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在上一對一的教練課,這裡說的是健身教練。這週學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動作變化,覺得值得特別記下來~
單腿羅馬尼亞硬舉一直是我的弱項,尤其是拿槓鈴的時候,常常無法維持平衡。對我來說這很奇怪,因為在瑜伽裡的「英雄式」,其實動作型態很相似,但我卻能穩穩地慢下慢上。
教練幫我嘗試了幾個不同的方法:
1. 縮短行程:在我快要失去平衡前就踩回來,先感受腿後側發力。
2. 滑盤輔助:一開始不抬腳,只是把腳踩在滑盤上往後滑,再收回來;接著才進階到腳需要抬離地面。
3. 加入重量:在熟悉第2步驟後,再慢慢加上重量。
4. 踏牆版本:站在離牆三個腳掌的距離,後腳腳掌踩在牆上(膝蓋下方的位置,讓足踝可以有角度),雙手拿啞鈴,前腳膝蓋保持微彎,髖往後推再收回。
其中第4個方法讓我特別有感。
教練解釋,設計這個運動的原因是「覺得我的問題不在於維持平衡」,而是:
(一)我習慣把膝蓋打直,不熟悉在「膝蓋微彎」的狀態下出力。
(二)我的腿後側伸展度比較好,肌肉常處於拉長的狀態,相對於腿前側就會不平衡;而在「肌肉長度中等」的位置時,力量才會最大。
透過「後腳踏牆」,等於排除了平衡的干擾,也固定了骨盆,讓我能專心在腿後側的出力。再加上前腳保持微彎,練習屈髖、推髖、回正,身體就能更清楚記住「如何在膝蓋彎曲的情況下,使用腿後側發力站起來」。
做完這個版本後,我覺得腿後側真的被喚醒(超累 臀腿都要爆炸了),期待之後再回到單腳懸空的版本也更有控制感~
我一直有在上一對一的教練課,這裡說的是健身教練。這週學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動作變化,覺得值得特別記下來~
單腿羅馬尼亞硬舉一直是我的弱項,尤其是拿槓鈴的時候,常常無法維持平衡。對我來說這很奇怪,因為在瑜伽裡的「英雄式」,其實動作型態很相似,但我卻能穩穩地慢下慢上。
教練幫我嘗試了幾個不同的方法:
1. 縮短行程:在我快要失去平衡前就踩回來,先感受腿後側發力。
2. 滑盤輔助:一開始不抬腳,只是把腳踩在滑盤上往後滑,再收回來;接著才進階到腳需要抬離地面。
3. 加入重量:在熟悉第2步驟後,再慢慢加上重量。
4. 踏牆版本:站在離牆三個腳掌的距離,後腳腳掌踩在牆上(膝蓋下方的位置,讓足踝可以有角度),雙手拿啞鈴,前腳膝蓋保持微彎,髖往後推再收回。
其中第4個方法讓我特別有感。
教練解釋,設計這個運動的原因是「覺得我的問題不在於維持平衡」,而是:
(一)我習慣把膝蓋打直,不熟悉在「膝蓋微彎」的狀態下出力。
(二)我的腿後側伸展度比較好,肌肉常處於拉長的狀態,相對於腿前側就會不平衡;而在「肌肉長度中等」的位置時,力量才會最大。
透過「後腳踏牆」,等於排除了平衡的干擾,也固定了骨盆,讓我能專心在腿後側的出力。再加上前腳保持微彎,練習屈髖、推髖、回正,身體就能更清楚記住「如何在膝蓋彎曲的情況下,使用腿後側發力站起來」。
做完這個版本後,我覺得腿後側真的被喚醒(超累 臀腿都要爆炸了),期待之後再回到單腳懸空的版本也更有控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