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GongGoSu說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Dr. Jacob Ham 曾對創傷是這樣註解-  當「我」不被完整的對待時,當「我」覺得不舒服、混淆、痛苦… 就可能出走… 所以療癒就是學著察覺並接受每個「我」,專注朝完整的我/全我(whole self) 一步步走回,就會慢慢找回拼綴完原本的我,愈來愈自在安心。


如果一個三歲的小孩常常被批評「你/妳怎麼這麼笨啊!」「長這麼胖」… 長大了他/她有個對自己嚴苛的我,每每跑出來評論每件他/她在做的事,但也有個公義我跑出來說「喂不要這樣!」或「批評是不好的。」


以上兩個我都是「我」的一部份,𤔡什麼會這樣呢?想想一直生活在愛批評的照護者怎麼生存呢?有個出走的我開始學會批評,那感覺是「我和媽媽一樣。」,「我和媽媽是同一邊的了!」(就可生存)所以他/她也這樣對待自己和別人。而另一個公義我出現了,出來幫自己出聲。


所以察覺並學著開始接受每個我。學專注安靜和每個我坐在一起,慢慢地和「我」的不舒服消失了,慢慢地把小小的我一個個接回家。

祝福我們大家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GongGoSu說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Dr. Jacob Ham 曾對創傷是這樣註解-  當「我」不被完整的對待時,當「我」覺得不舒服、混淆、痛苦… 就可能出走… 所以療癒就是學著察覺並接受每個「我」,專注朝完整的我/全我(whole self) 一步步走回,就會慢慢找回拼綴完原本的我,愈來愈自在安心。


如果一個三歲的小孩常常被批評「你/妳怎麼這麼笨啊!」「長這麼胖」… 長大了他/她有個對自己嚴苛的我,每每跑出來評論每件他/她在做的事,但也有個公義我跑出來說「喂不要這樣!」或「批評是不好的。」


以上兩個我都是「我」的一部份,𤔡什麼會這樣呢?想想一直生活在愛批評的照護者怎麼生存呢?有個出走的我開始學會批評,那感覺是「我和媽媽一樣。」,「我和媽媽是同一邊的了!」(就可生存)所以他/她也這樣對待自己和別人。而另一個公義我出現了,出來幫自己出聲。


所以察覺並學著開始接受每個我。學專注安靜和每個我坐在一起,慢慢地和「我」的不舒服消失了,慢慢地把小小的我一個個接回家。

祝福我們大家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