛法,破迷開悟。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只要用心修行,就能
心情筆記 ◎煩惱即菩提 時光荏苒,轉眼返台也一年多了,去年十月回台,前半年都在醫院檢查,治療中,四月份搬回老家休養,又到楓紅、秋涼季節。 經過一年多在中國南北奔波,走遍大半個大江南北。除了認識許多各地好友,也見識了各種不同事物,體驗各地的民俗風情。旅程中也完成八本語文,自然教材的編寫,
Thumbnail
「信煩惱即菩提。方為常淨。由稱本性而發菩提心。本來是佛。更無所進。 如在虛空。退至何所。」— 華嚴疏云 夫宗鏡緣起自在法門。皆談如理實德。法如是故。非約變化對治權巧所說。一一法皆得全力。非是分力。盡為法界體。各住真如位。如大寶積經云。若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眾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
Thumbnail
「哎呀!煩死人了啦!」,這應該是最近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工作雖然不算非常多量的自己,但遇到一些工作上的豬隊友所製造出來的問題,心臟再怎麼有力,怎麼也抵不過一直面對那些雜七雜八的…"OOXX的問題",除了這些就算了,「為什麼,為什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工作量會一直增加呢?」 看著其他同事依然如此輕鬆悠閒的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幾天,意外覺察到自己深層意識裡,那顆自卑的心。 然後,再回到原生家庭裡,進入瞧不起自己的緣由,徹底對自己做了一番的內在反思。 今天,回到現場,同樣的人,我已經感覺到自己與他人互動的改變,我的心情格外輕鬆。 原來,所有的一切治癒,不是用念頭,還是回到心,意識,尤其是潛意識。
Thumbnail
就在前幾天的一個午後和朋友閒聊,說起我的童年家裡沒有甚麼好吃的糖果,小時候都要趁著廚房四下無人的時候,躲開媽媽的眼神偷偷打開冰箱,小心翼翼地挖出一顆方糖,就可以讓孩子舔很久很久。 而我當時最喜歡吃的點心,叫做砂糖配飯,只要一小碗白飯和著砂糖水,就像是甜點一樣可以讓孩子開心一晚上。
Thumbnail
有一个网友说,烦恼即菩提,如果我把这件事情给战胜了,给解决了,我也算是有智慧吗? 首先是这样,就是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然后我也是问了一些高人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然后他们的意见是这样的。首先要解决这个事情,前题必须得明白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如果不解决这个事情的话,只会把蕴藏的性质搞混。 “烦恼即菩
煩惱即菩提 當念頭轉了煩惱就會消失 人的一生當中免不了會遇到許多煩惱和痛苦 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喜歡這種感覺 不過我覺得這反而是讓自己成長的好機會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 當面臨困境的時候 有機會可以激發出一個人的潛力 在面對痛苦的時候 另一方面方面已經提升了自己心靈的力量 心的力量經過一些觀修的方法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得人身又遇佛法,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應當好好珍惜寶貴的修行時光,切莫蹉跎、切莫懶怠,要努力精進地用功,才能漸漸契入佛法,破迷開悟。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只要用心修行,就能
心情筆記 ◎煩惱即菩提 時光荏苒,轉眼返台也一年多了,去年十月回台,前半年都在醫院檢查,治療中,四月份搬回老家休養,又到楓紅、秋涼季節。 經過一年多在中國南北奔波,走遍大半個大江南北。除了認識許多各地好友,也見識了各種不同事物,體驗各地的民俗風情。旅程中也完成八本語文,自然教材的編寫,
Thumbnail
「信煩惱即菩提。方為常淨。由稱本性而發菩提心。本來是佛。更無所進。 如在虛空。退至何所。」— 華嚴疏云 夫宗鏡緣起自在法門。皆談如理實德。法如是故。非約變化對治權巧所說。一一法皆得全力。非是分力。盡為法界體。各住真如位。如大寶積經云。若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眾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
Thumbnail
「哎呀!煩死人了啦!」,這應該是最近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工作雖然不算非常多量的自己,但遇到一些工作上的豬隊友所製造出來的問題,心臟再怎麼有力,怎麼也抵不過一直面對那些雜七雜八的…"OOXX的問題",除了這些就算了,「為什麼,為什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工作量會一直增加呢?」 看著其他同事依然如此輕鬆悠閒的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