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零星辰
last_publish_at旅行者
更新於 2024/12/13發佈於 2024/12/13

唐代「二日並出」與命運的暗示


唐憲宗元和四年(西元809年)三月,長安城的天空出現了一件奇事:太陽旁邊竟然出現了一個類似太陽的天體,彷彿天上同時掛著兩個太陽,形成一幅罕見的天文奇觀。

然而這樣的奇景僅僅只是開端,七十年後,也就是唐僖宗乾符六年(西元879年),天上再次出現兩個太陽,並且還互相爭鬥起來!而且這種異象一直持續了整整三天!

當時的史書特別註明:「斗者,離而復合也。」

也就是說,最後兩個太陽竟然「合而為一」了。


俗話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天上若出現兩個太陽,往往被認為是重大變故的徵兆。然而,此天文異象時,隨著後續事件的展開,似乎預示著一些奇蹟的誕生。


為了方便偷情而不立皇后


唐憲宗李純,為人多情,卻因擔憂皇后干涉自己的私生活,終其一生未立皇后。

《舊唐書•后妃傳》:「帝多私愛,以后門族華盛,慮正位之後,不容嬖幸,以是冊拜後時。」

從唐憲宗開始,唐以後的皇帝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繼效法,也都沒有立皇后,原因都是一樣。

這一時期史書上所稱的皇后,其實都是她們的兒子當上皇帝以後加封的。


鄭氏的出身平凡,幼年生活猶如涓涓溪流般平靜。她嫁予浙西觀察使李琦為妾,卻因李琦謀反失敗而被牽連,淪為掖庭奴,生活陷入晦暗無光的深淵。

唐憲宗與郭貴妃情深意重,但也不免對鄭氏這位明媚嬌美的宮女動心。兩人眉目之間暗送秋波,情愫漸生,終於在元和四年(809年),唐憲宗趁著郭貴妃離宮之際,心懷私念,悄然靠近她的宮女鄭氏。他柔聲細語,似乎自帶命運的召喚,對鄭氏說道:

「相士說妳命中注定會誕下天子,今日特來一驗。」

鄭氏面露羞怯,垂下眼眸,輕聲答道:「一切悉聽陛下作主。」

這一次的風流邂逅竟注定改變歷史,因為鄭氏懷上了唐憲宗的第十三子——後來的唐宣宗李忱。

十個月後,鄭氏生下皇子李忱。然而,宮中依舊風平浪靜,她既未獲得封號,母子二人也未受到特別恩寵。更甚者,在郭貴妃的忌恨下,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李忱成為一名沉默寡言的孩子,宛如愚人。宮廷之中,他們猶如隱匿的塵埃,被人刻意忽視。


從隱忍到君臨天下的傳奇人生


宣宗自幼性情寡言,被認為「愚鈍」,常遭人取笑。然而,這一偽裝卻是他韜光養晦的智慧之舉。

他以默不作聲的方式在宮中避開諸多風波,甚至在成年後也一如既往,聚會時幾乎不開口,任人戲弄、嘲諷。他的隱忍,使得世人低估了他的智謀,也讓他躲過了許多危機。

820年,唐憲宗被宦官陳弘志等人所害,皇位由郭貴妃之子唐穆宗繼承。此後幾十年間,唐室皇權如同風中殘燭,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接連駕崩,朝廷內鬥不休,宦官專權。

武宗時期,宣宗的生活尤為險惡。一次,武宗在禁苑中打馬球,意圖借宦官仇士良之手將他除掉。

仇士良雖奉命行事,卻暗中保護了宣宗。他假裝執行命令,將宣宗抬出球場,謊報「光王落馬,不治身亡」。

宣宗得以逃過一劫,後削髮為僧,化名遊歷江南,結識高僧與隱士,暗中積蓄力量。

有一次,他在夜裡落馬昏迷,醒來時發現自己孤身一人,周圍大雪紛飛。他向一位路過的巡役求助,自稱「光王」,飲下一碗熱水後,強撐著身體徒步返回十六宅。

這段經歷,不僅展現了他在困境中的毅力,也為他日後的勵精圖治埋下伏筆。


登基後的治國雄才

會昌六年(846年),武宗服用丹藥中毒而亡,皇位的傳承再度成為朝廷權力的爭奪焦點。當時,宦官馬元贄認為李忱外表木訥癡鈍,容易掌控,遂擁立他為帝。四十年前的預言終於應驗,鄭氏那看似平凡的孩子李忱,登上了皇位,成為唐宣宗。

宣宗上任伊始,立即清理武宗時期的舊臣,提拔忠誠能幹的人才,建立起一支高效的朝廷班子。他嚴控官員人數,命宰相撰寫《具員御覽》,隨時查閱,確保官員的任免在他掌控之下。

他還針對地方官員制定嚴格考核制度,任職期間若戶口增加,可破格晉升;反之,若人口流失,輕則罷免,重則三年不得任職。

為瞭解民生疾苦,宣宗時常微服出巡,騎一頭毛驢,只帶少數隨從。一次,他偶然發現寺觀內的女道士濃妝豔抹,大為震怒,下令將這些道士驅逐,並嚴厲整頓道觀。這種深入民間的做法,雖引來大臣勸阻,卻為他贏得了「勤政愛民」的美譽。


隱忍成大器,終成中興主

唐宣宗的一生如同跌宕起伏的史詩,從一個被戲弄的「傻子」到挽唐朝後期風氣於頹勢的明君,他的經歷不僅印證了「韜光養晦」的智慧,更書寫了一段逆境中奮起的輝煌篇章。

他的治國之道,成為後世帝王學習的典範,也為唐朝晚期的短暫復興注入了不朽的光輝。


「天無二日」的古訓看似昭示著兩者對立的不可共存,然而唐代也正因為唐憲宗與唐宣宗這兩顆耀眼的太陽,才得以讓大唐國祚多延續了近一個世紀。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
14 小時前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