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伏龍馴心自靜
碧天明月白紛紛
【人物簡介】
唐廣貞,嚴州(今浙江省建德市)人,自幼端莊聰慧,品行高潔,尤其以孝行聞名於鄉里。她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受經史熏陶,溫潤內斂,卻懷抱不同於世俗女子的宏願。
血疾與仙緣
及笄之年,唐廣貞遵從父母之命,嫁入唐門。不料婚後不久,突然罹患血疾,遍請名醫卻久治不癒。
正當她以為命不久矣,坐以待斃之時,卻在恍惚夢中,見一道人賜予仙藥,過沒幾天,身體竟然奇跡般痊癒。
此事使她心生道念,漸漸對世俗情感淡泊,轉而尋求更高境界的修行。最終,她決意離開塵世,毅然與夫婿仳離,遁入玄門,踏上求道之路。
謁見高人,修行悟道
唐廣貞離家後,來到平江(今江蘇蘇州),拜謁蓑衣何先生。何先生見其慧根深厚,稱她為“仙姑”,並賜號“無思道人”。她日夜修持,精研道法,心境愈發澄明。
淳熙壬寅年,她受邀赴郭氏家中,席間忽然陷入昏迷,仿若神遊異界。三日後方才醒來,訴說自己在夢境中經歷了一場神奇的旅程。
跨海奇遇,仙師賜丹
唐廣貞憑著記憶追述,說她當日於郭氏家中用膳時,忽然聽有人呼喚。出門後,就遇見呂洞賓、曹混與一名道人。
他們引領唐廣貞來到海邊,並且授予奇妙的法術,讓她可以騎乘巨蝦渡海。
此後,她隨著三人遊歷名山洞府,見識諸多神奇秘境,最終來到冥司地府。
純陽令她前往元靜吳真人的洞府中學書,書大字,寫詩二百餘篇。
女丹詩集《女丹集萃》前編載有其存世之詩四首:
玄機覿面費搜尋,著眼方知至理深,性學難將文字指,業緣了當見真心。
心性原來最易明,但隨峰頂暮雲晴,東西南北皆堪住,便可蓬山碧海行。
不識性兮不識命,剖破乾坤分兩途,但教相合成丹日,醉倒壺中不用扶。
無嗔無喜氣和醺,應事隨機風逐雲,虎伏龍馴心自靜,碧天明月白紛紛。
呂洞賓想要考驗她的道心是否堅定,就問她:「妳想要超凡入聖嗎?」
唐廣貞欣然點頭說道:「當然想,弟子誠心求道,懇請仙師賜法!」
呂洞賓又問:「那麼,妳想修那一種法?身外有身、留形住世,抑或棄骨成仙?」
唐廣貞恭敬的詢問三種道法的差別,呂洞賓很有耐心的一一詳加說明,唐廣貞聽完之後,沉吟良久之後,黯然回答:「求仙師原諒弟子塵心未斷,家中老母猶在,弟子實不願白髮人送黑髮人,未敢棄世成仙。」
呂洞賓聞言,讚其孝道,說:「如是則且留形住世。」遂將仙丹一粒,分而為四,投之盤中,圓轉甚是疾速,唐廣貞遵從師命,從盤中攫得一粒仙丹。仙丹入口後,她即刻感受到體內氣脈流轉,自此不再仰賴穀食,進入辟穀之境,凡俗軀體亦變得輕盈。
德壽宮中,皇帝賜號
唐廣貞修道之名逐漸傳播開來,最終傳入宋高宗耳中。高宗素來敬仰道家,恰巧龍體微恙,就千里迢迢,派御史去到唐廣貞修行的道觀,求取符水。
高宗飲下符水之後,果真不藥而癒,高宗驚訝於唐廣貞的道行高深,遂召她入宮面聖。
高宗在德壽宮中召見唐廣貞,問道:「仙師的符水甚為靈驗,是否施了法術?」
唐廣貞坦然以對:「回聖上,不曾施法。」
高宗聞言一怔,追問道:「既未施法,怎得如此奇效?」
唐廣貞微笑道:「但以心為法、神為符、氣為水耳。」
高宗聽後大為讚賞,欽賜「寂靜先生」之號,並屢次召見,向其請教道家心法。此後,她更受三朝皇室敬重,最終被封為「寂靜凝神真人」,其修行成就深受世人景仰。
仙侶戲弄,妙語留芳
唐廣貞的修道傳奇故事,後來被寫進「東遊記」裡面:
某日,鐵拐李遊歷江淮之地,遇見何仙姑,便詢問她自何處而來。何仙姑笑答:「唐廣貞因血疾別夫修道,我正助她渡化。」
鐵拐李聞言戲謔道:「汝無夫,亦欲世人無夫乎?」
何仙姑回以妙語:「人皆有妻,汝何獨無妻乎?」
此言一出,眾仙哈哈大笑,妙語流傳於後世,成為修道者間的一段趣談。
結語
唐廣貞一生,歷經塵世悲歡離合,卻能毅然決然選擇修道,以孝心為本,以修行為志。她秉持「以心為法,以神為符」的信念,終成一代女冠宗師。她的故事不僅是道教傳奇的一環,更是人間孝道與修行雙全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