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和兒子在餐桌看書。晚風從窗縫吹進來,阿嬤在房裡睡著了,呼吸聲很輕,像風穿過門縫的聲音。
他幫我倒了一杯水,忽然問:「媽,你會怕死嗎?」
我看著那杯水,沒有立刻回答。
「不敢說不怕。」我慢慢開口,「因為我怕的,不是死這件事,而是——那一刻來的時候,我的心,還不能決定我的去處。」
他皺眉:「去處?」
「嗯。」我點點頭,「佛法教的是解脫道,不是死了就回到宇宙、回到大地、像雲回到天空那樣浪漫。真正的重點,是死前的準備——你的心能自主決定往生,退一步說,至少死的那天前所種下的善種子,能在那一刻發芽,而不是惡的種子。」
他安靜下來等我繼續。
「準備,不是寫好遺囑或收好東西,而是每天在心上做功課——
讓自己死時不被貪、瞋、癡牽走;
讓自己有力量記得自己的願;
讓自己不迷路,知道要往哪裡去。」
我看著他年輕的臉,忽然覺得這些話對他來說或許還太沉重。可是他沒有閃開,反而認真地望著我。
「所以,媽,你每天修行就是在準備這些?」
我笑了:「是啊,活著,就是為了死時能安住。這才是真正的解脫道,出離輪迴。」
我告訴兒子,前陣子我在填預立醫療的文件
「我不希望如果哪天我不能說話了,你們還要替我猜我想怎麼走。我自己先說清楚,也算是修行的一部分。我期待每日練習的準備,在我最無能的那一刻,為我起一點平靜的作用。所以我不想被任何侵入性的、多餘的醫療干擾我的安定。」
他沉默了一會兒,問我:「媽,你是真的想好了嗎?」
「想好了。」我說,「因為死不是結束,而是去處。我想盡量用清醒的心,選擇能幫助我安住的方式。但我怕你們當下太混亂、太愛我,所以誤以為生命徵象就是媽媽——或者明知道只是靠機器維持,插了一大堆管子,卻必須背負停止生命表徵的壓力。你們可能會誤以為,是你們結束了我的生命。其實,當身體已毀壞,心識早就換個載體繼續輪迴,或往生淨土了。真的不用!不要胡亂給自己自責,也不要逃避面對生命真相。」
我補充說:「我曾接觸過安寧病房的人,意識與身體即將分開的時候,所有的感官知覺會比平常敏銳百倍吧……外在看起來微弱,但感覺卻異常清楚。連蓋被子的動作太大,沒有碰到身體,都會讓他感到非常疼痛,更何況是插管呢?所以能不侵入,就放手吧!」
夜色沉下來,月光變得柔亮。
我心裡默默祈願——
願我的親人在最後一刻安然無懼;
願我的心識在最後一刻正念現前;
願兒子,也在生命裡早早學會準備,不是為了怕死,而是為了死時能走向光。
我轉頭看他,他正在看著我,眼神很安靜。
我知道,這堂哲學課,他已經記下了。
#我和我兒子的哲學課
這是一門沒有課本、沒有教室的課。
教室是我們的餐桌、散步的路上、日常的片刻停留
課本是生活裡的每一個真實時刻——
對話裡的疑問、佛法的啟發、生死的直面。
我問,他答;他問,我也答。
我們一起討論恐懼與願力、愛與放下,
不是為了找到「標準答案」,
而是為了在無常裡,學會怎麼活、怎麼走。
未完待續——
那天晚上,我和兒子在餐桌看書。晚風從窗縫吹進來,阿嬤在房裡睡著了,呼吸聲很輕,像風穿過門縫的聲音。
他幫我倒了一杯水,忽然問:「媽,你會怕死嗎?」
我看著那杯水,沒有立刻回答。
「不敢說不怕。」我慢慢開口,「因為我怕的,不是死這件事,而是——那一刻來的時候,我的心,還不能決定我的去處。」
他皺眉:「去處?」
「嗯。」我點點頭,「佛法教的是解脫道,不是死了就回到宇宙、回到大地、像雲回到天空那樣浪漫。真正的重點,是死前的準備——你的心能自主決定往生,退一步說,至少死的那天前所種下的善種子,能在那一刻發芽,而不是惡的種子。」
他安靜下來等我繼續。
「準備,不是寫好遺囑或收好東西,而是每天在心上做功課——
讓自己死時不被貪、瞋、癡牽走;
讓自己有力量記得自己的願;
讓自己不迷路,知道要往哪裡去。」
我看著他年輕的臉,忽然覺得這些話對他來說或許還太沉重。可是他沒有閃開,反而認真地望著我。
「所以,媽,你每天修行就是在準備這些?」
我笑了:「是啊,活著,就是為了死時能安住。這才是真正的解脫道,出離輪迴。」
我告訴兒子,前陣子我在填預立醫療的文件
「我不希望如果哪天我不能說話了,你們還要替我猜我想怎麼走。我自己先說清楚,也算是修行的一部分。我期待每日練習的準備,在我最無能的那一刻,為我起一點平靜的作用。所以我不想被任何侵入性的、多餘的醫療干擾我的安定。」
他沉默了一會兒,問我:「媽,你是真的想好了嗎?」
「想好了。」我說,「因為死不是結束,而是去處。我想盡量用清醒的心,選擇能幫助我安住的方式。但我怕你們當下太混亂、太愛我,所以誤以為生命徵象就是媽媽——或者明知道只是靠機器維持,插了一大堆管子,卻必須背負停止生命表徵的壓力。你們可能會誤以為,是你們結束了我的生命。其實,當身體已毀壞,心識早就換個載體繼續輪迴,或往生淨土了。真的不用!不要胡亂給自己自責,也不要逃避面對生命真相。」
我補充說:「我曾接觸過安寧病房的人,意識與身體即將分開的時候,所有的感官知覺會比平常敏銳百倍吧……外在看起來微弱,但感覺卻異常清楚。連蓋被子的動作太大,沒有碰到身體,都會讓他感到非常疼痛,更何況是插管呢?所以能不侵入,就放手吧!」
夜色沉下來,月光變得柔亮。
我心裡默默祈願——
願我的親人在最後一刻安然無懼;
願我的心識在最後一刻正念現前;
願兒子,也在生命裡早早學會準備,不是為了怕死,而是為了死時能走向光。
我轉頭看他,他正在看著我,眼神很安靜。
我知道,這堂哲學課,他已經記下了。
#我和我兒子的哲學課
這是一門沒有課本、沒有教室的課。
教室是我們的餐桌、散步的路上、日常的片刻停留
課本是生活裡的每一個真實時刻——
對話裡的疑問、佛法的啟發、生死的直面。
我問,他答;他問,我也答。
我們一起討論恐懼與願力、愛與放下,
不是為了找到「標準答案」,
而是為了在無常裡,學會怎麼活、怎麼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