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需求開發和管理這一領域,業務分析師努力向客戶收集需求後,下一步當然就是把需求記錄在案了。就記錄在案這一個步驟,CMMI也提出了一個我覺得很多初階管理者不重視的實踐,但是這個實踐極為重要,它就是「與需求提供者就需求的含意達成一致」。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在收集需求的時候,理解和寫出來的東西,是否就是對方講的內容呢?會不會在溝通的過程中,理解錯誤呢?
我覺得要做好這一個部份,需求的編寫實際上起關鍵的作出,即易於理解及用詞一致。我個人比較不推薦以用戶故事的方式來編寫需求,即需求編寫的格式是「我是誰,想怎樣,然後我能得到什麼價值。」除非對方對上述需求編寫方式已經十分了解,不然的話這種格式未必能很普通地引起對方的共鳴。而且於需求收集的過程中,也未必能準確地識別所謂的價值是什麼。隨便地寫下一個自己猜想的價值可能並不洽當。因此以直接的行文來表達對方希望想要什麼比起以指定格式來編寫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就是用詞方面,我最近受到很深刻的教訓,就是用詞前後不一致而引起的混亂。例如我有時會寫使用者姓名,也有時會寫使用者名稱。如果我在不同的句字中混合使用上面的詞,則可能會造成混亂。例如:操作記錄中要顯示操作的使用者姓名;登入時要輸入使用者名稱。讀者會疑惑這兩個資料,顯示的會是同一個資料嗎?還是指兩個不同的資料?因此在編寫需求時保存一致的用詞能避免和減低誤會的發生。畢竟需求編寫完成後,看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文字能表達的內容及意義有其限制,如果項目的需求比較複雜的話,則十分建議以會議的方式來對每項寫下的需求進行講解。也能幫助編寫需求的人更容易找出理解錯誤的地方,並且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