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學校的研究單位上班,計畫主持人請來演講、開會的中日韓學者來來去去,關西大學的松浦章老師一直是計畫常邀請的日籍學者。
松浦章老師主要研究議題是明清和近代東亞的海洋貿易群體( 海商、海賊 )、船運與文化物產交流。尤其我後來做旅行文化的研究,也會讀老師的著作,例如《近代日本中國台灣航路の研究》、或是《汽船の時代:近代東アジア海域》,去了解鐵道之外的旅行路線。
唐船、汽船在東亞海域的移動,然後船上都裝載甚麼貨物,例如海參、生絲、硫磺,買入的是哪些?賣出的是哪些?誰在買?誰在賣?有紀錄的有多少?總之都是需要從很細的線索去累積成數據去分析,然後變成一篇文章或一本書。
當年很懵懂的聽老師演講,然後一直很納悶,為什麼老師對海洋上來來去去的人事物有這麼高度又細膩的執著?
二月去了一趟平戶,這個城市有夠遠得要命,不管從福岡或長崎市出發,轉兩趟車是最基本的。雖然物理距離不是很容易抵達,但平戶對台灣人來說,心靈的距離好像又不是那麼遙遠,這裡除了是鄭成功的出生地,在台灣的春天,隨處可見的盛開的杜鵑花,大多是日治時代移植來台灣的平戶杜鵑。
平戶港邊立著一艘葡萄牙帆船的小模型,拍完背面走到模型的正面,發現帆船下嵌了一塊解說牌,才恍然大悟,原來松浦老師一直在研究的是他自己家族的生意。
對啦!松浦章就是平戶松浦氏的後代,然後我很累葛的在今年才知道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