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及其施行細則,公共運輸工具應設置無障礙與優先座位,確保身心障礙者、年長者、孕婦、帶幼兒者等使用。然而,這項設計的初衷,真正需求者保留空間。
表面上,博愛座是現代文明的體現;實際上,它延續的是威權時期對社會秩序的強力控管邏輯。一個座位,從來不只是讓與不讓的問題,而是如何用國家力量「教化人民」的操作方式。
如今受過權威教育的老人們,正在著急的找機會享受這樣的特權。老人並不需要位置,他需要的是一個「享受」這個特權的機會,因為這個特權正在崩潰中,年紀大了不是罪,但把歲數當成特權金牌,就不只是可笑而已。
有些老人不是需要位子,是需要「特權」他們站得動、罵得響,卻非坐不可,彷彿坐上博愛座才能證明自己還值得被「尊重」。這不是需求,是寶座;不是體貼,是虛榮。他們要的不是椅子,是優越感。
我建議把博愛座,改成「搏」愛座,讓想要位置的人釋放出自己的力量,進行一場無差別級混和格鬥賽,勝者登上王座。
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及其施行細則,公共運輸工具應設置無障礙與優先座位,確保身心障礙者、年長者、孕婦、帶幼兒者等使用。然而,這項設計的初衷,真正需求者保留空間。
表面上,博愛座是現代文明的體現;實際上,它延續的是威權時期對社會秩序的強力控管邏輯。一個座位,從來不只是讓與不讓的問題,而是如何用國家力量「教化人民」的操作方式。
如今受過權威教育的老人們,正在著急的找機會享受這樣的特權。老人並不需要位置,他需要的是一個「享受」這個特權的機會,因為這個特權正在崩潰中,年紀大了不是罪,但把歲數當成特權金牌,就不只是可笑而已。
有些老人不是需要位子,是需要「特權」他們站得動、罵得響,卻非坐不可,彷彿坐上博愛座才能證明自己還值得被「尊重」。這不是需求,是寶座;不是體貼,是虛榮。他們要的不是椅子,是優越感。
我建議把博愛座,改成「搏」愛座,讓想要位置的人釋放出自己的力量,進行一場無差別級混和格鬥賽,勝者登上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