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iVsJames的美股投資分享
avatar-avatar
MimiVsJame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src

三爺告訴聯準會主席Cook她被解雇了;但Cook表示: 他(三爺)沒有權力這麼做

Source: CNBC


1. 三爺宣布解雇聯準會理事Cook

三爺在 Truth Social 上公開表示,因Cook涉嫌在房貸文件中作出虛假陳述,他已「開除」她的職務,被視為對聯準會獨立性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升級。


2. Cook強硬回應:三爺無權解雇

Cook隨即聲明指出,「聯邦儲備法」限制總統只能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解職理事,而目前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她強調自己「不會辭職」,並繼續履行職責。


3. 爭議核心:房貸申請「虛假陳述」

三爺引用住房金融局局長普爾特的指控,稱Cook先在密西根州房產簽署主要居所文件,兩週後又在喬治亞州房產重複相同承諾,被質疑不實申報。司法部已展開調查,Cook目前未遭任何刑事起訴。


4. 法律戰即將展開

Cook已聘請名律師Abbe Lowell為其辯護,表明將採取法律行動阻止「非法解僱」。此案可能一路打到最高法院,以釐清總統是否有權單方面開除聯準會理事。


5. 政治反彈與後續影響

民主黨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批評三爺此舉是「獨裁式權力攫取」,公然違反《聯邦儲備法》,必須在法院推翻。若三爺維持解僱Cook,將使聯準會理事會逐漸由他任命的人佔多數,影響央行獨立性與貨幣政策走向。


法律端的爭議:

根據 1913 年《聯邦儲備法》,聯準會理事由總統提名、參議院同意任命,目的就是要讓貨幣政策不受政黨輪替的短期干擾。


雖然法律規定總統在「有正當理由(for cause)」的情況下可以解職,但並未明確界定原因的範圍。歷史上通常僅限於嚴重失職、貪瀆或瀆職,不能因為政策分歧就隨意撤換,以確保央行獨立性。

事實上,美國歷史上「從未」有總統成功解職過聯準會理事,即便是尼克森、雷根這類強勢總統也未跨過這條紅線。最高法院過去也多次判決,總統對獨立機構官員的解職權有限,尤其是像聯準會這種多席位、跨任期的獨立委員會,更享有高度保障。


這次 Lisa Cook 的案例,三爺指控她在房貸文件上有虛假陳述,如果最後被認定涉及詐欺或刑事犯罪,確實可能構成「正當理由」,但目前司法部僅是「調查」,並沒有任何起訴,因此僅憑政治指控並不足以支撐解職的合法性。

Cook 所強調「三爺沒有權力這樣做」其實有堅實的法律依據,因為只有法院認定她確實有不當行為時,總統才有解職的權利。


本次法律的途徑與可能的結果:

從法律與政治的角度來看,Lisa Cook 短期內不會立即下台。她已聘請重量級律師抗辯,而司法部目前僅在調查,尚未提出任何起訴,最有可能的發展是案件進入法院,經過數月拉鋸,最後甚至由最高法院來裁決。

這不會是一個快速落幕的事件,而會成為持續發酵的政治噪音。


對市場而言,最擔心的是央行獨立性遭到侵蝕,市場就會憂慮貨幣政策淪為政治工具。若解讀為制度被破壞、外資信心動搖,美元反而會因避險需求而走強。

至於股市,成長股可能因降息預期受惠而短線上漲,但整體市場卻同時承受制度風險的壓力,容易出現先漲後跌的高波動格局。


往中期來看,若法院支持三爺,後果將是百年罕見的衝擊,等同於總統可以左右聯準會理事會,央行獨立性將名存實亡。這種情況下,股市可能因更快的降息預期而短線衝高,但外資信心流失,中長期會反映在風險折價上,美股估值可能被下修。而黃金、比特幣等「去美元化」資產則有望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結論:

如果本案可能一路打到最高法院,以釐清總統是否有權單方面開除聯準會理事。那....三爺的勝算(贏面)應該就比較......BIG!!!


對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劇本一:法院推翻三爺(維護聯準會獨立性)

市場解讀:制度還撐得住,信心又修復

美股:大盤回穩,資金回流標普 500、QQQ 等主流指數,科技股恢復基本面交易,金融、工業等制度依賴型板塊受惠於信心穩定。

美元 :美元維持強勢地位,重新成為避險貨幣首選

黃金或替代資產:短線避險需求消退,黃金回檔整理,比特幣等風險性避險資產短期承壓


劇本二:法院支持三爺(央行獨立性瓦解)

市場解讀:總統能左右 Fed → 制度性中立性遭破壞

美股:

短線市場押注更快降息 → 科技股、成長股、垃圾債(high-yield)快速衝高

中期外資信心流失,美股估值出現制度折價,容易大幅回檔

美元:

美元失去部分避險屬性,進入結構性走弱,但美債信用風險溢價上升,長天期債不宜過度押注。

黃金或替代資產:黃金成最大贏家,制度風險推動避險需求,比特幣、加密貨幣等「去美元化資產」吸引新資金流入


LR-avatar-img
LR和其他 15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MimiVsJame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src

三爺告訴聯準會主席Cook她被解雇了;但Cook表示: 他(三爺)沒有權力這麼做

Source: CNBC


1. 三爺宣布解雇聯準會理事Cook

三爺在 Truth Social 上公開表示,因Cook涉嫌在房貸文件中作出虛假陳述,他已「開除」她的職務,被視為對聯準會獨立性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升級。


2. Cook強硬回應:三爺無權解雇

Cook隨即聲明指出,「聯邦儲備法」限制總統只能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解職理事,而目前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她強調自己「不會辭職」,並繼續履行職責。


3. 爭議核心:房貸申請「虛假陳述」

三爺引用住房金融局局長普爾特的指控,稱Cook先在密西根州房產簽署主要居所文件,兩週後又在喬治亞州房產重複相同承諾,被質疑不實申報。司法部已展開調查,Cook目前未遭任何刑事起訴。


4. 法律戰即將展開

Cook已聘請名律師Abbe Lowell為其辯護,表明將採取法律行動阻止「非法解僱」。此案可能一路打到最高法院,以釐清總統是否有權單方面開除聯準會理事。


5. 政治反彈與後續影響

民主黨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批評三爺此舉是「獨裁式權力攫取」,公然違反《聯邦儲備法》,必須在法院推翻。若三爺維持解僱Cook,將使聯準會理事會逐漸由他任命的人佔多數,影響央行獨立性與貨幣政策走向。


法律端的爭議:

根據 1913 年《聯邦儲備法》,聯準會理事由總統提名、參議院同意任命,目的就是要讓貨幣政策不受政黨輪替的短期干擾。


雖然法律規定總統在「有正當理由(for cause)」的情況下可以解職,但並未明確界定原因的範圍。歷史上通常僅限於嚴重失職、貪瀆或瀆職,不能因為政策分歧就隨意撤換,以確保央行獨立性。

事實上,美國歷史上「從未」有總統成功解職過聯準會理事,即便是尼克森、雷根這類強勢總統也未跨過這條紅線。最高法院過去也多次判決,總統對獨立機構官員的解職權有限,尤其是像聯準會這種多席位、跨任期的獨立委員會,更享有高度保障。


這次 Lisa Cook 的案例,三爺指控她在房貸文件上有虛假陳述,如果最後被認定涉及詐欺或刑事犯罪,確實可能構成「正當理由」,但目前司法部僅是「調查」,並沒有任何起訴,因此僅憑政治指控並不足以支撐解職的合法性。

Cook 所強調「三爺沒有權力這樣做」其實有堅實的法律依據,因為只有法院認定她確實有不當行為時,總統才有解職的權利。


本次法律的途徑與可能的結果:

從法律與政治的角度來看,Lisa Cook 短期內不會立即下台。她已聘請重量級律師抗辯,而司法部目前僅在調查,尚未提出任何起訴,最有可能的發展是案件進入法院,經過數月拉鋸,最後甚至由最高法院來裁決。

這不會是一個快速落幕的事件,而會成為持續發酵的政治噪音。


對市場而言,最擔心的是央行獨立性遭到侵蝕,市場就會憂慮貨幣政策淪為政治工具。若解讀為制度被破壞、外資信心動搖,美元反而會因避險需求而走強。

至於股市,成長股可能因降息預期受惠而短線上漲,但整體市場卻同時承受制度風險的壓力,容易出現先漲後跌的高波動格局。


往中期來看,若法院支持三爺,後果將是百年罕見的衝擊,等同於總統可以左右聯準會理事會,央行獨立性將名存實亡。這種情況下,股市可能因更快的降息預期而短線衝高,但外資信心流失,中長期會反映在風險折價上,美股估值可能被下修。而黃金、比特幣等「去美元化」資產則有望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結論:

如果本案可能一路打到最高法院,以釐清總統是否有權單方面開除聯準會理事。那....三爺的勝算(贏面)應該就比較......BIG!!!


對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劇本一:法院推翻三爺(維護聯準會獨立性)

市場解讀:制度還撐得住,信心又修復

美股:大盤回穩,資金回流標普 500、QQQ 等主流指數,科技股恢復基本面交易,金融、工業等制度依賴型板塊受惠於信心穩定。

美元 :美元維持強勢地位,重新成為避險貨幣首選

黃金或替代資產:短線避險需求消退,黃金回檔整理,比特幣等風險性避險資產短期承壓


劇本二:法院支持三爺(央行獨立性瓦解)

市場解讀:總統能左右 Fed → 制度性中立性遭破壞

美股:

短線市場押注更快降息 → 科技股、成長股、垃圾債(high-yield)快速衝高

中期外資信心流失,美股估值出現制度折價,容易大幅回檔

美元:

美元失去部分避險屬性,進入結構性走弱,但美債信用風險溢價上升,長天期債不宜過度押注。

黃金或替代資產:黃金成最大贏家,制度風險推動避險需求,比特幣、加密貨幣等「去美元化資產」吸引新資金流入


LR-avatar-img
LR和其他 15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