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4發佈於 2024/09/14

出國一陣子,昨天回家才拆開這本受邀掛名推薦的寄贈書:《美食冒險中:環球旅行如何改變我們的飲食》。


我其實是個在旅途中不太著迷「必吃」排隊美食,也不太尋找獵奇食物來滿足口腹之慾的人。不過,人類無論「居」或「遊」,定著或移動的過程,都難以與飲食脫鉤。 縱使自己不是很講究「非吃不可」、「不吃會死」的餐飲品牌或食物,也多少會觀察身邊走過路過的旅人,都在追求哪些舌尖上的冒險,或是味蕾的行旅。


如果去過北海道的函館朝市,一定看到來自各地的遊客,拿小釣桿準備排隊釣活烏賊(いか),烏賊上鉤之後拿去櫃檯讓老闆現殺現吃。 偶爾我會去隔壁攤,點一份現烤帆立貝,一邊吃一邊看烏賊生魚片的製作過程,還有烏賊腳在饕客的盤子裡不斷跳動掙扎的景象。 很愛看,但從來沒去釣來吃過。


旅途中,有意跟風品嚐著名的料理店家、在地的特色食物,或是像我一樣,吃甚麼都隨緣,或自己不見得會吃,但很愛看人家吃。 除了吃,還要拍照、打卡,上傳社群發個炫耀文。 這些事物背後都照見著,美食探索在現今日旅遊文化裡,早已是旅人們不假思索接受的行為與意識。


郵輪還是作為主流移動工具的旅行時代,隨船醫師經常對旅人提出的飲食警告是:「不要喝當地的水,也避免吃當地食物,船上的伙食最可靠。 若是看到當地掮水工人,為了滿足好奇心可以拍照,也可以在當地購買這種景象的明信片,但是不要喝這些人販賣的水。」


當時只要離開可以供應歐美飲食的輪船、城市或地區,以當地食物果腹,幾乎是冒著生命危險且迫於無奈的選擇。


研究飲食文化史的Daniel E. Bender,在這本書裡,藉由六個冒險旅行者、兩種水果、兩家連鎖酒店、一餐飯與一杯水,來講述環球旅行與飲食冒險的故事。 作者結合飲食史與旅行史,追索1840年代以降,在帆船、蒸汽船、郵輪、航空的交通演變的背景,與旅遊業的影響下,環球旅人在異國如何探索陌生、危險與致病飲食的過程中一路走來,形構如今我們在旅途中,追求與體驗美食「嘗鮮」的百年歷程。


感謝二十張出版的秉哲主編邀請掛名推薦。


圖片取自二十張出版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494463466875845&set=a.191109557211239

艾德嘉-avatar-img
艾德嘉和其他 1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黎胖-avatar-img
黎胖
2024/09/22
1
回覆
艾克星貨鋪-avatar-img
艾克星貨鋪
2024/09/18
回覆
2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