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含有「論語」共 22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 1.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2. 注釋 1. 泰伯:周太王之長子,因將王位讓給弟弟季歷,後來避居江南,成為吳國的始祖。 2. 至德:「至」為極致,「德」為道德,指最高尚的道德。 3. 三以天下讓:「三」指
一、 1.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2. 注釋 1. 述而不作:傳述先人的學說,而不自己創造新理論。 2. 信而好古:忠實地信守古代的道理,並且喜愛古代文化。 3. 竊比於我老彭:「竊」是謙辭,表示自己私下比擬;「老彭」指古代的
一、 1.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 注釋 1. 雍也:指仲弓,名冉雍,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稱。 2. 可使南面:「南面」指為官或為君,因為古代君王坐北朝南,因此「南面」象徵統治者的地位。 3. 白話文 孔子說:「冉雍可以擔任領導者。」 4. 總結 這句話表達
一、 1. 原文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謂:稱讚、評論。 3. 公冶長:孔子的弟子,品行端正但曾被誤判入獄。 4. 可妻也:「可」指可以,「妻」指娶妻,意思是「適合娶妻」。 5. 雖在縲絏之中:「縲
一、 1. 原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 注釋 1. 里仁:居住在有仁德之人的地方,或指實踐仁德的生活環境。 2. 為美:是最好的選擇。 3. 擇不處仁:選擇居住卻不選擇仁德之地。 4. 焉得知:怎能稱為有智慧呢? 3. 白話文 孔子說:「居住在充滿
一、 1. 原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注釋 1. 孔子謂季氏:「孔子」指孔丘;「謂」指評論;「季氏」指魯國的大夫季孫氏,當時掌握魯國政權。 2. 八佾舞於庭:「八佾」指周朝天子所專用的八列舞隊(每列八人,共六十四人);「庭」指庭
仁的思想:在任何一个环境条件下,人们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行为,发现其中与此环境条件最相符合的行为 (简称最适者),它就是仁的行为。行动依照最适者,就做到仁。
一、 1.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 注釋 1. 為政以德:「為政」指治理國家;「以德」指依靠道德,意思是「以道德來治理國家」。 2. 譬如北辰:「譬如」指比喻;「北辰」指北極星,古人認為北極星恆定不動,是眾星環繞的中心,意思是「
一、 1.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注釋 1. 子曰:孔子說。 2. 學:指學習知識或道理。 3. 時習之:「時」指時常,「習」指溫習、實踐,意思是經常復習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1. 書名與來歷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經典,屬於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列為「四書」之一(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書名由來:「論」指討論,「語」指言論,意指「討論語錄」。 2. 作者與編撰時代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 時代背景: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