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含有「論語」共 23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原來孟子這樣說 傅佩榮  2010 九歌出版社 分類:論說--實用  ★★★☆☆
Thumbnail
一、 1. 原文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一、 1.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2. 注釋 1. 子張:孔子的學生。 2. 士:有志於道義之人。 3. 見危致命:遇到危難時能捨身赴義。 4. 見得思義:看到利益時想到是否合於道義。 5.
一、 1.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 注釋 1. 微子:商紂王的兄長,名啟,見國將亡而離去。 2. 去之:離開他,指離開紂王、離開朝廷。 3. 箕子:商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因直諫被貶為奴。 4. 為之
一、 1.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2. 注釋 1. 陽
一、 1.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
一、 1. 原文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2. 注釋 1. 衛靈公:衛國國君,孔子曾在衛國任職。 2. 問陳:詢問軍政或戰事上的問題。 3.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這裡代指禮樂制度、典禮之事。
一、 1. 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2. 注釋 1. 憲:指宰我,孔子的學生。 2. 恥:指羞恥之事,宰我請教孔子關於恥辱的問題。 3. 邦有
一、 1. 原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2. 注釋 1. 子路:孔子的學生,名仲由,性格剛直勇敢。 2. 問政:詢問治國之道。 3. 先之:「先」作動詞,意思是以身作則,領先示範。 4. 勞之:「勞」在此指關心民生
一、 1. 原文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 注釋 1. 克己復禮: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