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菈: 嗨!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我是太辣的泰菈~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最近在醫界又掀起許多討論的有趣話題:「健保總額預算制度」 這是我們要經營餐廳觀點作為類比,一起來討論如果使用『健保總額預算制度』來經營餐廳,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今天依然邀請到一位大家所熟悉的羅東博愛醫院 林偉群醫師!
林醫師: 大家好,我是林醫師。
其實醫療和餐飲業有很多共通點: 兩者都是人才密集的行業。 而且,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說,所講究的都是在有限的資源下,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 泰菈: 是的,我們希望從另外的觀點來看健保總額預算這件事情。也許,也許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穫 Part 1:為什麼健保總額像「預算緊箍咒」? 泰菈: 我們先從「優點」聊起吧! 聽說健保總額預算能讓醫院像餐廳一樣「精準控管成本」,您的看法呢? 林醫師: (笑)這是相對理解和類比的。 想像你開了一家餐廳,每個月只有固定的錢可以買食材,你會怎麼做呢?? 一般都會優先準備相對受歡迎、利潤較高的菜色,對吧? 比如把預算花在招牌牛排,而不是囤一堆冷門香料。
. 其實,健保總額也是類似的概念。 它逼著醫療體系把資源集中在「最有效益」的醫療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泰菈: 那麼請問怎麼定義『最有效益』的醫療? 聽說,現在有個新名詞叫做『價值醫療』,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林醫師: 泰菈還是那麼犀利啊~ 我突然有點後悔來你這個節目了~ 😂 其實,你的問題恰恰也是答案。 所謂的『效益』或是『價值』, 要看是有由醫療端來定義? 還是由病人端來定義? 兩種定義的結果,應該會有相當大程度的不同。 不過,如果單純從『商業』的角度來說 通常所謂的效益或是價值, 通常是由服務或商品提供端來定義的。 泰菈: 您這話說得好含蓄呀~ 林醫師: 其實不會,大家其實都很聰明的。 一定都聽得懂是什麼意思。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事啊, 這制度就像是要求餐廳老闆不能做太多,類似「自動調控營運績效」,或說是踩煞車功能 好處是不會拼命衝業績導致預算超支,但缺點是……萬一突然有100個客人衝進來, 冰箱裡只剩三塊牛排,這時候就尷尬了! 泰菈: 對耶! 就像疫情爆發時,醫療量能突然不夠用。 那您覺得這種制度會『激發創意』嗎? 比如促使餐廳開發『低成本高利潤』的菜單? 林醫師: 完全正確! 就像有些醫院會特別著重發展高利潤的醫療行為,或是無止境地開發自費項目。 相對的,低利潤或是容易賠本的醫療,譬如急重症就會越來越沒有人要做。 泰菈: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 如果預算卡太死, 會不會像餐廳連換個烤箱的錢都沒有, 更別說研發新菜色了 林醫師: 是的,這就好比『總額預算』如果缺乏彈性 也有可能會讓醫院沒有足夠的金流可以去更新、替換醫療器材或設備。 因此,關鍵在「動態平衡」! 就像聰明的餐廳老闆會區分「固定成本」和「彈性成本」 就像餐廳的房租是固定成本,但可以設計「季節限定菜單」調配食材的彈性成本。 同樣的,醫療也需要保留應變空間,比如疫情專款或重症優先基金。 Part 2:當「控管成本」撞上「客人爆怨」怎麼辦? 泰菈: 不過醫師,我聽過一種批評: 總額預算會不會讓醫療變成無止境的 Cost down? 就像餐廳為了省成本,把『和牛』換成『組合肉』? 林偉群: 這真是靈魂拷問啊…… 這不好說,但應該沒有人敢說不可能。 不過更有可能的,是從縮減『人力成本』會更為快速、有效。 畢竟,台灣診所、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的人力成本在所有成本中的百分比雖然有所不同,但都佔了很大部分的比例。譬如區域醫院的人力成本約占總成本的 50%以上。 泰菈: 難怪,我常聽我的一些醫生朋友說薪水越來越少~ 林醫師: 正確一點地說, 不同科別的醫師,其薪資的差異性是巨大的。 我們今天談的主題是健保總額預算。 在這個制度裡,胸腔內科醫師應該算是相對弱勢、非受益的族群。
泰菈: 如果請您給餐廳老闆一句建議,會是什麼呢? 林偉群: (沉吟)嗯……「與其斤斤計較每顆雞蛋,不如把蛋炒得更香、更好吃!」(泰菈:哇!) 意思是別只盯著數字,要思考「價值分配」。 就像餐廳與其節省食材、醬料錢,不如研發一道讓人願意排隊的招牌菜;醫療也該把資源投入「預防醫學」或「慢性病管理」,這些才是真正省成本的長期投資! 泰菈: 今天超有收穫的! 原來用經營餐廳的觀點來看健保總額制度,是既要精打細算,又要留住客人的心。 最後,我們請醫師用一句話形容這個制度。 林醫師: (笑)「它就像一份永遠在改的菜單,客人嫌東嫌西,廚師邊罵邊做,但最終大家還是會坐下來一起吃晚餐。」 泰菈: (大笑)林醫師這話太傳神了! 感謝林醫師帶來這麼精彩且務實的觀點~ 大家再會,週末愉快 。
泰菈: 嗨!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我是太辣的泰菈~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最近在醫界又掀起許多討論的有趣話題:「健保總額預算制度」 這是我們要經營餐廳觀點作為類比,一起來討論如果使用『健保總額預算制度』來經營餐廳,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今天依然邀請到一位大家所熟悉的羅東博愛醫院 林偉群醫師!
林醫師: 大家好,我是林醫師。
其實醫療和餐飲業有很多共通點: 兩者都是人才密集的行業。 而且,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說,所講究的都是在有限的資源下,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 泰菈: 是的,我們希望從另外的觀點來看健保總額預算這件事情。也許,也許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穫 Part 1:為什麼健保總額像「預算緊箍咒」? 泰菈: 我們先從「優點」聊起吧! 聽說健保總額預算能讓醫院像餐廳一樣「精準控管成本」,您的看法呢? 林醫師: (笑)這是相對理解和類比的。 想像你開了一家餐廳,每個月只有固定的錢可以買食材,你會怎麼做呢?? 一般都會優先準備相對受歡迎、利潤較高的菜色,對吧? 比如把預算花在招牌牛排,而不是囤一堆冷門香料。
. 其實,健保總額也是類似的概念。 它逼著醫療體系把資源集中在「最有效益」的醫療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泰菈: 那麼請問怎麼定義『最有效益』的醫療? 聽說,現在有個新名詞叫做『價值醫療』,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林醫師: 泰菈還是那麼犀利啊~ 我突然有點後悔來你這個節目了~ 😂 其實,你的問題恰恰也是答案。 所謂的『效益』或是『價值』, 要看是有由醫療端來定義? 還是由病人端來定義? 兩種定義的結果,應該會有相當大程度的不同。 不過,如果單純從『商業』的角度來說 通常所謂的效益或是價值, 通常是由服務或商品提供端來定義的。 泰菈: 您這話說得好含蓄呀~ 林醫師: 其實不會,大家其實都很聰明的。 一定都聽得懂是什麼意思。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事啊, 這制度就像是要求餐廳老闆不能做太多,類似「自動調控營運績效」,或說是踩煞車功能 好處是不會拼命衝業績導致預算超支,但缺點是……萬一突然有100個客人衝進來, 冰箱裡只剩三塊牛排,這時候就尷尬了! 泰菈: 對耶! 就像疫情爆發時,醫療量能突然不夠用。 那您覺得這種制度會『激發創意』嗎? 比如促使餐廳開發『低成本高利潤』的菜單? 林醫師: 完全正確! 就像有些醫院會特別著重發展高利潤的醫療行為,或是無止境地開發自費項目。 相對的,低利潤或是容易賠本的醫療,譬如急重症就會越來越沒有人要做。 泰菈: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 如果預算卡太死, 會不會像餐廳連換個烤箱的錢都沒有, 更別說研發新菜色了 林醫師: 是的,這就好比『總額預算』如果缺乏彈性 也有可能會讓醫院沒有足夠的金流可以去更新、替換醫療器材或設備。 因此,關鍵在「動態平衡」! 就像聰明的餐廳老闆會區分「固定成本」和「彈性成本」 就像餐廳的房租是固定成本,但可以設計「季節限定菜單」調配食材的彈性成本。 同樣的,醫療也需要保留應變空間,比如疫情專款或重症優先基金。 Part 2:當「控管成本」撞上「客人爆怨」怎麼辦? 泰菈: 不過醫師,我聽過一種批評: 總額預算會不會讓醫療變成無止境的 Cost down? 就像餐廳為了省成本,把『和牛』換成『組合肉』? 林偉群: 這真是靈魂拷問啊…… 這不好說,但應該沒有人敢說不可能。 不過更有可能的,是從縮減『人力成本』會更為快速、有效。 畢竟,台灣診所、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的人力成本在所有成本中的百分比雖然有所不同,但都佔了很大部分的比例。譬如區域醫院的人力成本約占總成本的 50%以上。 泰菈: 難怪,我常聽我的一些醫生朋友說薪水越來越少~ 林醫師: 正確一點地說, 不同科別的醫師,其薪資的差異性是巨大的。 我們今天談的主題是健保總額預算。 在這個制度裡,胸腔內科醫師應該算是相對弱勢、非受益的族群。
泰菈: 如果請您給餐廳老闆一句建議,會是什麼呢? 林偉群: (沉吟)嗯……「與其斤斤計較每顆雞蛋,不如把蛋炒得更香、更好吃!」(泰菈:哇!) 意思是別只盯著數字,要思考「價值分配」。 就像餐廳與其節省食材、醬料錢,不如研發一道讓人願意排隊的招牌菜;醫療也該把資源投入「預防醫學」或「慢性病管理」,這些才是真正省成本的長期投資! 泰菈: 今天超有收穫的! 原來用經營餐廳的觀點來看健保總額制度,是既要精打細算,又要留住客人的心。 最後,我們請醫師用一句話形容這個制度。 林醫師: (笑)「它就像一份永遠在改的菜單,客人嫌東嫌西,廚師邊罵邊做,但最終大家還是會坐下來一起吃晚餐。」 泰菈: (大笑)林醫師這話太傳神了! 感謝林醫師帶來這麼精彩且務實的觀點~ 大家再會,週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