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譁語 Artyan
發佈於碎碎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src

跟朋友抱持著「話是這麼說,不過到底是能有多爛呢」的獵奇心態去看了未演先轟動(AKA充滿爭議性)的真人版《白雪公主》。


誠實地說,這是一個原著粉不會買單、但又沒有創新到會有新粉絲的複合成品,假如你以「迪士尼動畫片的二創」或「我只是想找幾首BGM聽聽」來看,或許反倒能從中獲得更多樂趣——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但有沒有那麼糟糕?我會說,不至於,你可以因為是歌舞劇所以去影院看得到最好的視聽效果,不過絕對也不是那種我會推薦你要去看的片。


結論:送的特典毒蘋果鑰匙圈滿適合萬聖節的(x


(以下有雷)


在此不提主演的諸多爭議或動畫電影有無真人化必要的老議題,但單就這作品討論:原作本身帶有濃烈的父權色彩,因此加入多位OC召喚白雪公主的覺察、整合出一個合乎二十一世紀價值觀的結局,未免面臨如本片青黃不接,角色疑似OOC,試圖反抗傳統父權、但又以男性角色「教導(激化)」主角要有「公主不需要被王子或國王(父親)拯救」的意識的矛盾景況。

討論中,朋友提到一個有趣的象徵,是皇后以美麗自恃,多次提到「美麗就是堅不可摧的優勢」,似是暗示女性在父權架構下,時而是以容貌得到權勢,但也因而受困於此。基於這個層面,此片沒那麼符合客觀審美的白雪公主也合理了許多。


前述的斷裂感也出現在OC加入衍生的愛情線中,這也是讓我感覺白雪公主人設(價值觀表現)偏差最大的部分。

這部片的背景、妝髮(包含但不限於像是低預算cosplay的戲服、兒戲般的珠寶飾品、整體更像是drag queen的皇后、無論是在皇宮或流落森林口紅都擦好擦滿「紅唇動人」的白雪)乃至主要劇情都無比忠於原作,可在愛情線上,就像強行將二十一世紀的自由戀愛觀加進去,讓我難以理解被囚禁在深宮多年的白雪怎麼那麼快能接受──先不說原著她跟從未見過就親了自己的人結婚這件事,畢竟人家王子歪打正著救了她──雖這為故事發展做了鋪成,但以人物塑造來說,光是〈Princess Problems〉一曲的呈現,在我看來就已經是OOC的程度。


這部片在我眼裡是長達兩小時的大型迷因現場,因為本質足夠荒謬(例如原著本身,還有矮人使用CGI,同時又用了侏儒症演員當OC的弔詭設計),所以看到腳本刻意設計的笑點時反而感觸不大。

音樂性來說,迪士尼音樂劇的調調相似的部分且不論(正確來說,普羅音樂劇的起承轉合多半相去不遠,只是迪士尼又有一股獨到的風格),但這部作品前1/3的歌曲旋律、表現形式及歌詞,都讓我對《Wish 星願(2023)》產生了強烈的既視感,其中我最不喜歡皇后〈All is Fair〉,扭曲且張揚的戲劇性表現方式跟〈This Is The Thanks I Get?!〉相仿,可在後者更加討喜,因為皇后設定的驕矜冷傲在這種表現形式中也幾乎是OOC。

某種程度上,真‧二創作品《惡棍巢穴 THE VILLAINS LAIR》表現的原創性、歌曲豐富度和妝髮造型還更有誠意一些。


最後我想討論的部分,不全跟DEI有關,但在這個好像凡事都跟性別詮釋都有關的世道,我也難定義是不是真跟性別無關。

近年來,迪士尼作品逐漸有股風氣想藉由強調「國王/王子不見得是好人」來彰顯文本中的女力崛起,《Maleficent 黑魔女:沉睡魔咒(2014)》、《Frozen 冰雪奇緣》系列及上述的《Wish》皆在此列。

有趣的是,男主角除了變成出身貧寒,時而遊走在道德邊緣,例如《Tangled 魔髮奇緣(2010)》與本作的男主角都是竊賊出身,讓我不由得想,迪士尼接下來究竟想要怎麼說故事?說什麼故事呢?

不是將國王與王子移除出公主的選擇範圍,或者轉為一個可以攻擊的目標,就是打擊了父權,好國王或好王子也是良緣,有時你越想抵抗什麼,反而越被那些東西捆綁。


然後,就算是地獄梗我也想說:這首歌在本片的表現形式讓白雪看來根本就是個奴隸主wwwww

維克絲-avatar-img
維克絲和其他 8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