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接的其中一個案子,是幫一本 30 多萬字的小說,做歷史背景的審訂。感謝爾思出版的邀請,我們跟作者打磨了一年左右,這本承載了多人心血的小說《紙醉心迷》,終於在 今天,也就是 8 月 30 日上市了。
作者陸思良將故事場景設定在 1980 年代的中國上海,那是個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改革開放尚未全面展開的轉折點。政治的海嘯落幕後,無論是社會、家族或個人,都在時代創傷中摸索方向。小說細膩描繪了在與過往遺緒的持續角力下,人們內心的訴求與相互關係如何被形塑。
小說裡描述了許多文革前後上海的城市變遷、婚姻家庭與日常的「紅色生活史」。
當時城市裡的造反隊搶佔、強佔住房,跟原屋主同住在一個屋簷下。
紅色革命的浪潮下,連感情與婚姻紀錄會被攤在陽光下批鬥,無產階級將這些看成是違背革命與私人慾望的純淨,就算離婚與再婚的照著合法的程序走,但政治運動中往往成為箭靶,對當事人造成難以平復的侮辱與傷害。
已故香港作家李怡,也在《失敗者回憶錄》裡也提到,共產革命是讓一切都顛倒的時代,乾淨整潔與禮貌,被視為資產階級的習性,骯髒才是無產階級本色。
即使造反有理革命無罪的動盪逐漸走入歷史,人們開始恢復稍微有點「資本主義」的生活,主人公的家庭日常,逐漸有菸有酒有鐘錶有電話,但文革時期大力推廣,壟斷一切娛樂的革命「樣板戲」,並沒有就此走出人們的記憶,還繼續成為生活中的談資。
文革時期,所有的銀幕跟舞台上只能演出八種樣板戲,尤其是最經典的《紅燈記》。樣板戲裡的角色幾乎無人性可言,沒有配偶,少有愛情,革命裡只存在同志,不能有兒女私情。
例如《紅燈記》中的祖母、父親都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大家都是革命同志。樣板戲裡的主人公可以為了革命不吃不睡,沒有正常的親情,也沒有愛情,更沒有性生活。
為了審這本書我還把《紅燈記》找出來看,耐著性子欣賞一下紅色革命下的藝術表現方式還可以啦!但如果真實生活中只能看到八種戲劇,就只有八種,看到你想忘,但此生忘都忘不掉,那是甚麼樣的世界呢?
台灣也有很多人還在懷念只能讀國立殯儀館教科書的時代,知識與意識形態最單純、整齊又劃一,他們應該很能適應小說裡那種只有八齣樣板戲的生活。
投不同意罷免的多數人,應該都要來預習一下你們以後想過的日子,我想都在小說裡看得到。
去年接的其中一個案子,是幫一本 30 多萬字的小說,做歷史背景的審訂。感謝爾思出版的邀請,我們跟作者打磨了一年左右,這本承載了多人心血的小說《紙醉心迷》,終於在 今天,也就是 8 月 30 日上市了。
作者陸思良將故事場景設定在 1980 年代的中國上海,那是個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改革開放尚未全面展開的轉折點。政治的海嘯落幕後,無論是社會、家族或個人,都在時代創傷中摸索方向。小說細膩描繪了在與過往遺緒的持續角力下,人們內心的訴求與相互關係如何被形塑。
小說裡描述了許多文革前後上海的城市變遷、婚姻家庭與日常的「紅色生活史」。
當時城市裡的造反隊搶佔、強佔住房,跟原屋主同住在一個屋簷下。
紅色革命的浪潮下,連感情與婚姻紀錄會被攤在陽光下批鬥,無產階級將這些看成是違背革命與私人慾望的純淨,就算離婚與再婚的照著合法的程序走,但政治運動中往往成為箭靶,對當事人造成難以平復的侮辱與傷害。
已故香港作家李怡,也在《失敗者回憶錄》裡也提到,共產革命是讓一切都顛倒的時代,乾淨整潔與禮貌,被視為資產階級的習性,骯髒才是無產階級本色。
即使造反有理革命無罪的動盪逐漸走入歷史,人們開始恢復稍微有點「資本主義」的生活,主人公的家庭日常,逐漸有菸有酒有鐘錶有電話,但文革時期大力推廣,壟斷一切娛樂的革命「樣板戲」,並沒有就此走出人們的記憶,還繼續成為生活中的談資。
文革時期,所有的銀幕跟舞台上只能演出八種樣板戲,尤其是最經典的《紅燈記》。樣板戲裡的角色幾乎無人性可言,沒有配偶,少有愛情,革命裡只存在同志,不能有兒女私情。
例如《紅燈記》中的祖母、父親都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大家都是革命同志。樣板戲裡的主人公可以為了革命不吃不睡,沒有正常的親情,也沒有愛情,更沒有性生活。
為了審這本書我還把《紅燈記》找出來看,耐著性子欣賞一下紅色革命下的藝術表現方式還可以啦!但如果真實生活中只能看到八種戲劇,就只有八種,看到你想忘,但此生忘都忘不掉,那是甚麼樣的世界呢?
台灣也有很多人還在懷念只能讀國立殯儀館教科書的時代,知識與意識形態最單純、整齊又劃一,他們應該很能適應小說裡那種只有八齣樣板戲的生活。
投不同意罷免的多數人,應該都要來預習一下你們以後想過的日子,我想都在小說裡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