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油雞小姐

有一天我在YouTube上刷到一則短影音,內容大意是:


某個年輕男生對某位企業家說:「我是個音樂家,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賺到一萬美元?」


那位企業家聽後開始引導年輕人:


• 你最多在多少觀眾前面表演過?──  年輕人說大約20位。


• 如果你最多只在20人面前表演過,你覺得你有可能賺到一萬美元嗎?──  年輕人說不可能,他會必須在更多人面前表演才有可能。


(補充:他自己知道不可能,因為他過去在20人面前表演的經驗,並沒有讓他賺到一萬美元,所以這樣的訊息會因過去的經驗而被傳進潛意識,然後形成了他的潛意識認定。)


於是企業家建議,與其把目標設定成「想要賺到一萬美元」,不如設定成「我想在一千人面前表演,我該怎麼做到?」


年輕人猶如醍醐灌頂。


-


首先,這位年輕人熱愛音樂、以音樂家為本業、想要靠做音樂賺錢是相當合理且值得鼓勵的事情。但是,當他把思考方向放在「如何賺到一萬美元」的時候,他的聚焦就會開始朝著「一萬美元」過去,然後他的一切行動就會以賺到一萬美元為主。


那麼,音樂去哪裡了?


(以下是我為了舉例而編的劇情)


假設他的願望(目標)是想要靠著熱愛的音樂走出一片天,做自己的音樂,然後他問了那個問題:「要怎麼做才能賺到一萬美元」。


當然他剛開始還是會繼續做他的音樂,只是當他的聚焦放到金錢上面之後,他眼裡看到的東西就會慢慢地只剩下錢,因為那是他的聚焦所在,他漸漸地會變成「做什麼事情都是以賺到一萬美元為主」。


等於他下了個「賺到一萬美元」的指令給他的潛意識,他的潛意識就會乖乖聽主人的話,一直帶著主人往一萬美元的方向走。


於是,他可能會常去富豪們的派對表演(因為給的錢多)、他可能會上一些綜藝節目做搞笑的音樂表演(因為曝光率高)、他可能會開始因應主辦單位或觀眾的需求而開始做一些他不喜歡的風格音樂(因為符合趨勢);他會為了賺到一萬美元去做很多事情,然後忘了他想做自己的音樂的初衷。


他說不定還會忘了要精進他的音樂實力,因為他一直聚焦在要賺到一萬美元上面。


在他的內心深處,肯定還儲存著那個做音樂的願望(這是潛意識特性),而如果他的願望依舊沒變,那麼他就會發現自己活得很不快樂。


(補充:有些願望是會改變或放棄的。像我小時候曾有過一個願望是當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得主,長大後認清了事實就果斷放棄了😆)


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失焦了。


別誤會,我並不是在說聚焦在賺錢不對。如果他最一開始的願望(目標)就是賺到一萬美元,或是說他之後把願望(目標)轉變成賺到一萬美元,那他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是,如果他的最終願望(目標)是做自己的音樂,那他就是失焦。


從他在最一開始把聚焦方向定在金錢上面的時候,就是失焦了。


如果他想要做自己的音樂,那麼無論他有多少觀眾,他能做的、需要做的,就是全心投入在他的音樂上,去思考如何(比如說精進實力)讓自己能夠在更多觀眾面前表演。用音樂來吸引更多觀眾才是他應該專注的方向。


我們在設定目標的時候、我們在產生願望之後,要「思考對方向」,才會引導著自己聚焦&走向在正確的(遵循初衷的)道路上。


有個朋友說想要做書籍分享主題的YouTube頻道,但是講了好幾個月我都沒看她的頻道出來,原來她一直在研究要不要斥重金買「如何利用YouTube營銷」的課程。


如果想要做自己的YouTube頻道(假設這是她真正的what),那麼她首先就是要去做;連拍都還沒開始拍就在想著要如何靠YouTube營銷,就是很明確的失焦。若持續失焦下去,她最後的結局不外乎就是花大錢買了課程但最後什麼頻道也沒做出來,或是迎合市場去做她沒興趣的主題,結果越做越沒勁然後頻道就此荒廢。


類似的經驗我自己也發生過好幾次,都是因為失焦而偏離了初衷和本意,導致自己越做越痛苦或越做越沒興趣。(但我今天懶得打這麼多字,之後再搭配不同主題穿插在文章裡分享。)


最後企業家對年輕人舉了個實例:


他說紅髮艾德早期是在街邊彈著吉他唱歌,根本沒幾個人鳥他,但是他依舊全心投入在他的表演(音樂)上。五年後,他成了一名站在十萬人面前表演的知名歌手。


想實現願望就要先──  思考對方向。


-


其實企業家還講了別的值得分享的重點,改天再說吧。剛才我打字到一半發生地震,文思泉湧被打斷了,於是我決定要趕緊躺平休息了。(其實就是懶了啦🧏🏻‍♀️)



希望大家(尤其南部的人們)各個都安好🌹。


Jc Ya-avatar-img
Jc Ya和其他 1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