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Keep Your Identity Small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文:Graham, P. (2009). Keep Your Identity Small.

我今天終於明白為什麼政治和宗教總是引發如此無益的爭論。

通常來說,不管以任何形式,只要在網路論壇上提到宗教,最後都會演變為宗教戰爭。為什麼?為什麼這只發生在宗教,而不在JavaScript或烘焙或其他人們在論壇上談論的話題?

宗教之所以不同,在於人們認為他們不需要任何特殊專業就能發表意見。他們所需的只是堅定的信仰,而任何人都能輕易擁有。沒有一個關於JavaScript的討論會像宗教話題那樣迅速成長,因為人們覺得只有達到一定專業門檻才能發表評論。但在宗教上,每個人都是專家。

然後這讓我意識到:政治也是如此。政治,就像宗教,是一個發表意見時,不需要專業門檻的領域。你所需要的只是強烈的信念。

宗教和政治有什麼共通點可以解釋這種相似嗎?一個可能解釋是,它們都涉及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而使人們的意見沒有來自現實的壓力:因為沒有人能被證明是錯的,每個意見都同樣有效,察覺到這一點後,人們紛紛放飛自我。

但這不完全正確。有些政治問題確實有答案,比如一個新政策成本是多少?但有更多明確的政治問題依然遭遇與模糊問題一樣的命運。

我想宗教和政治的共通點在於,它們都成了人們身分認同的一部分(part),而人們永遠無法對構成自己身分認同的事物進行有效討論。畢竟,根據定義,此時的他們是有偏見的(partisan)。

哪些話題會涉及人們的身分認同,取決於人,而非主題。舉例來說,一場關於某個戰事的討論,如果牽扯了一個或多個參與國的公民,就很可能流於政治口水戰。但在今天討論一場發生在青銅時代的戰役很可能就不會:沒有人知道應該站在哪一邊。因此,麻煩的源頭不是政治,而是認同。當人們說一場討論已經淪為宗教戰爭時,他們真正的意思是討論變得開始主要由人們的身分認同所驅動。

由於這取決於人,而非主題,想要總結出易引發宗教戰爭的問題,注定不會有答案。例如,討論程式語言的優劣,也經常演變為宗教戰爭,因為許多人自認是X語言或Y語言的工程師。這有時會讓人們得出結論:這問題肯定沒有答案——所有語言都一樣好。這顯然是錯的:任何其他人造物都能被設計的有好有壞,為什麼程式語言會是唯一例外?事實上,你可以對程式語言的優劣進行有效討論,只要你排除那些以身分回應的人。

更廣泛地說,要對某個主題進行有效討論,只有在不涉及任何參與者的身分認同時才有可能。政治和宗教之所以成為雷區,是因為它們涉及太多人的身分認同。但原則上,你可以與某些人討論它們並獲得有用的討論。相反,一些看似無害的話題,像福特和雪佛蘭皮卡的優劣,你可能也無法與某些人安全討論。

這個論點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如果它是對的,它不僅解釋了應避免何種討論,更揭示了如何獲得更好的想法:如果人們無法清晰思考任何已經成為他們身分認同構成的事物,那麼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最好讓盡可能少的事物成為你的認同。

大多數讀到這裡的人已經相當寬容了。但還有一步,更勝於僅僅把自己看作X但容忍Y:甚至不把自己看作X。你給自己貼上的標籤越多,它們會把你變得越蠢。

5會員
3Content count
「第30年晴耕雨讀的悠閒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介紹宗教的節目,不約而同地都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 很多人的宗教都是用信的,嘴巴上講講,真的要他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那就會顯露出光說不練的真實本性,所以這八個字說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把宗教定義在行為上,不管你說得多麼虔誠、看起來多麼神聖,做不到就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從求學時代就知道有些東西在公眾場合比較不適合討論,像是宗教、政治、墮胎、男女平等(我那個年代性別還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選項)之類的話題,但是今天不小心開啟了政治方面的討論……唉。 過程中的種種就不提了,因為工作還會遇到,而且還想交這個朋友。我全程時不時都用「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的想法,試著去了解對方
Thumbnail
身份認同是一個人活著很重要的心理需求,但不斷尋找自我認同在困惑的大海裡浮沈,最終會撐不下去。除了個人身份認同外,政治傾向、宗教信仰、選擇的信仰等也是身份認同的領域。然而,信仰可能有善惡,選擇所信仰的人或事物時,需檢視其背後的真相。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介紹宗教的節目,不約而同地都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 很多人的宗教都是用信的,嘴巴上講講,真的要他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那就會顯露出光說不練的真實本性,所以這八個字說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把宗教定義在行為上,不管你說得多麼虔誠、看起來多麼神聖,做不到就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從求學時代就知道有些東西在公眾場合比較不適合討論,像是宗教、政治、墮胎、男女平等(我那個年代性別還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選項)之類的話題,但是今天不小心開啟了政治方面的討論……唉。 過程中的種種就不提了,因為工作還會遇到,而且還想交這個朋友。我全程時不時都用「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的想法,試著去了解對方
Thumbnail
身份認同是一個人活著很重要的心理需求,但不斷尋找自我認同在困惑的大海裡浮沈,最終會撐不下去。除了個人身份認同外,政治傾向、宗教信仰、選擇的信仰等也是身份認同的領域。然而,信仰可能有善惡,選擇所信仰的人或事物時,需檢視其背後的真相。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