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住樓上就太好了
穿過人聲鼎沸、各式名店與小吃店交織的街道,與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過後,二樓書店的入口處,在飄著油香味的燒臘店左邊。二手書店的氣味,仍是那股那股淡淡的陳年霉味,夾帶著書皮上難以擦去的塵埃。店內陳列的書籍大多涵蓋國學、武術、歷史、理論基礎以及兵法商道,「啊,好男的書店啊!」;轉身到隔壁巷子,踏入一家標榜女本位主義、入門前嚴格要求清潔雙手的女性書店時,我的靈魂瞬間被店內以文學、創作、心靈哲學及兩性思辨為主題的陳列所融化。書店中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女店主佈置來探索自我定位的巧思,「啊!女書店!」。
這兩家風格迥異的書店,各自塑造出獨特的環境 Vibe;特定的環境吸引出不同的客群,而這些客群又與書店形成了一種特定的關係。書店能否持續運營,關鍵在於能否抓住「正確」的客群。書店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就像一個順暢運作的關係模式。正如這些書店各自以獨特氣息吸引特定讀者,我們的生活中也總存在著那些看似微妙卻決定了互動品質的 Vibe。人類圖知識體系中常用「正確」來形容運作、飲食或策略,而當我們談及「正確的關係」時,又意味著什麼呢?這個月的墨應系交流會,我們就來探討這些。
在理解「正確的關係」之前,我們先來搞懂到底什麼是「正確」。在不同情境下,「正確」的涵義可能大相逕庭。對於上述兩家書店與其讀者之間的互動來說,「正確」意味著雙方都能從這段連結中獲得價值、共振與成長。
試想,一位讀者走進那家女書店,手捧一本新出版的文學作品,在主題書架前,她能感受到每本書所蘊含的情感,以及那些書籍如何映照她內心深處的渴望。於是,她不僅僅是個消費者,而成為了一位探索者,與書店之間建立起一種深厚而真摯的聯結。這種關係建立在理解與共鳴之上,使她感受到自己並非孤單一人,而是置身於一個充滿支持與啟發的社群中。
反觀那家二手書店,它吸引的是那些喜愛歷史、武術和國學理論的人群。他們在書店裡不只是尋找一本書,而是在尋找一段過去、一種失落的智慧。一位老練的讀者或許會與店主交流,分享他對某本古籍的見解。在這樣的互動中,古代的「道統」被傳承了下來,而人際間也因為對於國學的彙整而變得更加緊密。當這段關係能讓彼此互為條件、互為補充、互相作用、互相成就時,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正確」。
那麼,「正確的關係」還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層面。例如在職場上,我們要有意識地建立「運作良好」的同事關係。這種關係不只是表皮友好,而是透過「理解彼此」來形成的一種默契。當團隊成員都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得到支持時,他們就能「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地共同面對工作上的挑戰;同樣,在家庭生活中,「正確的關係」也意味著每個人都能理解彼此的設計,創造一個讓彼此都能成長(是的,是全家都要能成長),扣掉公設還有26坪的小天地。
到底是來看書還是看對方
生產者(Generator)
若你是生產者,你就擁有固定甚至可以說是源源不絕的創造與工作能量,你的薦骨回應機制,讓你不只是需要對問題回答「嗯哼、啊哈」,更重要的是對於事情是否能「生產」出興趣。如果對談話內容無法觸動內心的「嗯哼」,或對關係缺乏熱情,那麼說服生產者付出任何心力便十分困難。時機對了,再用正確的問題問生產者就好「你願意來加班嗎?」「明天你願意嫁給我嗎?」。時機未到,問什麼都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有人形容問薦骨問題很像在玩拉Bar機)
顯示者(Manifestor)
若你是顯示者,除了你的人生主要是來學習顯化的之外(創業或是當主管),你具有發起和影響他人的能力。你的行動通常迅速且獨立(而且常常懶得講)。這種獨立性也意味著你需要在關係中有清晰的溝通和界線,並且必須主動向伴侶(或同事)告知自己的意圖。讓身邊的人學會捕捉你情緒的變化,懂得觀察你的憤怒(或是能覺察到你快要憤怒了),並適時溝通,就是對待顯示者的正確方式。
投射者(Projector)
若你是投射者 ,你的角色常常是洞察與引導,讓他人來尋求你的智慧與指導。但這也意味著你在關係中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存在(Being),而是要被邀請和認可。投射者擁有明晰的洞察力,能夠輕易地看透他人的動機和需求。所以,自己的才能有沒有被辨識出來(自己的才華是否被認可),將決定你的關係健不健康,以及工作品質好不好。投射者努力經營自己的專業,然後想方設法被看見,比什麼都重要。
反映者(Reflector)
若你是反映者,你「沒有任何定義的能量中心」的這項強大的特質,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周遭環境的特性。也就是說,周遭的環境怎麼Vibe,你就怎麼Vibe。反映者尤其需要處於一個適合自己運作的環境中,才能在伴侶關係中保持內心的清晰與穩定。這段關係(或工作)最好有充分的機會能給你回饋,能充分反思與互動,讓你更加了解自己是誰,從而在關係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反映者通常是關係或工作上的定位大師。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評估而已。
在理解什麼是「正確」之餘,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每一段關係都是獨特而多元的。我們無法用單一標準去衡量每段連結是否正確,因為每個人的需求和設計皆不相同。因此,我們不但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選擇,讓這段關係滋養兩個人的成長,更要努力用這段關係讓對方成為他自己。
「正確的關係」並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條持續探察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每一段關係都是珍貴的「更認識自己」的體驗。我們學會如何知曉自己的Vibe,以適應不同的人際環境,同時也從每段關係中汲取屬於自己的經驗,讓自己成形,以面對未知的實相。
因此,請運用你的覺察力,多花些時間思考周遭的人際連結:哪些關係讓你感受到成長?又有哪些關係讓你感到窒礙難行?透過這樣不斷地反思與調整,我們終將找到那真正適合我們的「正確的關係」。月底,我們可以多聊一點。我們2/27- 20:30線上見!
同樣,墨應系付費訂閱者免費參加唷:報名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