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提到 7 月,大多數人會想到盛夏、暑假,但在金融市場與加密圈中,7 月往往是一段劇烈轉折與震盪的月份。
這個時間節點,讓這些過去的 7 月,更像是未來災難的預演…
歷史事件回顧:
2016年7月:
Bitfinex 駭客事件,近 12 萬枚 BTC 被盜,造成比特幣大跌。
當時價格從 $700 迅速暴跌至 $500 以下,市場一片恐慌。
2018年7月:
處於漫長熊市期,BTC 價格一度反彈至 $8,400,吸引大量散戶進場,但隨即再度下殺。
七月被視為假牛市回光返照,後續一路跌至年底 $3,000 區間。
2020年7月:
DeFi 熱潮剛起,ETH 從 $230 暴衝至 $400,但 7 月中後也出現短期獲利了結潮。
資金輪動極快,許多山寨幣開始出現 FOMO 泡沫。
2021年7月:
中國全面禁止加密挖礦,比特幣從 $30,000 左右反彈至 $40,000,但七月仍充滿政策不確定性。
是全年關鍵轉折的「蓄勢月」。
2022年7月:
LUNA 崩盤後的修復期,幣圈信心極弱。
加密平台 Celsius、Voyager 接連爆雷,造成市場二次暴跌。
ETH 跌破 $1,000,市場瀰漫末日情緒。
2023年7月:
BTC 一度接近 $31,000,但 FTX 餘波未平、SEC 持續施壓,加密市場再度轉弱。
被視為「牛市假象中的洗盤期」。
2016年7月:
美國股市在英國脫歐(6月)後迅速反彈,道瓊與S&P 500在7月創下歷史新高。
但市場對全球政治與貨幣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資金避險轉向美債與黃金,VIX波動上升。
被視為恐慌之後的喘息期,並非全面牛市的穩固起點。
2018年7月:
美中貿易戰升溫,川普宣布對中國課稅2000億美元,導致美股科技類股重挫。
FANG 股(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被大幅拋售,納指7月中大幅拉回。
市場陷入「經濟成長 VS 關稅壓力」的拉鋸,七月成為修正起點。
2020年7月:
新冠疫情影響仍深,美國剛經歷3月崩盤後的V型反彈,美股進入高度震盪區間。
科技股續創新高(如Apple、Tesla),但其他類股分化嚴重,標普500呈橫盤。
投資人預期第二波疫情,7月成為多空交戰的高原期。
2021年7月:
中國打壓中概股(滴滴下市事件),美股市場對中資科技股全面轉向保守。
美國也開始強化對海外上市公司財報審查,造成雙重壓力。
科技股如Apple、Amazon股價高位震盪,市場對中國風險高度敏感。
2022年7月:
美國CPI數據達到9.1%(40年新高),引發市場對「大幅升息」的恐慌。
聯準會升息預期拉高至單次75bp以上,VIX飆升,美股7月初劇烈下殺。
雖然月底反彈,但整月屬於極高不確定性的盤整震盪期。
2023年7月:
美股進入財報季,特斯拉、Netflix等大型股公布業績不如預期,引發利多出盡的下殺。
升息預期仍未完全落地,市場處於高估值+高敏感狀態,S&P與納指震盪拉回。
7月成為獲利了結月,市場回測支撐區間。
2025年7月?
現在時間來到 2025。
而《我所看見的未來》與多位神秘預言家皆指向 「7月5日」 這個日期——
一個看似平凡,卻可能改變全球市場命運的時間點。
會不會,一切都不是偶然?
結尾提醒:
這不是投資建議,只是我對時間與市場的觀察與直覺。
歡迎追蹤【合約開著,我在生活】,一起預測風暴、穿越週期。

當我們提到 7 月,大多數人會想到盛夏、暑假,但在金融市場與加密圈中,7 月往往是一段劇烈轉折與震盪的月份。
這個時間節點,讓這些過去的 7 月,更像是未來災難的預演…
歷史事件回顧:
2016年7月:
Bitfinex 駭客事件,近 12 萬枚 BTC 被盜,造成比特幣大跌。
當時價格從 $700 迅速暴跌至 $500 以下,市場一片恐慌。
2018年7月:
處於漫長熊市期,BTC 價格一度反彈至 $8,400,吸引大量散戶進場,但隨即再度下殺。
七月被視為假牛市回光返照,後續一路跌至年底 $3,000 區間。
2020年7月:
DeFi 熱潮剛起,ETH 從 $230 暴衝至 $400,但 7 月中後也出現短期獲利了結潮。
資金輪動極快,許多山寨幣開始出現 FOMO 泡沫。
2021年7月:
中國全面禁止加密挖礦,比特幣從 $30,000 左右反彈至 $40,000,但七月仍充滿政策不確定性。
是全年關鍵轉折的「蓄勢月」。
2022年7月:
LUNA 崩盤後的修復期,幣圈信心極弱。
加密平台 Celsius、Voyager 接連爆雷,造成市場二次暴跌。
ETH 跌破 $1,000,市場瀰漫末日情緒。
2023年7月:
BTC 一度接近 $31,000,但 FTX 餘波未平、SEC 持續施壓,加密市場再度轉弱。
被視為「牛市假象中的洗盤期」。
2016年7月:
美國股市在英國脫歐(6月)後迅速反彈,道瓊與S&P 500在7月創下歷史新高。
但市場對全球政治與貨幣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資金避險轉向美債與黃金,VIX波動上升。
被視為恐慌之後的喘息期,並非全面牛市的穩固起點。
2018年7月:
美中貿易戰升溫,川普宣布對中國課稅2000億美元,導致美股科技類股重挫。
FANG 股(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被大幅拋售,納指7月中大幅拉回。
市場陷入「經濟成長 VS 關稅壓力」的拉鋸,七月成為修正起點。
2020年7月:
新冠疫情影響仍深,美國剛經歷3月崩盤後的V型反彈,美股進入高度震盪區間。
科技股續創新高(如Apple、Tesla),但其他類股分化嚴重,標普500呈橫盤。
投資人預期第二波疫情,7月成為多空交戰的高原期。
2021年7月:
中國打壓中概股(滴滴下市事件),美股市場對中資科技股全面轉向保守。
美國也開始強化對海外上市公司財報審查,造成雙重壓力。
科技股如Apple、Amazon股價高位震盪,市場對中國風險高度敏感。
2022年7月:
美國CPI數據達到9.1%(40年新高),引發市場對「大幅升息」的恐慌。
聯準會升息預期拉高至單次75bp以上,VIX飆升,美股7月初劇烈下殺。
雖然月底反彈,但整月屬於極高不確定性的盤整震盪期。
2023年7月:
美股進入財報季,特斯拉、Netflix等大型股公布業績不如預期,引發利多出盡的下殺。
升息預期仍未完全落地,市場處於高估值+高敏感狀態,S&P與納指震盪拉回。
7月成為獲利了結月,市場回測支撐區間。
2025年7月?
現在時間來到 2025。
而《我所看見的未來》與多位神秘預言家皆指向 「7月5日」 這個日期——
一個看似平凡,卻可能改變全球市場命運的時間點。
會不會,一切都不是偶然?
結尾提醒:
這不是投資建議,只是我對時間與市場的觀察與直覺。
歡迎追蹤【合約開著,我在生活】,一起預測風暴、穿越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