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本來是設定給「初出茅廬」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新鮮人們閱讀;當然,如果離初出茅廬已經過了20年,這篇文章同樣可以幫助你調整生活——這會是一趟調整「環境體質」的旅程。
讀完該讀的書進入社會後,我們會面臨的三個重大決定是:
1.我該怎麼生活與居住?
2.我該跟誰在一起?
3.我該做什麼才能代表真正的自己?
其中,「我該怎麼生活與居住」是個攸關人生發展的重大抉擇,這裡也包含了居家與工作環境:
首先問問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否能滋養你,讓你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選擇合適的生活空間,不僅僅是為了舒適與便利,更是為了讓這個環境能對自己有利。居住地點應該符合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如果你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那麼在城市喧囂之外的小鎮或郊區可能會讓你更感受到與自然的共振;而如果你喜歡編織都會的人際關係,那麼都會區將會是一個充滿活力和人際機運的選擇。選擇一個能夠讓自己感到被滋養和建構人際網絡的地方(千金難買好鄰居啊),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考慮的事情。
再問自己:工作的環境是否能讓你離「自我價值完成」越來越近?
工作環境同樣在生活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它不僅是你每天花費巨量時間的地方,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舞台。選擇一個能夠讓你發揮所長的工作環境,對於職業生涯和個人成長至關重要。所以,我們能做的是盡量讓這份工作是與自己的興趣和熱愛相符(Doing what you love ,loving what you do)。如果你熱愛媒體創意工作,那麼一個扁平化、鼓勵創新與自由表達的組織將會讓你感到如魚得水;而如果你對數據分析充滿熱情,選擇一個重視數據驅動決策的企業則會讓你的專業技能得到充分運用。畢竟,以一天中所占的時間來看,工作將是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我們通常跟同事相處的時間,比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要來得多。
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重視——允許家人與你分享他們對你工作各方面的看法。雖然人們常常試圖將工作與家庭生活分開,但那是一個應該要避免的行為。因為這樣的分享,會在「家庭部落」的開放交流中,建立出一種真心的支持。
你永遠無法預測,那些你所信任的人會給你帶來怎樣不同的觀點。他們並非只是旁觀者,而是那些深切關心你的身心活動的人。無論是你的伴侶,還是你家中的長輩,他們或許能提供你從來沒想過的寶貴建議和見解。這些來自於愛與支持的聲音,能成為你成功之路上不可多得的重要燃料。
如此,居住、工作與生活構成了你的真正「環境」。如同你的人格水晶與個性水晶構成了「你」一般。
這篇文章,我們先來探討人類圖中的四個類型該怎麼抉擇自己的環境:
生產者的特質包括容易過度承諾、缺乏人際界限,以及總想要「事情如我願」發生。生產者天生就是來工作的(生產者內心OS:身而為人怎麼可以沒有工作)。因此,在生產者的主舞台——工作環境中,應該設立明確的界線,分清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加班。如果遇到慣老闆要求瘋狂加班,也需要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可以禮貌而堅定地說「喔,才不要!」。懂得拒絕是生產者一生的懸念。拒絕「非自己」的工作愈多,自我價值完成的機會也越大。
設立短期和長期目標,但不要過於執著於原定計劃,應該靈活應對新的挑戰和機會。特別是顯示生產者,應該每天列出最重要的任務,專注於完成這些任務,避免同時處理過多工作以防分散注意力。記住,你不是在一次做很多件事,而是在很多事上分別跳來跳去。作為生產者,循著自己的滿足感一路前行,能令你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和成就感。
生產者的居住環境,應該盡可能創造一個既有滿足感又能練習創作的舒適空間。這個空間最好有東西可以讓生產者練習「正確回應」:例如瑜伽墊來放鬆身體、花草樹木來澆灌照顧,或是充滿巧思的廚房來發揮創造力。在家中建立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常常體驗自我滿足感。與伴侶和家人的連結也至關重要,分享一天的滿足與挫敗,是符合生產者特性的。因為生產者的Aura能量場是「開放、敞開、包住圍繞」。
要判斷居住環境是否合適,可以看看自己的睡眠質量。如果每天都睡得好,那麼環境也就對了!
投射者的Aura能量場是「專注、聚焦」,因此他們的特質是容易過度投入、尋求關注並對結果過於依賴。投射者最具代表性的特性,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來」。在工作方面,投射者應該明確區分工作與生活,避免過度投入工作導致精力耗竭——生活歸生活,工作歸工作。
在職場中,投射者也需要學會說「不」。這與生產者的承諾付出不同,投射者的「無法拒絕」來自於對認可的渴望。因此,投射者應該建立正確的信念:成功引導大家如何工作,才能獲得認可和正確的邀請。這樣可以確保自己的努力得到應有的價值,避免投入過多而得不到相應回報——在滿滿生產者的工作場所中好好保護自己的聰明才智,才是正確的投射者職場之道。
投射者在職場上應該嘗試更多主動引導團隊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僅依賴傳統的標準或程序。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議以及激勵同事,使整個團隊朝著共同目標邁進——投射者能在職場成為投射者的關鍵,在於是否有一群同事願意支援自己。 因此,投射者的工作環境應該朝著「主管」階級邁進,與同事建立互相支持的關係。不要與同事比誰是工作狂,而是比誰能更聰明地工作,誰能提早下班。
投射者的居住環境應該是一個可以放鬆休息的地方。投射者不是來努力工作的,所以回到家一定要能真正得到休息。投射者最差的居家環境就是把工作拿回家裡做;最好的居家環境,就是在家中放滿讓自己可以「享受生活」的物品。例如文學書籍、高端廚具、智能健身用品,精美藝術品。這樣一來,投射者就能更好地示範如何「在生活中感知自己是誰」,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展現出引導者的風範。投射者跟家人的關係應該是正向積極的,避免陷入不健康的情感依賴。
顯示者的Aura能量場是「封閉自保、排斥性」。這使得他們容易引人猜忌,行動速度快,偶爾與周遭的人缺乏溝通。此外,他們也容易對「被抗拒」感到憤怒。因此,顯示者在工作環境中必須格外注重溝通。他們是「事事都可以採取主動」的類型,但要注意採取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顯示者應該將「溝通」兩個大字放在自己的工作桌前,時刻提醒自己——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提前告知相關人員,避免引起他人猜疑或反感;也要經常與同事和上級溝通,保持透明度和信任。這樣,人們才不會對顯示者的意圖和行動產生誤解。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才能在適當時候發起行動,並將阻力降到最低。
與投射者一樣,一定要在生活與工作中保持平衡,避免當個工作狂,顯示者也不是要來努力工作、而是聰明工作的。比起其他類型,顯示者更適合自行創業。因此,在選擇工作或創業方向時,顯示者應該考慮那些能夠充分發揮他們專長和影響力的領域。他們適合在創新、領導或策劃相關的行業中展現才華,而不是被繁瑣的細節所束縛。
顯示者怎麼住?最重要的是居住環境有自己的獨處空間。空間應盡量整潔有序,創造一個愉悅的「沒有阻力」的居住空間:環境中的秩序很重要,物品要知道擺放位置,這樣才能讓顯示者在居家生活中找到平和。獨處空間可以是書房、工作室,甚至是一個安靜的角落,讓他們得以沉澱思緒,而不被外界的喧囂所擾。生活環境中盡量不要放置「產生障礙」的家具或雜物,色調以靜謐與沈澱為主。
除了獨處以外,顯示者在生活中也應該注重與家人的互動。他們需要明白,有時候主動的溝通能夠化解誤會,也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顯示者應該主動跟家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去哪裡,先講一聲;要買什麼,先講一聲;在想什麼,先講一聲,這樣才能建立起更為穩固的居住環境支持關係。顯示者要獨處,但不能獨活。
擁有超能力般的Aura能量場「取樣、抗拒」的反映者,非常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說得更直接一點:環境就是他們;他們就是環境。反映者不僅容易受到環境和他人的影響,還常常缺乏自我定位,對他人的情緒和壓力過於敏感。因此,選擇「工作環境」比選擇「工作內容」還要重要。
反映者應該經常問自己:這個工作環境有讓我感到驚喜嗎?我在這裡感到心安嗎?反映者在任何工作場域,都有成為該場域監督者的潛力。所以,反映者必須要找到一個與自己價值觀和工作方式匹配的工作環境,避免在錯誤的環境中工作。同時,反映者應該尋找機會讓周圍的同事和上級理解自己。在工作環境中保持「超然獨立」是很重要的事,盡量在工作中保持獨立思考,不盲目跟隨他人、不依賴他人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反映者要在職場中學會辨識和理解自己的情緒(更精確來說是理解自己的覺察力),避免被他人的壓力和情緒所感染。
反映者的居住環境設置至關重要。有三個項目一定要注意,就是:安全感、安全感,安全感。生活環境中,無論是沙發還是廚房的佈置,都應以讓自己感到安全為大前提。反映者應找到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和支持的居住環境,避免與讓自己感到壓力或不適的人住在一起。否則,反映者很容易在錯誤的環境中與錯誤的人一起度過錯誤的一生。
反映者不一定像顯示者那樣需要獨自的空間,但在心態上應該「保持獨立」。在家中要成為頑固的獨立分子,與家人和朋友保持健康的界限,不過度依賴或附和。這樣,才能在生活環境中取得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覺察,從而慢慢、反覆斟酌後做出人生的重大決策。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環境抉擇,而這些選擇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和自我實現的程度。無論你是生產者、投射者、顯示者還是反映者,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居住和工作環境,都是通往「自我價值完成」的重要一步。
生產者應該學會設立界限,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並在一個能夠滋養自己的環境中追求工作中的滿足感。投射者則需保持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並在家中創造一個讓自己能夠放鬆的空間,以避免過度投入而耗竭精力。顯示者則要注重溝通,建立透明且信任的關係,同時確保有獨處空間來整理思緒。而反映者則要特別留意自身所處環境對情緒的影響,尋找能夠給予安全感的居住場所。
最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定期檢視自己的選擇:這些環境是否能滋養,並支持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否讓我們感到滿足、平和、驚喜與成功?這些生活居住經驗,對我來說是行得通的嗎?透過這樣的不斷滾動式調整,我們將有機會在生活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並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
我們下一篇「該跟誰在一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