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小豬仔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src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明明忙了一整天、待辦事項也劃掉好幾項,但深夜裡卻有種說不出的空虛和疲憊?

這幾年,我一直在優化我的數位工作流,從 GTD 到各種工具,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直到最近整合了幾本書:高效原力、上線時間管理術、好好休息之後,發現過去太專注在「時間管理」,卻忽略了真正影響產出品質的關鍵:精力。

當我開始把「精力」當作最重要的資源來管理後,整個系統才真正活了起來。不再是追求「做完」,而是追求「做好」,而且身心更舒暢。

我們可以這樣做:

1.思考一天下來的「能量地圖」

我不再把一天看成是等份的24小時,而是依能量狀態,切成三個時區:

* 專注時段 (精力高峰): 專心做最需要思考的核心任務。

* 輕鬆時段 (精力平緩): 處理會議、郵件、創意發想等。

* 充電時段 (精力修復): 徹底關機,深度休息。

先辨識出自己的能量節奏,把對的事情,放進對的時區,效率會高得驚人。

2. 為任務貼上「能量標籤」

除了專案、情境標籤外,我會為任務貼上 #專注#輕鬆 的標籤。

當我精神正好時,就篩選「#專注」任務來做;疲憊時,就做些「#輕鬆」的瑣事,讓你依狀態判斷下一步行動!

3. 建立工作與生活的「開/關機儀式」

最有感的一步!我為自己設定了:

* 晨間儀式: 搭配呼吸與早餐閱讀時間,為一天的工作「開機」。

* 關機儀式: 搭配Apple Watch的呼吸做簡單冥想,有意識地宣告「今天結束了」,讓大腦「關機」,不再把工作焦慮帶進睡眠。

這套系統的核心,其實就是承認自己不是機器。累了就該休息,而且要「有策略地休息」。

當你不再對休息感到罪惡,而是把它視為生產力的一環時,你才能真正找回工作的主導權,而不是被任務追著跑。

你呢?你是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或是有什麼獨特的休息方法?

歡迎一起留言討論喔!

VeinTRON-avatar-img
VeinTRON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小豬仔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src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明明忙了一整天、待辦事項也劃掉好幾項,但深夜裡卻有種說不出的空虛和疲憊?

這幾年,我一直在優化我的數位工作流,從 GTD 到各種工具,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直到最近整合了幾本書:高效原力、上線時間管理術、好好休息之後,發現過去太專注在「時間管理」,卻忽略了真正影響產出品質的關鍵:精力。

當我開始把「精力」當作最重要的資源來管理後,整個系統才真正活了起來。不再是追求「做完」,而是追求「做好」,而且身心更舒暢。

我們可以這樣做:

1.思考一天下來的「能量地圖」

我不再把一天看成是等份的24小時,而是依能量狀態,切成三個時區:

* 專注時段 (精力高峰): 專心做最需要思考的核心任務。

* 輕鬆時段 (精力平緩): 處理會議、郵件、創意發想等。

* 充電時段 (精力修復): 徹底關機,深度休息。

先辨識出自己的能量節奏,把對的事情,放進對的時區,效率會高得驚人。

2. 為任務貼上「能量標籤」

除了專案、情境標籤外,我會為任務貼上 #專注#輕鬆 的標籤。

當我精神正好時,就篩選「#專注」任務來做;疲憊時,就做些「#輕鬆」的瑣事,讓你依狀態判斷下一步行動!

3. 建立工作與生活的「開/關機儀式」

最有感的一步!我為自己設定了:

* 晨間儀式: 搭配呼吸與早餐閱讀時間,為一天的工作「開機」。

* 關機儀式: 搭配Apple Watch的呼吸做簡單冥想,有意識地宣告「今天結束了」,讓大腦「關機」,不再把工作焦慮帶進睡眠。

這套系統的核心,其實就是承認自己不是機器。累了就該休息,而且要「有策略地休息」。

當你不再對休息感到罪惡,而是把它視為生產力的一環時,你才能真正找回工作的主導權,而不是被任務追著跑。

你呢?你是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或是有什麼獨特的休息方法?

歡迎一起留言討論喔!

VeinTRON-avatar-img
VeinTRON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