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發佈於 2024/11/22

「三思而後行」,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情或決定前,都要先反覆思考,想一下之後會造成什麼影響,還有結果會是什麼,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衝動,或是考慮不周到時做出不明智的決定,造成不好的結果。


設立在生活中做事情或決定時,實踐「三思而後行。」的三個目標(步驟):

先思考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或這個決定?原因到底是什麼?

思考做這件事或這個決定會有什麼影響?還有後果是什麼?

判斷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或執行方式?再決定要不要做。


最近學校告訴我們要開始做各科目的學習歷程,之後要投稿到一個網站,為了之後的「個人申請」方法申大學,以及在學習分享會展示給別人看我在各科都做了什麼。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個人申請申大學是用學測成績與個人在校成績與學科外的特殊優異表現作為申請大學的方法,也就是說要利用個人申請方法申大學就需要考學測,而我們學校主要培養的是「特殊選材」,而不是個人申請,也沒有去做學測的準備,那我就覺得好像不是很有必要做這個各科學習歷程,要做的話是不是直接做特殊選材的學習歷程比較好?讓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這時候我就用「三思而後行。」的實踐步驟來分析這個決定是不是好的決定。


第一步,我先想為什麼我會不想做各科目的學習歷程,原因應該是我覺得這東西對我來說沒什麼用,之後不太會用到,而且這樣還要多花時間去做,也挺麻煩的,讓我不是很想做,接著第二步,再思考不做各科目學習歷程會有什麼影響,我覺得影響應該是在學習分享會上我會沒有東西展示,那就會有點尷尬,而且別人也會不知道我這學期做了什麼。再來,我想了一下會有什麼結果,發現如果我的特殊選材沒有上的話,好像還能用學測成績加這個學習歷程去拼個人申請,但如果我沒有做的話那可能就連拼的機會都沒有了。第三步判斷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或執行方式,我想到或許可以寫,但不用每科都寫,因為之後如果要選個人申請,還要再把之前做的學習歷程進行篩選,其實不會全部都用到,所以我覺得好像可以少寫一些,讓我比較輕鬆,也讓我在學習分享會有東西展示。


但之後聽了老師的解釋,發現好像其實還蠻簡單的,不會到很麻煩,所以最後我還是決定要全科都做,以防萬一。


實踐過「三思而後行。」之後,我發現先反覆思考真的還蠻重要的,因為我在思考過程中才發現我遺漏了很多細節,也沒想到後果是什麼,讓我前面做出不明智判斷。我也發現我以前好像做決定或做一件事前都沒有認真反覆思考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會有什麼影響?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所以我覺得我之後都要先這樣思考,才不會做出不好的決定。

顏思榛-avatar-img
顏思榛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