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滿多人有在餐飲業打工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餐飲業可以怎麼引入AI? 跟大家分享今天發現《食力》的 AI 專題 報導 AI 在餐飲業的應用狀況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6591015476 1. 減少剩食問題。不過裡面也有提到,目前只能統整「結果」和「現象」,並不能分析「原因」,例如剩食是因為備料太多還是賣不好?一道菜留下很多廚餘是肉品不佳還是剩下很多湯湯水水?等等,目前需要人為分析。 2. 社群經營小編。協助排程、撰寫文案,也可以透過連結社群,找到餐廳受眾,並針對天氣、網路話題等等變因產出貼文,同時也提供後臺數據分析。 3. 製作餐點。減少出錯率、員工培訓時間和營運成本。 4. 語音訂位。避免現場服務和電話訂位之間互相排擠,透過來電也可以直接知道定位內容,省去確認時間。但也有客人因為是 AI 而掛斷電話。 5. 台灣餐飲業引進 AI 的阻礙。1. 可能錯把自動化當成 AI 化,但自動化沒有學習與優化能力。2. 人力資本可能比 AI 便宜,造成拉力不足。3. 台灣也不少小型餐飲業者,資金或是訓練資料不足。
應該滿多人有在餐飲業打工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餐飲業可以怎麼引入AI? 跟大家分享今天發現《食力》的 AI 專題 報導 AI 在餐飲業的應用狀況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6591015476 1. 減少剩食問題。不過裡面也有提到,目前只能統整「結果」和「現象」,並不能分析「原因」,例如剩食是因為備料太多還是賣不好?一道菜留下很多廚餘是肉品不佳還是剩下很多湯湯水水?等等,目前需要人為分析。 2. 社群經營小編。協助排程、撰寫文案,也可以透過連結社群,找到餐廳受眾,並針對天氣、網路話題等等變因產出貼文,同時也提供後臺數據分析。 3. 製作餐點。減少出錯率、員工培訓時間和營運成本。 4. 語音訂位。避免現場服務和電話訂位之間互相排擠,透過來電也可以直接知道定位內容,省去確認時間。但也有客人因為是 AI 而掛斷電話。 5. 台灣餐飲業引進 AI 的阻礙。1. 可能錯把自動化當成 AI 化,但自動化沒有學習與優化能力。2. 人力資本可能比 AI 便宜,造成拉力不足。3. 台灣也不少小型餐飲業者,資金或是訓練資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