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投資心法】更新「槓桿」看法:談投資人「開槓桿」的三個層次(中)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上週寫了一篇文章,談投資人「開槓桿」的三個層次。沒想到第一節談「以小博大」就已經寫了不少,只好把文章拆一拆,這篇來談「控制風險」。

上一篇文章的重點大致上是說,隨著在市場打滾的時間越久,就越能體會「槓桿」其實是個中性的金融工具,跟風險大小並沒有直接關係,更多是看人怎麼去運用而已。實際觀察,資金越充裕的投資者,通常比較能把槓桿運用好,而諷刺一點是,槓桿相關的金融工具特別吸引資金較少、經驗較淺的投資者去「以小博大」,忽略了很多這些產品之所以能「以小博大」,是以勝率低為代價去交換的。這樣的「開槓桿」行為,實際上就是把這個金融工具當作賭具來使用,長期下來能贏錢的不敢說沒有,但真的就是鳳毛麟角。如果資金少、經驗淺,不該長期進行勝率低的賭博,對自己沒什麼好處,這時候該選擇的是勝率較高的投資,像是買些優質股、定投美國或台灣的大盤指數型ETF,而如果這階段還是想享受一下開槓桿好處的,我自己過去操作過、也觀察了好幾年,覺得槓桿型的大盤指數型ETF還是值得考慮的。詳細內容請直接看這篇文章

第二種「槓桿」行為:控制風險

上一篇文章有一句說:

有些「開槓桿」的工具如果由懂得的人去運用、適當配置,甚至風險可能比不開槓桿還要更低一些。

今天來談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開槓桿是可以幫助投資人控制風險的。

raw-image

比方說,假設現在是在2021年年底,市場行情很好,一直漲,股市來到高點,QQQ現在的價格在400元左右,你手上有100萬美元的閒置資金,想要投放到股市。不過,因為擔心市場已經漲了很多,不想買個股,想說就穩穩把錢100%都放在QQQ就好了。

這個方案當然是可以的,如果就這樣做下去的話,雖然買了就展開漫長的下跌,QQQ由高點的400元,後面最低跌到260元左右。如果按照這方案的話,你的100萬美元在2022年下半年時候最低會只剩下65萬元。但如果你不急著套現,一路放到現在,你當初的錢現在會變成124萬美元。

當然,如果有經歷過都知道,在2021年年底,其實市場已經有很多警訊出現,像是聯準會要開始緊縮啦,通膨數據也開始走高,雖然聯準會說是暫時性的,但似乎未來並不是真的那麼光明美好。這時你可能腦袋中想的是,現在就把100萬美元一口氣都投放到股市真的好嗎?但又怕錯失行情,會不會有更穩妥一點、風險更低的做法?

面對這種狀況,一般回答就是:分批投入。把100萬美元拆成十筆,每個月買10萬。如果以後見之明來看,這樣的做法簡直完美!買了之後就一路跌,跌了一年見底,剛好把100萬元都買完,然後市場就慢慢回來了。

不過人性都是買漲不買跌的,在2022年那種氛圍下,根本不知道會跌到多低,我們也不會知道聯準會的升息決心到底有多大、通膨會纏繞經濟多久,在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在美股市場持續被凌遲,自己的投資部位也不斷吃下更大虧損的情況下,上述方案說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極難。老實說我自己在股市也算是混了不少時日,但以2022年那種狀況,我自己也很抗拒貿然投入更多資金。

所以,時間回到2021年年底,我手上這100萬美元,看著不斷上漲的股市,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下,到底有沒有別的方案可以做?答案是:有的,那就是開槓桿

這回答聽起來很反直覺,我都已經「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了,你怎麼還叫我開槓桿?

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上面提到,如果你現在把100萬元都押QQQ,從後見之明來看,後面最低剩下65萬元。

如果你覺得這回檔幅度很大,而且在剩下65萬元時,你也不會知道股市會不會繼續被凌遲,假設重演2000年科網泡沫情境的話,QQQ是可以從100多元跌到剩20多元,整個凌遲的時間長達兩年多。如果重演的話,100萬元就不是剩下65萬,而是只剩20萬,直接被砍掉八成之多,再後面要等到15年後的2015年,QQQ才重返100多元。

raw-image

發生這種狀況的機率不高,但一旦發生,那種痛絕對是畢生難忘。如果我想要控制這個風險,但又想抓住假設QQQ一直漲上去也能跟到的機會,有沒有相應的策略?

答案是「有」!具體做法就是「開槓桿」再搭配「資產配置」的策略。

在上一篇文章,我介紹了槓桿型的大盤指數型ETF這種工具,假設你用QLD來代替QQQ的話,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保留約當100萬美元的QQQ的績效,假設後續市場是一直往上漲的話,考慮到槓桿型ETF的複利效果,買40萬美元的QLD大概就夠了,其他60萬美元考慮到未來是升息環境,拿去做固定收益既可以避險,又能賺些無風險回報。

如果你的做法是這樣的話,就等於曝險部位只有40萬元,其餘60萬元是零風險的。我們再用這個配置來演繹一下,如果2021年年底這樣做下去,後續會發生什麼事。

raw-image

QLD在2021年年底的高點是90多元,2022年的低點大概是35元。

換言之,如果你把40萬美元在高點買入QLD,到2022年,最低剩下15.5萬美元。不過別忘了你還有60萬元的固定收益部位,那個部分假設一年收益率是5%,那麼到2022年美股最為低潮時候,你原本的100萬元投資金,在美股最慘時候,也還有78萬元。

相比之下,如果當初全部都買QQQ,你最慘時候是只有65萬的,差了13萬美元,這並不是一筆很小的數字。

更何況,在最為極端的情境下,假設科網泡沫的情境重演,若100萬元全部曝險,全部都持有QQQ的話,最慘時候會只剩下20萬元,後面要花15年時間才爬回來。

但如果是採取「40%QLD」+「60%固定收益」的策略,而科網泡沫重演,我不知道兩倍槓桿的QLD在QQQ跌掉八成的情況下還會剩下多少,就假設全跌光變壁紙好了,40萬美元全部消失於天地之間,因為你事先已經設定40%的曝險損失上限,所以在最慘的情況你也還是能保留60萬美元+固定收益回報。

再回到現實情境。如果在2021年年底採取「40%QLD」+「60%固定收益」策略,到現在的回報跟「100%QQQ」相比起來,到底差多少?

如果是「100%QQQ」(A策略),上面有算過,就是從100萬元變124萬元。

如果是「40%QLD」+「60%固定收益」(B策略)。QLD從那時候90漲到107,以40萬的部位來計算的話,就是從40萬元變47.5萬元。60%固定收益部分算年利率5%,兩年下來60萬元變66萬元。兩者相加,就是113.5萬元。

到目前為止,B策略還趕不上A策略,這是因為QLD剛經歷完一波深跌,才爬回前面的高點沒多久,複利效果還沒充分顯現。假設大盤繼續往上,B策略會逐步趕上A策略。

不過,即使不談未來,只以現在績效來看,若你在2021年年底的目的是控制風險,B策略已經幫你在2022年大幅控制了下檔的空間,而以這個為前提作為交換,我覺得短時間內這一點績效落差是相當划算的買賣。

大家看了這個例子,就理解為什麼我說利用「槓桿」搭配「資產配置」,是可以幫助投資人控制風險的。上述B策略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其他例子還有很多,像我在上一篇文章比較不鼓勵的選擇權買方,如果用這角度來思考,在很多情境下它其實是可以充當「保險」功能的,真的就是看人怎麼運用而已。這部分展開來談很複雜,要花很多篇幅,就暫且不論,以後有機會再另外寫一篇。

固定收益怎麼做?

這篇文章我最後想分享一個東西,就是以我個人實際的經驗為例,固定收益到底該要怎麼做比較好?固定收益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做,眉角也是不少。首先要零風險,公司債對我來說並不是真正的零風險,一是要綁一段時間,不夠靈活;二是仍有價格波動起伏;三是回本前提是持有期間公司不能倒;四是還是會有交易費用。

如果你把錢拿到銀行做定存,利率並不會真的很高。坊間雖然有很多銀行高利方案,但條件很多,要嘛叫你換匯才可以(即客戶要承擔匯兌風險),要嘛有時間限制(像是要拿多少錢開戶,給你半年的高利之類),反正他們的策略都是先想辦法把錢吸進來,後續再找理專跟你推銷他們家的金融商品,很難真的長久做下去。

我自己到底是怎麼做的?做什麼商品比較好?如何節稅?如何節省從美國到台灣之間的金流成本(我可以做到零成本)?下面的內容就是付費限定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6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美股投資十日談You currently cannot view the following content, possibly because you are not logged in or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view the room.
18.5K會員
704Content count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股投資十日談 的其他內容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接收每日市場要聞、經濟數據和文章更新通知。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隨著專欄愈來愈多讀者訂閱(謝謝大家支持!),我發現讀者的構成也慢慢多樣化。一開始訂閱本專欄的,我相信主要都是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夥伴。也就是說,這類讀者在訂閱之前,本來就是科技成長股的投資者,想看本專欄可能是因為想參考我對個股、財報與市場動態的分析,作為自己投資操作的參考......
有讀者來信說,最近市況比較低迷,大家也喪失了討論成長股的熱情,希望我趁這時機寫篇文章,仔細講講成長股是如何估值的。其實我以前也有不少講自己如何為成長股估值的文字,不過經過過去一年,我覺得最近對估值有更深一點點的體會,應該值得把整個估值系統再重新梳理一遍,講得更清楚一點。
甚麼是「投資系統」呢?簡單來說,在買賣股票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在個人可掌握的部分,包括研究商業模式、財務表現、估值、投資組合控管,還有技術分析。就上述每個層面,每個人重視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投資心法也是千變萬化,並沒有說哪一種組合是絕對的正確。找出最適合自己心性的心法才是最重要的。
分散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從另一個角度想,股票也不是買愈多愈好,多了就不如直接買指數型基金,少了又怕風險太高。從統計上說,只要持股數超過十隻就已經風險不高了,何以我的投資組合卻有超過二十隻持股?這其實與我的選股方式有關。
最近美國成長型科技股大幅下殺,調整幅度甚為驚人,直追去年三月因疫情觸發的崩盤。在痛定思痛之後,我認為市場環境與以前相比的確產生了些變化。在具體操作策略上,對投資人而言有兩方面必須作出相應調整。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接收每日市場要聞、經濟數據和文章更新通知。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隨著專欄愈來愈多讀者訂閱(謝謝大家支持!),我發現讀者的構成也慢慢多樣化。一開始訂閱本專欄的,我相信主要都是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夥伴。也就是說,這類讀者在訂閱之前,本來就是科技成長股的投資者,想看本專欄可能是因為想參考我對個股、財報與市場動態的分析,作為自己投資操作的參考......
有讀者來信說,最近市況比較低迷,大家也喪失了討論成長股的熱情,希望我趁這時機寫篇文章,仔細講講成長股是如何估值的。其實我以前也有不少講自己如何為成長股估值的文字,不過經過過去一年,我覺得最近對估值有更深一點點的體會,應該值得把整個估值系統再重新梳理一遍,講得更清楚一點。
甚麼是「投資系統」呢?簡單來說,在買賣股票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在個人可掌握的部分,包括研究商業模式、財務表現、估值、投資組合控管,還有技術分析。就上述每個層面,每個人重視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投資心法也是千變萬化,並沒有說哪一種組合是絕對的正確。找出最適合自己心性的心法才是最重要的。
分散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從另一個角度想,股票也不是買愈多愈好,多了就不如直接買指數型基金,少了又怕風險太高。從統計上說,只要持股數超過十隻就已經風險不高了,何以我的投資組合卻有超過二十隻持股?這其實與我的選股方式有關。
最近美國成長型科技股大幅下殺,調整幅度甚為驚人,直追去年三月因疫情觸發的崩盤。在痛定思痛之後,我認為市場環境與以前相比的確產生了些變化。在具體操作策略上,對投資人而言有兩方面必須作出相應調整。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Brembo收購Öhlins:賽車界的制動王者再度升級! 對於每一位熱血車迷來說,Brembo這個名字無疑是制動系統的代名詞。自1972年成立以來,Brembo不斷推陳出新,成為賽車和高性能汽車領域的佼佼者。最近,他們以4億5百萬美元收購了瑞典避震器製造商Öhlins,這一舉動讓我們更加期待B
當你問一個交易者他怎麼賺到某一筆錢的時候,如果他不是滔滔不絕講述自己的策略,或是各種總經分析,而是只告訴你「沒有啦運氣好而已」,那在你面前的絕對是理解市場真面目的資深交易者。 這邊想問大家,認不認同「市場的價格跳動是完全隨機的」這件事情? 人是喜歡找規律的動物,這個刻在大腦裡面的原始設定,幫
從完全的交易新手,開始進入交易的世界第一個碰到的關卡之一就是:記得要設定停損。停損是保護本金,用來確保自己有辦法繼續嘗試下一次進場的方式。 一般大眾直覺會想說,為什麼一定要設置停損?不過就是一個正常的多頭回調而已,遲早會漲回去的。如果不停損勝率可能可以到90%或甚至100%沒錯,但是只要看錯一次,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Brembo收購Öhlins:賽車界的制動王者再度升級! 對於每一位熱血車迷來說,Brembo這個名字無疑是制動系統的代名詞。自1972年成立以來,Brembo不斷推陳出新,成為賽車和高性能汽車領域的佼佼者。最近,他們以4億5百萬美元收購了瑞典避震器製造商Öhlins,這一舉動讓我們更加期待B
當你問一個交易者他怎麼賺到某一筆錢的時候,如果他不是滔滔不絕講述自己的策略,或是各種總經分析,而是只告訴你「沒有啦運氣好而已」,那在你面前的絕對是理解市場真面目的資深交易者。 這邊想問大家,認不認同「市場的價格跳動是完全隨機的」這件事情? 人是喜歡找規律的動物,這個刻在大腦裡面的原始設定,幫
從完全的交易新手,開始進入交易的世界第一個碰到的關卡之一就是:記得要設定停損。停損是保護本金,用來確保自己有辦法繼續嘗試下一次進場的方式。 一般大眾直覺會想說,為什麼一定要設置停損?不過就是一個正常的多頭回調而已,遲早會漲回去的。如果不停損勝率可能可以到90%或甚至100%沒錯,但是只要看錯一次,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價值投資者在股市中一直是少數族群,這從各種投資部落格的追蹤人數就可以看出來。主要原因是多數投資者不願意慢慢來,大家都想賺快錢;因此包括動能投資者, 短線交易者, 或者波段操作者等,仍是目前股市中的主流。另外,就是價值投資法在實做上確實比較難,難在如何評估企業的事業品質和成長潛力,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學
Thumbnail
穩健投資的秘訣,總結成一句座右銘,就是「安全邊際」,這就是葛拉漢投資最核心的概念。— 傑森.茲威格 股神巴菲特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所撰寫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在1949年首次出版,是世上第一本為個人投資者所撰寫的股票投資書籍。巴菲特在1950年19歲時也首次閱讀了這本書,後來並拜葛拉漢為師。
Thumbnail
「乘勢為智,等待為仁,逆行為勇」。「搭上行情之智,源於逆行之勇,而勇源於等待之仁。」— 牛田權三郎 270年前,日本江戶時代的大阪米市極為發達,不但是全國的交易中心,而且當時就有期貨交易機制,因此孕育了許多投資達人,其中有二位奇人的投資心法及作著流傳於世。 其一是本間宗久,他一生致力於米市行情研
Thumbnail
在農曆過年前,有許多投資專家展望今年的台股,多數指出龍年股市會先蹲後跳,第一季可能會拉回,等年中到下半年再來挑戰2萬點。也有技術派的投資大師同樣預測說,下半年台股會上2萬點,但第一季會修正到16500點,甚至大幅減碼手中持股。 但眼看台股第一季就可能挑戰2萬點,而且是以連續飆漲的方式上攻,使得許多
Thumbnail
有人說,投資是人生經驗的總成;也有人說,股市是人性的試煉場。投資從來就不容易,面對動盪的世局,每天各種訊息和雜音不斷,就像走在黑森林中,處處驚險且時時惶恐。 光看現在全球混亂的政經情勢,就讓人不敢投資了。俄烏戰爭何時能收手?中東戰火會不會擴大?中國大陸的經濟會崩潰嗎?北韓會不會發動戰事?還有,台海
Thumbnail
台股封關後,在新的一年的開始,有二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 其一是:台股過去一年當沖交易平均每戶賠24萬 2023年當沖交易買進金額25.41兆,較2022年成長約1成,雖比不上2021年航運股熱潮創下39兆的佳績,但投資收益從2022年的372億元提升到504億元,不過若扣掉證交稅與手續費後,當沖
Thumbnail
很多人都會暈船,即使平常不會暈車的,一上船還會感覺暈頭轉向的,特別是遇到大風浪時,更是暈的利害。 投資股票就像坐船,這是我從事投資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的道理,或許有人會有同感。投資一檔股票,每天面對價格的上下波動,有時還大幅度的上沖下洗,晃久了就頭暈了,一受不了就下船了。 只有自己開船才不會暈船
Thumbnail
投資的目的,是希望把儲蓄累積的錢投到生財事業(或金融商品,如ETF),讓這個事業幫我們賺錢。這是一種槓桿的運用,也就是我們除了用有限的時間去賺錢之外,同時也用資金去放大我們的收入。 我們雖然不可能去創立和經營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公司,但藉由這個槓桿作用,我們可以輕易參與很多這樣的大事業。至於這個槓桿機
Thumbnail
愈想把賠掉的錢賺回來的心態,反而使得接下來的操作更容易急躁。這雖然是人性,但我們仍可探討可能的解決思路與辦法
Thumbnail
【投資心法對話錄】離開日漸加深的脆弱輪迴與恐懼,透過有意識地覺察,權責切分,負責該負責的部分。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價值投資者在股市中一直是少數族群,這從各種投資部落格的追蹤人數就可以看出來。主要原因是多數投資者不願意慢慢來,大家都想賺快錢;因此包括動能投資者, 短線交易者, 或者波段操作者等,仍是目前股市中的主流。另外,就是價值投資法在實做上確實比較難,難在如何評估企業的事業品質和成長潛力,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學
Thumbnail
穩健投資的秘訣,總結成一句座右銘,就是「安全邊際」,這就是葛拉漢投資最核心的概念。— 傑森.茲威格 股神巴菲特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所撰寫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在1949年首次出版,是世上第一本為個人投資者所撰寫的股票投資書籍。巴菲特在1950年19歲時也首次閱讀了這本書,後來並拜葛拉漢為師。
Thumbnail
「乘勢為智,等待為仁,逆行為勇」。「搭上行情之智,源於逆行之勇,而勇源於等待之仁。」— 牛田權三郎 270年前,日本江戶時代的大阪米市極為發達,不但是全國的交易中心,而且當時就有期貨交易機制,因此孕育了許多投資達人,其中有二位奇人的投資心法及作著流傳於世。 其一是本間宗久,他一生致力於米市行情研
Thumbnail
在農曆過年前,有許多投資專家展望今年的台股,多數指出龍年股市會先蹲後跳,第一季可能會拉回,等年中到下半年再來挑戰2萬點。也有技術派的投資大師同樣預測說,下半年台股會上2萬點,但第一季會修正到16500點,甚至大幅減碼手中持股。 但眼看台股第一季就可能挑戰2萬點,而且是以連續飆漲的方式上攻,使得許多
Thumbnail
有人說,投資是人生經驗的總成;也有人說,股市是人性的試煉場。投資從來就不容易,面對動盪的世局,每天各種訊息和雜音不斷,就像走在黑森林中,處處驚險且時時惶恐。 光看現在全球混亂的政經情勢,就讓人不敢投資了。俄烏戰爭何時能收手?中東戰火會不會擴大?中國大陸的經濟會崩潰嗎?北韓會不會發動戰事?還有,台海
Thumbnail
台股封關後,在新的一年的開始,有二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 其一是:台股過去一年當沖交易平均每戶賠24萬 2023年當沖交易買進金額25.41兆,較2022年成長約1成,雖比不上2021年航運股熱潮創下39兆的佳績,但投資收益從2022年的372億元提升到504億元,不過若扣掉證交稅與手續費後,當沖
Thumbnail
很多人都會暈船,即使平常不會暈車的,一上船還會感覺暈頭轉向的,特別是遇到大風浪時,更是暈的利害。 投資股票就像坐船,這是我從事投資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的道理,或許有人會有同感。投資一檔股票,每天面對價格的上下波動,有時還大幅度的上沖下洗,晃久了就頭暈了,一受不了就下船了。 只有自己開船才不會暈船
Thumbnail
投資的目的,是希望把儲蓄累積的錢投到生財事業(或金融商品,如ETF),讓這個事業幫我們賺錢。這是一種槓桿的運用,也就是我們除了用有限的時間去賺錢之外,同時也用資金去放大我們的收入。 我們雖然不可能去創立和經營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公司,但藉由這個槓桿作用,我們可以輕易參與很多這樣的大事業。至於這個槓桿機
Thumbnail
愈想把賠掉的錢賺回來的心態,反而使得接下來的操作更容易急躁。這雖然是人性,但我們仍可探討可能的解決思路與辦法
Thumbnail
【投資心法對話錄】離開日漸加深的脆弱輪迴與恐懼,透過有意識地覺察,權責切分,負責該負責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