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充滿親情的動物,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各式各樣的哺乳動物或鳥類,像是澳洲的袋鼠,日常生活與我們相伴的貓狗,以及常見的飛禽等,鮮少有人知道,在兩棲動物中,也有那麼一群充滿親情的動物。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山椒魚,就是這麼一類充滿父愛的動物。 山椒魚,雖然名字中帶有魚,但其實是一種有尾巴的兩棲動物,通常泛指有尾目隱鰓鯢亞目(Cryptobranchoidea)的動物。隱鰓鯢又可以分為隱鰓鯢科(Cryptobranchidae)和小鯢科(Hynobiidae)兩個科。隱鰓鯢科的成員就是我們常說的的娃娃魚(Andrias),而我們台灣特有的山椒魚則屬於小鯢科。 在台灣一共有五種小鯢科的成員,分別是觀霧山椒魚(Hynobius fuca)、南湖山椒魚(Hynobius glacialis)、台灣山椒魚(Hynobius formosanus)、楚南氏山椒魚(Hynobius sonani)與阿里山山椒魚(Hynobius arisanensis)。這五種山椒魚都分佈在我國2000~3000的高山上。 為什麼說山椒魚是一種充滿父愛的動物呢?這就得從牠們獨特的習性說起了。一般來說,兩棲動物在牠們生命週期中,通常會有兩個階段,水生蝌蚪和陸生的成體,山椒魚也不例外。每年的九月到隔年一月是山椒魚的繁殖期,在這段期間,雌雄山椒魚會離開他們原本的棲地,前往最近的溪流進行配對。和常見的蛙類不同,山椒魚並不會鳴叫,牠們通常會用一段特殊的舞蹈向雌性展示,以博得雌性的青睞。倘若求偶期間,有其他雄性闖入,他們則會改以互相爭鬥的方式決定配對的優先權。 在經歷激烈的求偶行為後,雌性山椒魚會選擇牠最鍾意的雄性,並和雄性沿溪流而上,前往更深處的地下水域。相比湍急的溪流,地下水域的水流更加緩慢,且棲地更加隱密。一但到達繁殖地,雌雄山椒魚會相互纏繞進行假交配。在假交配的過程中,雄性會透過輕咬雌性的頸部固定定雙方,並在雌性排卵的同時,釋放自己的精子。 和哺乳動物不同,山椒魚的育幼全程都由爸爸負責,交配完的山椒魚爸爸會將受精卵纏繞在自己身旁,避免飢腸轆轆的獵食者和同類來取食牠寶貴的孩子。從這一刻開始,山椒魚爸爸將會化身成動物界的超級奶爸,不眠不休的在受精卵旁守護,直到小蝌蚪孵化。 和青蛙不同,山椒魚的蝌蚪孵化後長有獨特的外鰓(外貌類似六角恐龍,學名Ambystoma mexicanum墨西哥鈍口螈,同屬有尾目),這些小蝌蚪在孵化後就會離開爸爸的身邊,沿著地下逕流進入溪流中,獨自展開自己的旅程。三個月後,這些蝌蚪會依序長出前肢、後肢,最後褪去外鰓變成父母相同的樣貌,並重新展開與父母相同的生活歷程。 然而,這些可愛的動物卻面臨許多危機。隨著地球日益暖化,高山溪流也日漸升溫,不斷升高的氣溫快速壓縮山椒魚的棲地。除此之外,不斷發展的觀光業也在破壞山椒魚的棲地,許多高山旅遊的遊客源源不絕地前往山區,並在高山碎石區遺留了許多排泄物與垃圾,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山椒魚的棲地,讓很多山椒魚成為了無家可歸的孤兒。 還好,隨著保育意識的抬頭,越來越多朋友響應清潔高山的行動。除了淨山活動,各界專家也在積極建立山椒魚人工復育棲地,期望能在棲地恢復前,先提供山椒魚繁育的場所。當然,山椒魚目前的處境仍然非常危險,不過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朋友加入保育行動,這些可愛的微笑精靈肯定能繼續在這塊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下去。
圖(一)育幼的阿里山山椒魚爸爸,感謝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提供
圖(二)神經胚階段的山椒魚卵,感謝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提供
圖(三)正在整理卵囊的阿里山山椒魚爸爸,感謝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提供
圖(四)發育後期的山椒魚胚胎,感謝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提供
圖(五)略顯疲態的阿里山山椒魚爸爸,感謝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提供
圖(六)山椒魚幼螈,還保留外鰓的構造,感謝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提供
圖(七)剛完成變態,登陸的山椒魚幼螈,感謝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提供
圖(八)印有山椒魚幼螈的大會環保袋,感謝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提供
以上圖片皆是筆者於研討會翻拍的圖片
Rodrigo 編
參考資料: 朱有田,(2022),高山型國家公園山椒魚分佈棲地、遺傳結構與生物學調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2023)山椒魚國際保育研討會會議手冊,內政部國家公園管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