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社交超級慵懶者,看到喜歡的文章或網路發言,十次有八次就是順手點愛心,頂多一、兩次會用盡社交能量,去留些認同或鼓勵文字。
而看到不認同的文章或網路發言,通常都是當作沒看見,滑過就算了,即使內容非常嗆辣,超級超級無法苟同,頂多隱藏那個人的文章讓未來不刺眼,大概一百次才會出現一次,特地留言去表達反對意見。
這樣的我真的很難理解。
為什麼有些人熱愛去別人的發文、社交帳號(特別是公眾人物),留下負面、挑釁、甚至辱罵的言論?若因為立場相左,對方又很嗆辣,那反嗆還情有可原,但有些像是:
帳號主:一早看見窗外有大大的藍天,心情整個都好起來了...今天也要努力工作!
留言:超假,平常都沒再努力,你老闆真雖!
帳號主:今天開盤又是一片綠油油,哭哭。
留言:連書都念不好,孩學人家買什麼股票,賠死活該!
帳號主:今天闆娘會在XX店喔,大方來找闆娘合照,免費招待小菜一份。
留言:也不照照鏡子自己長什麼樣子,誰要找你和照。
這些話到底干你屁事?心理有問題去看醫生好嗎😅😅😅
而且很奇妙的是,那些喜歡嗆別人的言論通常都有錯字,難道是因為這樣比較顯眼?
難怪很多公眾人物從來不去看留言評論,也難怪很多孩子會因為社群媒體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只能說這世界無奇不有,大家真的別太在意那些跟你人生無關者說了什麼。
身為社交超級慵懶者,看到喜歡的文章或網路發言,十次有八次就是順手點愛心,頂多一、兩次會用盡社交能量,去留些認同或鼓勵文字。
而看到不認同的文章或網路發言,通常都是當作沒看見,滑過就算了,即使內容非常嗆辣,超級超級無法苟同,頂多隱藏那個人的文章讓未來不刺眼,大概一百次才會出現一次,特地留言去表達反對意見。
這樣的我真的很難理解。
為什麼有些人熱愛去別人的發文、社交帳號(特別是公眾人物),留下負面、挑釁、甚至辱罵的言論?若因為立場相左,對方又很嗆辣,那反嗆還情有可原,但有些像是:
帳號主:一早看見窗外有大大的藍天,心情整個都好起來了...今天也要努力工作!
留言:超假,平常都沒再努力,你老闆真雖!
帳號主:今天開盤又是一片綠油油,哭哭。
留言:連書都念不好,孩學人家買什麼股票,賠死活該!
帳號主:今天闆娘會在XX店喔,大方來找闆娘合照,免費招待小菜一份。
留言:也不照照鏡子自己長什麼樣子,誰要找你和照。
這些話到底干你屁事?心理有問題去看醫生好嗎😅😅😅
而且很奇妙的是,那些喜歡嗆別人的言論通常都有錯字,難道是因為這樣比較顯眼?
難怪很多公眾人物從來不去看留言評論,也難怪很多孩子會因為社群媒體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只能說這世界無奇不有,大家真的別太在意那些跟你人生無關者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