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投資心法】二種不同的投資思維,二種不同的選股方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股票投資大致可分為[投機]和[投資]二種,我們今天要來深入探究這二種的差異到底在那裡?

先說明一下,[交易者]並不等於[投機者]。

許多短線交易者,或是當沖客,常自認為自己是投機者。但真正的投機者不一定是短線交易者,他們多半有精準的眼光,對某些行業非常內行,能敏銳地看出一個潛在獲利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機出手,獲取一波可觀的報酬。

短線交易者,依據的是技術面或消息面,想賺取短期的交易價差。但投機者著眼的卻是行業的變化(例如某項商品即將缺貨及漲價),或者公司經營面的重大突破(如接到大客戶的大訂單等),所帶來的可能獲利機會。投機者有時會抱股較長的時間,直到預判的利多出現,股價大漲時才出脫股票實現獲利。

至於[投資者](或者說長期投資者),著眼的是某一家公司的經營實力,以及未來持續成長的潛力。投資者注重的是一家公司能不能繼續茁壯長大,從小樹變成大樹,並果實累累,股息生生不息。

坦白說,[投資者]在台灣股票投資族群中,屬於少數的非主流者。目前的多數主流仍是[投機者],但真正精明的投機者也不多,大多數是[投機追隨者]—也就是比較後知後覺的投機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6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價值成長股的伊甸園~投資心法You currently cannot view the following content, possibly because you are not logged in or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view the room.
107會員
94Content count
許多優質的價值成長股,在展開大行情之前都像是璞玉,沉潛在水中等待人們去發掘,就看我們能不能慧眼識英雄;只有在璞玉尚未被雕琢前,就能辨識它並從水中撈起,才得享有超額報酬。 本專題文章以深入淺出方式,提出有力的分析和觀點(不會複製貼上一堆公開資訊),希望讓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一家公司的脈動,分辨出那些是最具潛力的價值成長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什麼是價值成長股,看過下面的比喻,你就會理解了。 有一棟大樓,你可以用合理價100萬買入部份的權利,每年可以收到4.2萬的租金分紅(殖利率4.2%)。二年前,這棟大樓的管理者開始加蓋另一棟新的大樓,預計再半年後,這棟大樓就可以完工,並開始招租。好消息是新大樓的權利你也有份,而且你不用再付任何費用,
講到股票,可能有很多人會有負面的觀感,認為股票市場充滿投機,或者認為投資股票賺錢就是不勞而獲。 其實,股票市場長期以來被誤解。沒錯,股票市場確實存在許多炒作情況,主力坑殺散戶的事件時有所聞;但這些都無法抺滅股票市場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讓全民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你是不是經常聽到有很多民眾
約莫半年前,我一個朋友邀請我幫他的長輩檢視一下股票帳戶。這位長輩是做小生意退休下來的,從事股票投資很多年了,後來因為年紀大了,就委託券商營業員推薦股票,並幫他做進出(依規定都有做電話確認)。 這位長輩經常向子女報說,今天交易又賺了多少錢,而且大部份的時間都賺錢。經我檢視他的二年交易記錄,確實交易的
很多股票投資人,都知道短線交易不容易賺到錢,也很想從交易者轉換成長線的投資者。但多數的人無法辦到,為什麼? 因為他們太關注交易損益。心裡想的,和眼睛看的都是個股的損益。 這個很自然,因為是抱著買賣賺差價的心態,當然就會隨時關心個股的損益。但也因為這個習慣,讓你神經跟著損益跳動,造成無法長抱股票。
什麼是價值成長股,看過下面的比喻,你就會理解了。 有一棟大樓,你可以用合理價100萬買入部份的權利,每年可以收到4.2萬的租金分紅(殖利率4.2%)。二年前,這棟大樓的管理者開始加蓋另一棟新的大樓,預計再半年後,這棟大樓就可以完工,並開始招租。好消息是新大樓的權利你也有份,而且你不用再付任何費用,
講到股票,可能有很多人會有負面的觀感,認為股票市場充滿投機,或者認為投資股票賺錢就是不勞而獲。 其實,股票市場長期以來被誤解。沒錯,股票市場確實存在許多炒作情況,主力坑殺散戶的事件時有所聞;但這些都無法抺滅股票市場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讓全民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你是不是經常聽到有很多民眾
約莫半年前,我一個朋友邀請我幫他的長輩檢視一下股票帳戶。這位長輩是做小生意退休下來的,從事股票投資很多年了,後來因為年紀大了,就委託券商營業員推薦股票,並幫他做進出(依規定都有做電話確認)。 這位長輩經常向子女報說,今天交易又賺了多少錢,而且大部份的時間都賺錢。經我檢視他的二年交易記錄,確實交易的
很多股票投資人,都知道短線交易不容易賺到錢,也很想從交易者轉換成長線的投資者。但多數的人無法辦到,為什麼? 因為他們太關注交易損益。心裡想的,和眼睛看的都是個股的損益。 這個很自然,因為是抱著買賣賺差價的心態,當然就會隨時關心個股的損益。但也因為這個習慣,讓你神經跟著損益跳動,造成無法長抱股票。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國統 9/11 召開法說會,之後股價連 3 漲表現不錯,只要基本面不變我持股續抱。法說會影音並沒有最重要的 QA,剛好幾位熱心網友提供券商投信的資料給我,再加上網路資訊整理成本文。目前時序 9 月處於豐水期 5~10 月的尾聲,根據公司法說會表示 ......
「西瓜偎大平」這句話真正的含意是:西瓜這種水果,有一種特質,就是「扶強不扶弱」,身體好的人愈吃愈補,身體虛的人則愈吃愈虛,這才是「偎大平」的真正涵義。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國統 9/11 召開法說會,之後股價連 3 漲表現不錯,只要基本面不變我持股續抱。法說會影音並沒有最重要的 QA,剛好幾位熱心網友提供券商投信的資料給我,再加上網路資訊整理成本文。目前時序 9 月處於豐水期 5~10 月的尾聲,根據公司法說會表示 ......
「西瓜偎大平」這句話真正的含意是:西瓜這種水果,有一種特質,就是「扶強不扶弱」,身體好的人愈吃愈補,身體虛的人則愈吃愈虛,這才是「偎大平」的真正涵義。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有人說,這輪跌市已經幾乎讓他的帳面盈利全部蒸發,再跌就要虧到本金了,是否該要出清持股避一避險,等市場穩定點再買回來?本文是我的看法。
Thumbnail
說到進場買股票,最怕買貴。要等股災再入市嗎?還是最起碼該等股票回調一下再買進?當滿街都是天價估值的股票,怎麼辦?本文談談我的操作方式。
Thumbnail
買股票總會遇到虧損時候,一直拿著怕跌跌不休,要狠心止損卻又沒有萬全之策。止損?還是不止損?這是一個問題。
Thumbnail
甚麼是「財富自由」?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你的被動收入超出你的日出支出。如果依照這個定義,假設你沒甚麼物欲,一個月三萬台幣已足夠生活有餘,那麼一年被動收入只要有36萬台幣,就已經可以算是達到「財富自由」。在投資路上,這個概念也曾經深深吸引著我,而有許多實踐,但現在回頭反思,我認為完全不切實際。
Thumbnail
為什麼說這次GameStop的大軋空事件,可看作是發生在金融圈的右派革命?這次「軋空集團」並不單單軋了做空機構,也可以理解為過去幾年一直進行中的投資邏輯上的「軋空」。身處這個變革的年代,散戶相對於機構投資者,有何應變的優勢?
Thumbnail
股災爆發時候,投資者往往逃避不及,事先要做好哪些準備?談談一般人對「牛市」和「熊市」的迷思,和跌市時候的調倉心法。何以在控制注碼與組合思維的前提下,「停損」可擱置不論?
Thumbnail
最近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行情都相當不錯。身邊開始有些人說:「賺那麼多為甚麼還不賣?落袋為安不好嗎?將股票賣掉變成現金,才是實質有賺到錢。」也有一些人說:「市場起起伏伏,為甚麼要傻傻一直長期持有股票,中間抓些波段來吃不好嗎?而且賣掉有錢實際進到戶頭,才會有賺錢的感覺。」但有三大理由,我不同意這些看法。
Thumbnail
為甚麼Catherine Wood說:「標普500指數是史上最龐大的資本錯置之一,半數以上的股票遭被動的資產組合持有,這一點也不合理,太過向後看」?近年當紅的被動型指數化投資,真的是好的「投資」嗎?
Thumbnail
投資為的是賺錢,但為甚麼說「賺大錢簡單,賺小錢困難」?為甚麼我幾乎不做傳統的「避險」手段,例如做空股市、買反向ETF,或是減持股票?我又如何為投資組合建立「安全幅度」以防範風險?
最近有朋友說想看點入門向的東西,那就來寫寫吧。 但平心而論,投資某程度上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每個人的條件都很不一樣,像是投入市場的時間點、家庭和職業背景、可用來投資的金額、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想追求的回報等,所以很難說有甚麼「放諸四海皆准」的投資法門。真要寫,可能也只能從我個人實際的經驗出發,來談一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有人說,這輪跌市已經幾乎讓他的帳面盈利全部蒸發,再跌就要虧到本金了,是否該要出清持股避一避險,等市場穩定點再買回來?本文是我的看法。
Thumbnail
說到進場買股票,最怕買貴。要等股災再入市嗎?還是最起碼該等股票回調一下再買進?當滿街都是天價估值的股票,怎麼辦?本文談談我的操作方式。
Thumbnail
買股票總會遇到虧損時候,一直拿著怕跌跌不休,要狠心止損卻又沒有萬全之策。止損?還是不止損?這是一個問題。
Thumbnail
甚麼是「財富自由」?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你的被動收入超出你的日出支出。如果依照這個定義,假設你沒甚麼物欲,一個月三萬台幣已足夠生活有餘,那麼一年被動收入只要有36萬台幣,就已經可以算是達到「財富自由」。在投資路上,這個概念也曾經深深吸引著我,而有許多實踐,但現在回頭反思,我認為完全不切實際。
Thumbnail
為什麼說這次GameStop的大軋空事件,可看作是發生在金融圈的右派革命?這次「軋空集團」並不單單軋了做空機構,也可以理解為過去幾年一直進行中的投資邏輯上的「軋空」。身處這個變革的年代,散戶相對於機構投資者,有何應變的優勢?
Thumbnail
股災爆發時候,投資者往往逃避不及,事先要做好哪些準備?談談一般人對「牛市」和「熊市」的迷思,和跌市時候的調倉心法。何以在控制注碼與組合思維的前提下,「停損」可擱置不論?
Thumbnail
最近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行情都相當不錯。身邊開始有些人說:「賺那麼多為甚麼還不賣?落袋為安不好嗎?將股票賣掉變成現金,才是實質有賺到錢。」也有一些人說:「市場起起伏伏,為甚麼要傻傻一直長期持有股票,中間抓些波段來吃不好嗎?而且賣掉有錢實際進到戶頭,才會有賺錢的感覺。」但有三大理由,我不同意這些看法。
Thumbnail
為甚麼Catherine Wood說:「標普500指數是史上最龐大的資本錯置之一,半數以上的股票遭被動的資產組合持有,這一點也不合理,太過向後看」?近年當紅的被動型指數化投資,真的是好的「投資」嗎?
Thumbnail
投資為的是賺錢,但為甚麼說「賺大錢簡單,賺小錢困難」?為甚麼我幾乎不做傳統的「避險」手段,例如做空股市、買反向ETF,或是減持股票?我又如何為投資組合建立「安全幅度」以防範風險?
最近有朋友說想看點入門向的東西,那就來寫寫吧。 但平心而論,投資某程度上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每個人的條件都很不一樣,像是投入市場的時間點、家庭和職業背景、可用來投資的金額、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想追求的回報等,所以很難說有甚麼「放諸四海皆准」的投資法門。真要寫,可能也只能從我個人實際的經驗出發,來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