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個時代的故事
才疏學淺,至今才首次觀賞台灣名導侯孝賢的名作《悲情城市》,導演好會用畫外音說故事,讓觀眾活在這座城市裡面,感受歷史的脈動;另一方面,40年前製作團隊也許仍要顧慮台灣政府的紅線,需要採用較隱晦的方式表達政治禁忌
為了遷就不諳台語的朝偉,導演設定其角色為聾人,同時亦象徵那一個時代失語的台灣年青人:朝偉飾演的林家老么不似撈偏的兩位大哥,總是靜默地站在風雲之外拍照紀錄,清清白白、獨善其身,但旁觀者最後亦不能倖免被捲入時代的旋渦
雖然一直說「一個時代」,看到最後字幕寫著「1949年」,我才驚覺由日本天皇發表終戰廣播、到中華民國政府遷都台北,片中的時光只流逝了4年──才短短4年,怎麼像過了一輩子般漫長
P.S. 《悲》在港上映幾個月,依然七八成滿座,經典電影果然(相比新片更)大有市場;當初有點好奇電影標註是4K數碼版而不是修復版,再翻查網上資料,原來是為了保留當年以35mm菲林拍攝的質感,這個版本只經過重新調光及調音,難怪開頭的夜景清楚看見雜訊(笑)
看了一個時代的故事
才疏學淺,至今才首次觀賞台灣名導侯孝賢的名作《悲情城市》,導演好會用畫外音說故事,讓觀眾活在這座城市裡面,感受歷史的脈動;另一方面,40年前製作團隊也許仍要顧慮台灣政府的紅線,需要採用較隱晦的方式表達政治禁忌
為了遷就不諳台語的朝偉,導演設定其角色為聾人,同時亦象徵那一個時代失語的台灣年青人:朝偉飾演的林家老么不似撈偏的兩位大哥,總是靜默地站在風雲之外拍照紀錄,清清白白、獨善其身,但旁觀者最後亦不能倖免被捲入時代的旋渦
雖然一直說「一個時代」,看到最後字幕寫著「1949年」,我才驚覺由日本天皇發表終戰廣播、到中華民國政府遷都台北,片中的時光只流逝了4年──才短短4年,怎麼像過了一輩子般漫長
P.S. 《悲》在港上映幾個月,依然七八成滿座,經典電影果然(相比新片更)大有市場;當初有點好奇電影標註是4K數碼版而不是修復版,再翻查網上資料,原來是為了保留當年以35mm菲林拍攝的質感,這個版本只經過重新調光及調音,難怪開頭的夜景清楚看見雜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