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關係覺察:要賺多少才滿意?才得以解決問題?真實需求可能簡單到跌破眼鏡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隱不滿、埋怨,總認為它可以對我更好、更優待我,讓我更充足更安全。


但很微妙的是,如上所述我並沒有真正遇到上什麼危險、匱乏,這個怨懟的情緒其實更像是積怨、像是在翻舊帳的情緒發言,而並非出自真實的需求。而金錢也覺得尷尬、為難,它已經盡力去做了我還是不滿意,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意外地發現這個狀況似曾相識,根本和我的感情課題一模一樣,前陣子因為休假見面與否的小事,男友說他想留在家做家事、唸書,這意外激怒了我,但我一開始沒有意識到我的心情,我只覺得他的決定讓我很煩燥,我認為男友都只想到自己,也沒問我要不要約會就擅自決定,我平常對他的付出、退讓好像都沒有被尊重。


後來才覺察到,原來有一部分的我一直還是希望藉著他對我的重視來肯定我自己,同時衡量我自己的價值(老問題!),所以才會在他提出假日決定待在家、沒有要來找我的時候,整個被否定感炸開來。我會這麼快覺察到內在的不對勁,是因為男友實在對我很好,事事向我報備,為我著想,除了有點囉嗦嘮叨外(喂),實在說不出一個不字。


「奇怪,他明明對我很好,但我還是好不爽,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原來就是老問題-想要透過外在的肯定來增加安全感,典型的討好不成,反惱羞成怒的例子。當我把肯定自己、讓自己安心的責任丟給男友,就注定會有不滿的一天,如同金錢,當我用收到的報酬來衡量我自己的價值,我就會開始失去平衡。


就會形成一個奇怪的狀態-明明和金錢越來越熟悉、關係越來越好、賺錢越來越輕鬆,但仍有感到困難的地方-原以為是體力不足、效率不彰所以才感到困難,但後來檢視發現其實是因為接太多個案、開太多課、做太多企劃而導致的過勞。簡單來說,是一個不安全感的迴圈:因為無法肯定自己,想要確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所以拚命賺錢,然後過勞反過來覺得自己效率不彰、沒有能力,否定自己,再次想確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然後拚命賺錢…這是什麼令人傻眼又愚蠢的輪迴??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你找到你的使命嗎?你的使命是否與你的價值觀一致?」P.37


我喜歡我的工作,這是一份偉大又有趣、有挑戰性、有成就感的工作,令人目不暇給,有點像是進入一個小鮮肉如雲的大觀園,每個都想探索嘗試,但又怕自己時間不夠、體力不濟(??極度政治不正確)。


我也幸運找到了我的使命-持續體驗、拓展自己的內在與外在世界,然後分享我的經驗。不過有時確實會更看重收入而不是我的價值觀,為什麼呢?我思索了一下,啊,因為我有時被外在影響,太過偏信「要有錢才能拓展我的體驗和視野」的說法,進一步探索這個信念,為什麼我會認為一定要有錢才能完成我的使命呢?「因為這是最簡單也最沒創意的方法,因為懶惰,因為求快。」內心突然浮出一句這樣的重擊!的確常常會執著這個世俗的解法,想著只要賺很多很多錢,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或不用面對),這根本是偷懶又不負責的做法(臉好腫)


我又更進一步追問:「那假設我有了錢,我到底想要拿來解決什麼問題?」想了一圈,答案又快讓我昏倒,「我想要好好休息、好好放鬆、大睡一覺、好好開心吃東西、追劇、和貓咪玩。」…我的天啊,原來我真正的需求只是想要好好休息而已,結果我沒直視我的真實需求,反而追求那些虛無飄渺的什麼價值感,然後把自己累死…。這個是什麼現代版追尋青鳥結果青鳥在家的鬼故事,太有警世作用了,太驚悚了!!當時在會後分享的時候就覺得一定要分享出來給大家笑一下…😂


難怪我總感覺金錢用一種「傻眼」的表情看我,嗯,如同我的貓看我的表情一樣。他們在跟我說:「你到底在瞎忙什麼啦?好好接受我(金錢)的服務,過你的輕鬆快樂日子去啦。你為了賺錢把自己搞得太忙太苦,我也會考慮少來找你,特地來找你你又不開心,那到底在幹嘛??」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開始兩週,至今每次(週一到五)我都覺得超級有收穫的,和金錢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少誤解和偏見的感覺很好,越來越平靜也願意面對以前想逃避的部分,有舉辦這場共讀會真是太棒了。如果你覺得你有毅力決心並有空可以跟上進度,也歡迎你中途加入。


另外開始受理「金錢信念占卜」的服務,有兩個方案-關係發展方案(檢視你與金錢關係)以及整體財務發展方案,從不同角度切入,但都可以協助你檢視和探索你的金錢負面信念、重複的負面模式、問題癥結點,也會提供你跳脫改善的建議與方向。新服務上線,開放十個優惠名額,可以用999元/一小時的價格預約此服務(原價1,500元/一小時),意者請私訊洽詢。

17會員
155Content count
你與萬物的關係是你與自己關係的延伸。如何在群體生活中維持和諧,同時又不過度討好依附,不被自己和他人情緒勒索、道德綁架,得以站穩立場、守護自己的界線,人我關係的課題如何拿捏和平衡,哪些是我的責任哪些又是他人該自己承擔的,是我一直探索和修行的題目,願與你分享我的覺察和洞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是將你關注的對象從外在的人事物,轉向你自己。 當我們過度在意外界的動態,在意那些我們無法控制、掌握的人事物,特別是想尋求他們的認可、關注的時候,我們的情緒特別容易受到影響,會隨著外界的態度波動不安。外界認可我們,我們就諸事順遂,若外界否定我們,我們就跌入谷底。 你的注意力焦點能夠引
個案:「若是遇到不相信你,頻頻說你不準確的個案時,你都如何應對?或是如何不受影響呢?」 我:「我只負責傳遞牌面,也就是個案潛意識想傳達的訊息,他若覺得不準,我也沒辦法哈哈哈。如果一直在想萬一不準怎麼辦,焦慮都焦慮飽了,哪有心力好好解讀呢? 而且通常不擔心準確度的問題,就不會發生不準的狀況,擔
延續上篇對於暴力的探索。我們都同意最極致的暴力就是直接抹殺一個人的生命,置人於死地,使對方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做自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 然而我們生活周遭更常充斥著其他大大小小、可見不可見的暴力,無論是透過毆打來讓人聽話(不能反抗、不能拒絕、不能做自己)、言語暴力或是冷暴力(靠冷落、迴避、孤立來施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加上層出不窮的 metoo事件,讓我想起多年前我也曾騷擾過我的好友。 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對象,他非常敏銳在很早期就發現我的好感,並告訴我他覺得先做朋友就好。 某次我去他工作室找他,發現他在交誼廳的沙發上睡著,很難得可以仔細端詳他(平時會保持禮貌迴避眼神),我就忍不住盯著他看,心花怒放
前幾天拜貓咪貪玩亂跑所賜,讓我終於能清楚說明「界線」是什麼。 我們可以用房子的概念來認識界線(《能量校準》也有類似的說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人生、課題與天賦,就用每個人都有一棟房子(內心之家)來比喻好了。 貓咪任意穿越圍欄到鄰居家陽台打滾閒晃,貓咪就是我們的意識焦點、心靈
我傾聽,感受同時也釋放後,開始與祖先對話,我以感謝開頭。感謝他們的記憶(信念)形塑了我部份的生活,那些悔恨化為警告,希望保護我遠離貧困與創傷的危險。要我節省、要我奮發向上、要我努力賺錢存錢、要我聽父母的話,但這些忠告並不適合目前的我,不能服務我的人生目的,反而變成我沉重的負擔,更是打擊我的自信
就是將你關注的對象從外在的人事物,轉向你自己。 當我們過度在意外界的動態,在意那些我們無法控制、掌握的人事物,特別是想尋求他們的認可、關注的時候,我們的情緒特別容易受到影響,會隨著外界的態度波動不安。外界認可我們,我們就諸事順遂,若外界否定我們,我們就跌入谷底。 你的注意力焦點能夠引
個案:「若是遇到不相信你,頻頻說你不準確的個案時,你都如何應對?或是如何不受影響呢?」 我:「我只負責傳遞牌面,也就是個案潛意識想傳達的訊息,他若覺得不準,我也沒辦法哈哈哈。如果一直在想萬一不準怎麼辦,焦慮都焦慮飽了,哪有心力好好解讀呢? 而且通常不擔心準確度的問題,就不會發生不準的狀況,擔
延續上篇對於暴力的探索。我們都同意最極致的暴力就是直接抹殺一個人的生命,置人於死地,使對方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做自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 然而我們生活周遭更常充斥著其他大大小小、可見不可見的暴力,無論是透過毆打來讓人聽話(不能反抗、不能拒絕、不能做自己)、言語暴力或是冷暴力(靠冷落、迴避、孤立來施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加上層出不窮的 metoo事件,讓我想起多年前我也曾騷擾過我的好友。 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對象,他非常敏銳在很早期就發現我的好感,並告訴我他覺得先做朋友就好。 某次我去他工作室找他,發現他在交誼廳的沙發上睡著,很難得可以仔細端詳他(平時會保持禮貌迴避眼神),我就忍不住盯著他看,心花怒放
前幾天拜貓咪貪玩亂跑所賜,讓我終於能清楚說明「界線」是什麼。 我們可以用房子的概念來認識界線(《能量校準》也有類似的說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人生、課題與天賦,就用每個人都有一棟房子(內心之家)來比喻好了。 貓咪任意穿越圍欄到鄰居家陽台打滾閒晃,貓咪就是我們的意識焦點、心靈
我傾聽,感受同時也釋放後,開始與祖先對話,我以感謝開頭。感謝他們的記憶(信念)形塑了我部份的生活,那些悔恨化為警告,希望保護我遠離貧困與創傷的危險。要我節省、要我奮發向上、要我努力賺錢存錢、要我聽父母的話,但這些忠告並不適合目前的我,不能服務我的人生目的,反而變成我沉重的負擔,更是打擊我的自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們總是覺得不夠? 為什麼民生用品漲價消息一出,大家就開始囤貨? 為什麼網紅直播帶貨,銷量可以這麼驚人? 扣除基本需求,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一次性的大量低價購入,然後囤貨在家裡,是為了省錢還是背後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害怕買不到? 害怕買貴?
Thumbnail
飛快的補充我關於前一篇的一些後續想法。 1.舉Kathleen Burns女士的例子,我沒有「該怎麼教養」的定論,畢竟兒童的金錢教育還有很多研究可以參考,而每一位家長都有不同的經驗與言教與身教。還是回到最初所說的「創傷不在事件大小,而是當時的感受」。所以,不只孩子,每個人都不可能完全沒有創傷。沒有
Thumbnail
關於「Financial Trauma」,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探討它最終是為了檢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是什麼,有沒有平衡? 每一個人對金錢的看法、信念、態度、行為等等,可以從「自己有了收入」(不一定是經濟獨立)開始。有收入之前大致上影響來自早期的教育養成;有了需要管理的收入之後,則就是更複雜的影響,但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到「Financial Trauma」(經濟/財務創傷)這個名詞時,相當好奇。 看了幾個精闢的視頻後瞭解到,「創傷不在於這個事件大小,而是自己當時的感受。哪一個事件算不算創傷端看當事者的心靈,是否能抵抗這種壓力。」例如,在大人眼中的絆嘴、吵架,當造成長期不安全感甚至感覺生存受到威脅,就
Thumbnail
一個人對於金錢物質的價值觀,都不禁相同,你要在生活上生存,那麼勢必就需要資金,撐起日常所需,這些都很正常。而,金錢這件事情,往往我們只能從表面事物來了解。但有沒有想過你對與金錢彼此之間的關係,只有存在於這些嗎?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覺察療癒,對金錢的關係嗎?
打從我兒子有資產後,偶爾因為外出現金不夠,我跟兒子周轉一下,通常1到2天內我就會把錢還給孩子。 咦,不是妳的孩子,錢也要算這清楚嗎? 因為信任感,孩子願意把自己的錢臨時性借給爸媽,那麼這筆錢就是屬於孩子的財產,借用時,本來就應該要歸還。 假設是集資購買東西,孩子說他也要參一腳,我先
Thumbnail
你們曾經因為金錢吵架嗎?覺得談錢尷尬又小氣嗎?情侶們除了為了花錢方式而吵之外,其實有5個金錢議題必須要瞭解才能避免為錢吵架喔!本文參考美國心理學家喬森·瑞奇之著作《愛在金錢蔓延時》中的核心理念:金錢圈。
上週六與男友一起去西門町輕鬆晃晃 除了大家臉上的口罩外,人潮洶湧讓人感覺已經恢復疫情前的狀態,就連逛個唐吉軻德都感到十分擁擠。 難得輕鬆的約會日,我竟然把錢包搞丟了!!! 發現錢包不在包包時,腦袋閃過好多想法 「是不是我的錢包被偷了?」 「是不是我遺留在機車內?」 「是不是掉在捷運上?」 「是不是宇
Thumbnail
沒有麵包的愛情,根本走不長久,最後會為了錢吵起來~ 我開始學習投資理財,開始理自己的財~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們總是覺得不夠? 為什麼民生用品漲價消息一出,大家就開始囤貨? 為什麼網紅直播帶貨,銷量可以這麼驚人? 扣除基本需求,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一次性的大量低價購入,然後囤貨在家裡,是為了省錢還是背後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害怕買不到? 害怕買貴?
Thumbnail
飛快的補充我關於前一篇的一些後續想法。 1.舉Kathleen Burns女士的例子,我沒有「該怎麼教養」的定論,畢竟兒童的金錢教育還有很多研究可以參考,而每一位家長都有不同的經驗與言教與身教。還是回到最初所說的「創傷不在事件大小,而是當時的感受」。所以,不只孩子,每個人都不可能完全沒有創傷。沒有
Thumbnail
關於「Financial Trauma」,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探討它最終是為了檢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是什麼,有沒有平衡? 每一個人對金錢的看法、信念、態度、行為等等,可以從「自己有了收入」(不一定是經濟獨立)開始。有收入之前大致上影響來自早期的教育養成;有了需要管理的收入之後,則就是更複雜的影響,但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到「Financial Trauma」(經濟/財務創傷)這個名詞時,相當好奇。 看了幾個精闢的視頻後瞭解到,「創傷不在於這個事件大小,而是自己當時的感受。哪一個事件算不算創傷端看當事者的心靈,是否能抵抗這種壓力。」例如,在大人眼中的絆嘴、吵架,當造成長期不安全感甚至感覺生存受到威脅,就
Thumbnail
一個人對於金錢物質的價值觀,都不禁相同,你要在生活上生存,那麼勢必就需要資金,撐起日常所需,這些都很正常。而,金錢這件事情,往往我們只能從表面事物來了解。但有沒有想過你對與金錢彼此之間的關係,只有存在於這些嗎?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覺察療癒,對金錢的關係嗎?
打從我兒子有資產後,偶爾因為外出現金不夠,我跟兒子周轉一下,通常1到2天內我就會把錢還給孩子。 咦,不是妳的孩子,錢也要算這清楚嗎? 因為信任感,孩子願意把自己的錢臨時性借給爸媽,那麼這筆錢就是屬於孩子的財產,借用時,本來就應該要歸還。 假設是集資購買東西,孩子說他也要參一腳,我先
Thumbnail
你們曾經因為金錢吵架嗎?覺得談錢尷尬又小氣嗎?情侶們除了為了花錢方式而吵之外,其實有5個金錢議題必須要瞭解才能避免為錢吵架喔!本文參考美國心理學家喬森·瑞奇之著作《愛在金錢蔓延時》中的核心理念:金錢圈。
上週六與男友一起去西門町輕鬆晃晃 除了大家臉上的口罩外,人潮洶湧讓人感覺已經恢復疫情前的狀態,就連逛個唐吉軻德都感到十分擁擠。 難得輕鬆的約會日,我竟然把錢包搞丟了!!! 發現錢包不在包包時,腦袋閃過好多想法 「是不是我的錢包被偷了?」 「是不是我遺留在機車內?」 「是不是掉在捷運上?」 「是不是宇
Thumbnail
沒有麵包的愛情,根本走不長久,最後會為了錢吵起來~ 我開始學習投資理財,開始理自己的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