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占庭前期,例如附圖的查士丁尼,皇帝頭銜依然常依循羅馬傳統,使用三大頭銜:「Augustus Imperator, Caesar」(奧古斯都,大統帥,凱薩),並且同時使用些希臘頭銜。但在希拉克略皇帝以後,這些拉丁文稱呼漸減,相反地希臘化的頭銜則開始成為主流。
最常聽到的字,首先是「巴西琉斯」(βασιλεύς)。這個字在古希臘時代就有了,而且並沒有這麼霸氣,單純只是「王」或是「首領」而已,古希臘典籍中,甚至會把迦太基的執政官都給叫做巴西琉斯。
再來則是對皇帝無上權力更指標性的稱呼,「αὐτοκράτωρ」。「αὐτο」就是英語「auto」的語源,有自我、自動等意涵。「κράτωρ」來自於「 κράτος」(kratos),意思是權威、權力、統治區域,直到今日現代希臘語的國家仍叫「κράτος」。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英語字,例如「貴族」(Aristocrat)和「官僚」(Bereaucrat)後面那個Crat都來自於這個字。「αὐτοκράτωρ」意思就是「在這個區域我獨立統治並且無人能壓制我」。
從「αὐτοκράτωρ」又在各個歐洲語言中,延伸出代表絕對君主的「Autocrat」、「Autocracy」等系列字眼,例如帝俄時代的俄國沙皇,就經常被指稱為「Autocrat」。
綜合來說,一個拜占庭皇帝可能會自稱「XXX以基督之名,為羅馬人的巴西琉斯與獨裁者」,中後期奧古斯都有時候會說一下,但大概沒那麼重要了。
&
圖片:查士丁尼一世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Mosaic of Justinianus I - Basilica San Vitale (Ravenna).jpg"
在拜占庭前期,例如附圖的查士丁尼,皇帝頭銜依然常依循羅馬傳統,使用三大頭銜:「Augustus Imperator, Caesar」(奧古斯都,大統帥,凱薩),並且同時使用些希臘頭銜。但在希拉克略皇帝以後,這些拉丁文稱呼漸減,相反地希臘化的頭銜則開始成為主流。
最常聽到的字,首先是「巴西琉斯」(βασιλεύς)。這個字在古希臘時代就有了,而且並沒有這麼霸氣,單純只是「王」或是「首領」而已,古希臘典籍中,甚至會把迦太基的執政官都給叫做巴西琉斯。
再來則是對皇帝無上權力更指標性的稱呼,「αὐτοκράτωρ」。「αὐτο」就是英語「auto」的語源,有自我、自動等意涵。「κράτωρ」來自於「 κράτος」(kratos),意思是權威、權力、統治區域,直到今日現代希臘語的國家仍叫「κράτος」。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英語字,例如「貴族」(Aristocrat)和「官僚」(Bereaucrat)後面那個Crat都來自於這個字。「αὐτοκράτωρ」意思就是「在這個區域我獨立統治並且無人能壓制我」。
從「αὐτοκράτωρ」又在各個歐洲語言中,延伸出代表絕對君主的「Autocrat」、「Autocracy」等系列字眼,例如帝俄時代的俄國沙皇,就經常被指稱為「Autocrat」。
綜合來說,一個拜占庭皇帝可能會自稱「XXX以基督之名,為羅馬人的巴西琉斯與獨裁者」,中後期奧古斯都有時候會說一下,但大概沒那麼重要了。
&
圖片:查士丁尼一世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Mosaic of Justinianus I - Basilica San Vitale (Ravenn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