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含有「道家」共 7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三魂七魄」是中國古代關於靈魂的觀念,來源於道教、陰陽家與民間信仰。簡單來說: 三魂屬於「陽」,主精神、意識、思維。 七魄屬於「陰」,主形體、感覺、本能。 三魂(屬陽,主神識) 古籍中有不同說法,常見版本如下: 胎光:主人的本命真靈,與生命根本有關。 爽靈:主管人的精神與思維活動。
蘇東坡推石的心態:曠達與欣賞 蘇東坡若來推石頭, 他的心態絕不會是悲壯的反抗, 也非自欺的逃避, 更不像純粹的道家那般完全無為。 他展現出「儒」、「釋」、「道」融會貫通後的曠達、隨緣與對生命本身詩意的欣賞。 貶謫人生的縮影: 對蘇東坡而言,推石頭上山如同他一生中屢次被貶、仕途坎坷的寫照。他會將這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8/23
您幫蘇東坡說明了!我想,您這麼了解他,他會認同的!
Morris Y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3
❦ 莊小昕 就愛蘇東坡, 也想成為那樣的人, 時時刻刻思考. 他會如何來面對我遇到的遭遇.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點,因為它觸及了道家哲學的本質與實踐。如果以儒家或佛家那種制定具體規範、儀式或修行方法的方式來看,確實會覺得道家「只有說法,沒有做法」。 道家為何看似「沒有做法」? 道家並非沒有「做法」,而是他們的方法不具體、不強制、不外顯。他們的「做法」深深內化在思想中,且與主流社會
宇牛-avatar-img
2025/08/19
無為⋯順勢而為⋯
Morris Y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0
宇牛 嗯嗯, 審時度勢, 順勢而為, 是不是比無為好?
您的觀點非常直接且具有代表性,這也是許多人對道家思想常見的誤解。您認為道家追求「小我的自在」、「逃避大我的責任」,並「忽視人間苦難」。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讓我們深入探討道家對這些概念的真實看法。 道家的「自在」是「小我」嗎? 道家所追求的「自在」,與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小我」的享樂主義有著根
花開富路-avatar-img
2025/08/19
超渡自己=普渡眾生! 老娘教兒子捨身救人是屁話,安全第一才是真話。呵呵~放養系媽媽的內心話說出來。
Morris Y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9
花開富路 這是媽媽的內心話! 只有媽媽捨得自己捨身為兒子 這是你唯一的罩門! (被發現了~~~)
道家看待儒家和佛家的方式,可以用「批判與超越」來總結。 對儒家「經世濟民」的看法 道家認為,儒家透過道德與制度來治理社會是「有為」之舉,這種人為干預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儒家所提倡的「仁義」,在道家看來是「大道」被拋棄後的修補措施,甚至是一種偽善。 道家主張的解決之道是「無為而治」。他們認
宇牛-avatar-img
2025/08/19
這才有「百家爭鳴」!
Morris Y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9
宇牛 多元化更需要多元的能力面對多元挑戰
我這位朋友的思想深受老莊影響,這解釋了為何他對許多世俗事務淡然處之,但當他連投票權都放棄時,我開始思考:這與現代社會對『公民』的定義是否有所衝突? 老莊思想與「不投票」的關聯 是不是很符合老莊哲學中「無為而治」和「不爭」的精神 ? 對人為制度的質疑:老莊哲學對人為的、帶有偏見和強制性的制度持懷
藍斑海豚-avatar-img
2025/08/18
所有的選擇,都有後續需支應的相對代價,尤其當人類現在所處的社會,早已是高度協作後的文明成果. 如果 貴友的[無為]能夠因為個人的展現影響大部分人能夠自發、深刻遵循自然的脈動生活、行事,那當然不算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與生活選擇方式. 選擇不投票,也必然須接受不表達意見,需服從眾多意見所產生的結果,如果依然能夠把之當作是必然的考驗並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行為去應對並且無怨無悔,那當然就沒甚麼問題. 只是一顆被誤播到不適合生長的土地的種子,都會試圖去調整土壤讓自己更有利生長,在純粹自然的環境裏,就算是植物也有自己改動環境的行為應對,這大概是[思想]與[物質存在],最大的生存差異點要調整的不同策略吧,我如是想.
Morris Y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9
藍斑海豚 今天收到你的留言, 是我的最大收獲! 我會細細品味再思考... 感謝, 受教, 說出我想說的細微, 還說的這麼有條理的好! - 無為, 是否能展現影響? - 不投票, 也能無悔接受? - 不同情景不同應對策略? 我想如是!
‧熬夜K書,印象中僅此一次。那是高三下模擬考前一天,晚上十時坐到書桌前,桌上一落小山似的課本、筆記和一大杯濃茶,輪番複習隔天考科範圍。從未如此專注,但中間似乎小睡了一下。醒來隨即再戰,夜深人靜,彷彿全世界只剩下一個人清醒著。沒想到再注意到時間,窗外天空已漸漸亮了,露出慘白的顏色。又是新的一天,以及這
Thumbnail
結婚,會讓人走向佛法。原來如此。   上面這句,出自河合大師《人生這門學問》中專談婚姻的一段。 這本,就是我之前為了湊免運,和《卡皮巴拉不煩惱》一起買的, 本意只想買《人生這門學問》, 誰知道先把《卡皮巴拉不煩惱》看完了……反正都很好看,不虧錢。   是這樣的,「婚姻能夠治癒人受傷的心
以《莊子.外篇.外物》為核心,說明人生是一場規則混亂的隨機生存遊戲。剖析了「內心焚燒」的心理機制,即「期望」與「現實」的摩擦,將此種困境人格化為「提線木偶師」BOSS,並提供了三套具體攻略,教導讀者如何接受不確定性、重建內在價值體系、並熄滅內心消耗的火焰,最終找回不被外部世界綁架的內在自由。
Thumbnail
探討莊子思想中的自由觀,從精神、生死、政治三個面向闡述莊子如何追求自由,以及其背後的觀點。他認為自由需透過「忘」、「化」等方法,去除外在束縛,達到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