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對翼龍感興趣嗎?這種獨特的爬行動物與恐龍同屬一個時代,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因而廣受歡迎。在眾多翼龍中,又以無齒翼龍的知名度最高,擁有最多的週邊商品。然而,有一種翼龍,其外觀與無齒翼龍極為相似,宛如其仿製品,這種翼龍被稱作玩具翼龍。 玩具翼龍(學名:Ludodactylus sibbicki),是一類生活在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的翼龍,屬於古魔翼龍科。牠們的造型十分有趣,就像是在遊樂園或動物園禮品店販賣的翼龍玩具,擁有無齒翼龍標誌性的尖頭與古魔翼龍科特有的尖銳牙齒,看起來十分滑稽。發現者埃伯哈德·弗雷伊(Eberhard Frey)因其形似翼龍玩具,將其屬名命名為Ludodactylus,意為「玩具般的手指」,種名sibbicki則以畫家約翰·席彼克(John Sibbick)命名,以表彰其對古生物書籍的貢獻。 除了本身造型很獨特外,玩具翼龍的正模標本也很有意思。這個編號(SMNK PAL 3828)的標本背後有一個悲傷的小故事,這隻翼龍與一片絲蘭屬(Yucca)的植物葉片共同埋藏在一起。古生物學家推測,這隻可憐的翼龍在生前進食的時候,可能將絲蘭的葉子不小心吞下。由於玩具翼龍缺乏消化絲蘭葉片的能力,再加上葉片牢牢地糾纏在口腔內。最終導致這隻翼龍無法進食,被活活餓死。 雖然故事很悲傷,但玩具翼龍還是以其獨特的外觀與正模標本的特殊性,為古生物學研究提供了引人入勝的案例。目前,關於其分類歸屬,以及與巴西翼龍屬(Brasileodactylus)的親緣關係,仍存在諸多學術爭議。無論其最終分類如何,玩具翼龍的發現無疑為白堊紀生態研究增添了一段獨特的篇章。 圖(一)市售翼龍小玩具,Photocapy分享 圖(二)玩具翼龍生命復原圖,感謝FunkMonk (Michael B. H.)分享 圖(三)玩具翼龍現有骨骼展示圖,感謝Red Natters分享 圖(四)玩具翼龍正模標本(SMNK PAL 3828),感謝Zhiheng Li, Zhonghe Zhou, Julia A. Clarke分享 作者:Rodrigo 參考資料: Frey, E., Martill, D., and Buchy, M. (2003). A new crested ornithocheiri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northeastern Brazil and the unusual death of an unusual pterosaur. In: Buffetaut, E., and Mazin, J.-M. (eds.). Evolution and Palaeobiology of Pterosaurs.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217:56–63. Andres, B.; Clark, J.; Xu, X. (2014). "The Earliest Pterodactyloid and the Origin of the Group". Current Biology. 24 (9): 1011–6.
各位讀者對翼龍感興趣嗎?這種獨特的爬行動物與恐龍同屬一個時代,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因而廣受歡迎。在眾多翼龍中,又以無齒翼龍的知名度最高,擁有最多的週邊商品。然而,有一種翼龍,其外觀與無齒翼龍極為相似,宛如其仿製品,這種翼龍被稱作玩具翼龍。 玩具翼龍(學名:Ludodactylus sibbicki),是一類生活在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的翼龍,屬於古魔翼龍科。牠們的造型十分有趣,就像是在遊樂園或動物園禮品店販賣的翼龍玩具,擁有無齒翼龍標誌性的尖頭與古魔翼龍科特有的尖銳牙齒,看起來十分滑稽。發現者埃伯哈德·弗雷伊(Eberhard Frey)因其形似翼龍玩具,將其屬名命名為Ludodactylus,意為「玩具般的手指」,種名sibbicki則以畫家約翰·席彼克(John Sibbick)命名,以表彰其對古生物書籍的貢獻。 除了本身造型很獨特外,玩具翼龍的正模標本也很有意思。這個編號(SMNK PAL 3828)的標本背後有一個悲傷的小故事,這隻翼龍與一片絲蘭屬(Yucca)的植物葉片共同埋藏在一起。古生物學家推測,這隻可憐的翼龍在生前進食的時候,可能將絲蘭的葉子不小心吞下。由於玩具翼龍缺乏消化絲蘭葉片的能力,再加上葉片牢牢地糾纏在口腔內。最終導致這隻翼龍無法進食,被活活餓死。 雖然故事很悲傷,但玩具翼龍還是以其獨特的外觀與正模標本的特殊性,為古生物學研究提供了引人入勝的案例。目前,關於其分類歸屬,以及與巴西翼龍屬(Brasileodactylus)的親緣關係,仍存在諸多學術爭議。無論其最終分類如何,玩具翼龍的發現無疑為白堊紀生態研究增添了一段獨特的篇章。 圖(一)市售翼龍小玩具,Photocapy分享 圖(二)玩具翼龍生命復原圖,感謝FunkMonk (Michael B. H.)分享 圖(三)玩具翼龍現有骨骼展示圖,感謝Red Natters分享 圖(四)玩具翼龍正模標本(SMNK PAL 3828),感謝Zhiheng Li, Zhonghe Zhou, Julia A. Clarke分享 作者:Rodrigo 參考資料: Frey, E., Martill, D., and Buchy, M. (2003). A new crested ornithocheiri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northeastern Brazil and the unusual death of an unusual pterosaur. In: Buffetaut, E., and Mazin, J.-M. (eds.). Evolution and Palaeobiology of Pterosaurs.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217:56–63. Andres, B.; Clark, J.; Xu, X. (2014). "The Earliest Pterodactyloid and the Origin of the Group". Current Biology. 24 (9): 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