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Rodrigo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src
src
src
src

在忙碌的現代,各位讀者想躺平嗎?相信很多人都曾幻想窩在家中,茶來張口,飯來伸手的生活。如果你曾經這樣想過,不要太沮喪,你並不是唯一這樣想的生物。早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就曾經出現過這一樣一群躺平仙人--球接子。 球接子目,是一群在寒武紀早期就出現的三葉蟲,代表物種為球接子(學名:Agnostus,意思為碗豆狀)這類三葉蟲的體型十分嬌小,大約在1公分至3公分,牠們的長相十分簡單,以球接子屬為例,外殼外觀就像一片眼罩,牠們的頭甲與尾甲呈現半圓形,中間以三個小體節相連。與其他種類三葉蟲不同,牠們的頭甲與尾甲沒有分葉的型態,取而代之的是癒合成半圓的頭甲與尾甲。除了外型怪異,球接子的頭部也十分奇特,牠們是三葉蟲家族中,少數擁有全盲物種的家族。這些三葉蟲的眼睛完全退化,僅剩下觸肢來感受環境。 或許是基於球接子獨特的外觀,亦或是基於牠們嬌小的體型,早期翻譯的古生物學家給牠們取了一個仙風道骨的譯名“球接子”,用來描寫牠們球型的長相與大小。 作為一種擁有仙氣名號的三葉蟲,牠們的生活方式還真的挺符合道家思想,特別是無為而治的理念。身為三葉蟲,牠們並不像那些勤勞的親戚一樣,以捕食為生,而是選擇以海洋中有機質與浮游生物為食。 證據在於牠們獨特的生理結構,為了適應底棲濾食生活,球接子目的各個成員逐漸從三葉蟲形的身體演化成酷似雙殼綱或腕足動物的模樣。在一代代自然選擇下,這些球接子們用於行走或捕食的觸肢逐漸演化成了濾食用的刷子,頭甲與尾甲上的棘刺則逐漸退化,形成能嚴密閉合的蚌殼,以保護牠們脆弱的身軀。由於在演化上徹底放棄行動能力,一部分棲息於深海海床的成員索性放棄眼睛,徹底擺爛。成為僅靠觸肢感覺,等待海流送食物的懶骨頭。 聽到這裡,各位讀者或許會覺得,球接子這種懶散的生活模式,肯定很快就滅絕了吧!對嗎?事實上,球接子目憑藉這種懶散的生活方式,在深海繁衍形成了多樣且龐大的種群。牠們非但沒有從地球歷史中快速消失,還一路從早寒武世存活到晚奧陶世。即便是現在,人們依然能在各地寒武紀地層中,發現多種球接子目的化石。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早奧陶世開始,一類名為介形蟲的小型節肢動物逐漸取代球接子的生態地位,牠們體型更小,對濾食的需求更少,而且體態更靈活,可以隨時離開食物缺乏的水域。這種全新覓食方式是球接子所做不到的。與此同時,球接子還必須面對那些老牌的濾食競爭者,如腕足動物、雙殼綱軟體動物。在多種壓力下,這位一心只想躺平的仙人,最終還是敗給這場躺平競賽,徹底從地球歷史退出。 聽完球接子的故事,不知各位讀者有何感想?無論如何,球接子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在地球的歷史長河中頑強掙扎。它們不僅為三葉蟲家族開闢了一條新穎的演化道路,更向世人證明,無為而治的生存哲學,亦能成就一種別樣的偉大。

作者:Rodrigo 圖(一)球接子(Agnostus pisiformis)的化石,感謝Dwergenpaartje 圖(二)球接子的生命復原,感謝Dwergenpaartje 圖(三)三葉蟲家族的分支與興衰發展圖,感謝Hacter Chang 圖(四)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底下的球接子與牠的梳狀前肢,感謝Andreas Maas, Carolin Haug, Joachim T. Haug, Jorgen Olesen, Xiguang Zhang, Dieter Waloszek分享 圖(五)球接子前肢復原圖,感謝Dwergenpaartje分享 參考文獻 WHITTINGTON, H. B. et al. (1997). Part O, T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 Revised, Volume 1 – Trilobita – Introduction, Order Agnostida, Order Redlichiida.

溫水天荷-avatar-img
溫水天荷和其他 3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