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後我回台灣的次數從至少一年一次變得越來越少,不只因為自己解鎖了台式料理的新成就,也因誤打誤撞在法國人身上發現的些許台味解了點思鄉之情。
1. 吃著碗裡的談著鍋裡的
午膳時刻熱了前晚準備的便當,和同事一起坐下來品嚐,席間話題不外乎是八卦、家事、假期、美食(聊政治絕對會翻桌,打個預防針)。尤其聊到美食話題更是常常停不下來,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吃著便當裡的沙拉,嘴巴上卻回味著某家餐廳的起司鍋還是烤排。
吃著碗裡的談著鍋裡的,最終都會用 « C’est très français »總結這個奇妙的飯桌文化,也許這正是法國人讓家常菜變得更美味的魔法吧。
2. 去哪裡就該吃什麼
身為一個農產大國,法國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名產,加上法國人多半甜點胃,到哪裡都要去個麵包店品嚐特產。舉凡布列塔尼的奶油酥餅Kouign-amann、蒙特利馬爾的牛軋糖Nougart、波爾多的可麗露Canelé,里昂的粉紅杏仁糖派Praline,南法的卡利松糖Calisson等,台灣人直接告訴你要吃哪間廟口的芋頭酥哪個夜市的麵線糊;法國人除了跟你報好吃以外,去完當地也會買伴手禮帶回來分享。
3. 戰南北
我們在台灣吵北部粽南部粽,南北各自口味與做法的不同。在法國只要問做菜的時候加什麼油、怎麼調味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哪裡人了:北法人做菜加奶油不用錢,西南法的做法必須用鵝油,而真南法的部分就以橄欖油為大宗了。
雖然就目前為止在歐洲的味蕾體驗最台第一名還是葡萄牙,不過南法用橄欖油爆香紅蔥跟蒜瓣,不台嗎?
自疫情後我回台灣的次數從至少一年一次變得越來越少,不只因為自己解鎖了台式料理的新成就,也因誤打誤撞在法國人身上發現的些許台味解了點思鄉之情。
1. 吃著碗裡的談著鍋裡的
午膳時刻熱了前晚準備的便當,和同事一起坐下來品嚐,席間話題不外乎是八卦、家事、假期、美食(聊政治絕對會翻桌,打個預防針)。尤其聊到美食話題更是常常停不下來,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吃著便當裡的沙拉,嘴巴上卻回味著某家餐廳的起司鍋還是烤排。
吃著碗裡的談著鍋裡的,最終都會用 « C’est très français »總結這個奇妙的飯桌文化,也許這正是法國人讓家常菜變得更美味的魔法吧。
2. 去哪裡就該吃什麼
身為一個農產大國,法國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名產,加上法國人多半甜點胃,到哪裡都要去個麵包店品嚐特產。舉凡布列塔尼的奶油酥餅Kouign-amann、蒙特利馬爾的牛軋糖Nougart、波爾多的可麗露Canelé,里昂的粉紅杏仁糖派Praline,南法的卡利松糖Calisson等,台灣人直接告訴你要吃哪間廟口的芋頭酥哪個夜市的麵線糊;法國人除了跟你報好吃以外,去完當地也會買伴手禮帶回來分享。
3. 戰南北
我們在台灣吵北部粽南部粽,南北各自口味與做法的不同。在法國只要問做菜的時候加什麼油、怎麼調味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哪裡人了:北法人做菜加奶油不用錢,西南法的做法必須用鵝油,而真南法的部分就以橄欖油為大宗了。
雖然就目前為止在歐洲的味蕾體驗最台第一名還是葡萄牙,不過南法用橄欖油爆香紅蔥跟蒜瓣,不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