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 林鴻森先生:一輛小山貓,慈悲忘我』
在我們這個喧囂、躁動的時代,常常會忘記,真正的英雄,其實就在那些不起眼、日常的角落裡。
他們沒有閃亮的光環,沒有高亢的口號,
他們只是安安靜靜地,
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擔、去完成一份對愛的實踐。
林鴻森先生,一個我們多數人從未聽聞的名字。
他是桃園一家小小的重工具機行的老闆,四十八歲,日常生活是和他的兒子、姪子日復一日地在油污與汗水中,為一家人的生計打拼。
這是多麼樸實的生命啊!
就像我們身邊許多用肩膀扛起家庭的父親一樣。
他們的汗水,不只是為了換取金錢,
更是為了換取一份安穩、一份尊嚴。
然而,就是這樣一份尋常,
在九月底花蓮那場令人心驚的災難面前,
忽然迸發出了不尋常的光芒。
馬太鞍水災導致兩千戶災民流離失所,
那畫面,是生命的脆弱,也是文明的殘缺。
當許多人還在遙遠地觀望、嘆息時,
林鴻森先生,他心中那一念慈悲,已經悄然升起。
他沒有遲疑,沒有多餘的計算,
隔天他就和姪子開著車,
載著兩臺笨重卻充滿力量的工具機「小山貓」,
風塵僕僕地趕赴花蓮。
一臺小山貓,抵過數十人力。
那是工具的力量,更是心意的重量。
在抵達災區後,他沒有退縮,以重工具衝向了最需要的地方。汙泥如此深重,那是災難留下的瘡疤,也是細菌潛伏的暗影。
一不小心,足部因銳物刺傷而疼痛腫脹。
那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是生命在沉吟。
但他沒有聽從。
從桃園到花蓮的路途何其艱難,
這兩臺小山貓,承載了他所有的承諾。
他不想撤,他不能撤。簡單的清理包紮後,他再次坐上那轟鳴的鐵甲,讓小山貓的鏟斗,繼續承載起災區的希望。
那份強忍,是多麼令人心疼的沉默啊!
左腳發炎、腫脹,但他依然堅持,直到救災的第八天,直到身體再也無法負荷,才終於打出了那通呼喚救護車的電話。
但是病菌的感染,已無情地吞噬了這位凡人英雄。
從花蓮到林口,從希望到絕望,
在中秋夜,這個最講究團圓的明月夜,
林鴻森先生,他告別了他最愛的家人,
告別了他心繫的災民,安靜地與世長辭。
他不是死於洪水災難,
而是死於那汙泥裡看不見的微小病菌危害。
這多麼像一種隱喻:
我們以為外在的巨大災難是生命最大的威脅,
殊不知有些人無私的奉獻犧牲,
常常來自那些一開始不為人知、無聲的付出與消耗。
林鴻森先生的生命,
或許就像他那臺小山貓一樣,
看似粗獷、笨重,可是卻在最關鍵的時刻,
展現了最溫柔、最無私的力量。
如是,渾然忘我而行布施
林鴻森先生真是菩薩!
最終,他走了。悄然無聲。
生命有盡頭,但他的愛,
他那份「一善念起,便以汗水與工具為世間剷平傷痛」的大愛,會永遠地留在那片被他奮力守護的土地上。
這份愛,比明月更清淨,比工具機更堅實。
愛會留下。
下回經過花蓮光復的馬太鞍
我們會再次在心裡想起:
那兩臺從桃園趕來的小山貓,
曾經在花蓮的泥濘中,
留下了林鴻森先生最深、最美的足跡。
#馬太鞍水災
#林鴻森
#小山貓
#敗血性休克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行布施
#真是菩薩
『悼念 林鴻森先生:一輛小山貓,慈悲忘我』
在我們這個喧囂、躁動的時代,常常會忘記,真正的英雄,其實就在那些不起眼、日常的角落裡。
他們沒有閃亮的光環,沒有高亢的口號,
他們只是安安靜靜地,
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擔、去完成一份對愛的實踐。
林鴻森先生,一個我們多數人從未聽聞的名字。
他是桃園一家小小的重工具機行的老闆,四十八歲,日常生活是和他的兒子、姪子日復一日地在油污與汗水中,為一家人的生計打拼。
這是多麼樸實的生命啊!
就像我們身邊許多用肩膀扛起家庭的父親一樣。
他們的汗水,不只是為了換取金錢,
更是為了換取一份安穩、一份尊嚴。
然而,就是這樣一份尋常,
在九月底花蓮那場令人心驚的災難面前,
忽然迸發出了不尋常的光芒。
馬太鞍水災導致兩千戶災民流離失所,
那畫面,是生命的脆弱,也是文明的殘缺。
當許多人還在遙遠地觀望、嘆息時,
林鴻森先生,他心中那一念慈悲,已經悄然升起。
他沒有遲疑,沒有多餘的計算,
隔天他就和姪子開著車,
載著兩臺笨重卻充滿力量的工具機「小山貓」,
風塵僕僕地趕赴花蓮。
一臺小山貓,抵過數十人力。
那是工具的力量,更是心意的重量。
在抵達災區後,他沒有退縮,以重工具衝向了最需要的地方。汙泥如此深重,那是災難留下的瘡疤,也是細菌潛伏的暗影。
一不小心,足部因銳物刺傷而疼痛腫脹。
那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是生命在沉吟。
但他沒有聽從。
從桃園到花蓮的路途何其艱難,
這兩臺小山貓,承載了他所有的承諾。
他不想撤,他不能撤。簡單的清理包紮後,他再次坐上那轟鳴的鐵甲,讓小山貓的鏟斗,繼續承載起災區的希望。
那份強忍,是多麼令人心疼的沉默啊!
左腳發炎、腫脹,但他依然堅持,直到救災的第八天,直到身體再也無法負荷,才終於打出了那通呼喚救護車的電話。
但是病菌的感染,已無情地吞噬了這位凡人英雄。
從花蓮到林口,從希望到絕望,
在中秋夜,這個最講究團圓的明月夜,
林鴻森先生,他告別了他最愛的家人,
告別了他心繫的災民,安靜地與世長辭。
他不是死於洪水災難,
而是死於那汙泥裡看不見的微小病菌危害。
這多麼像一種隱喻:
我們以為外在的巨大災難是生命最大的威脅,
殊不知有些人無私的奉獻犧牲,
常常來自那些一開始不為人知、無聲的付出與消耗。
林鴻森先生的生命,
或許就像他那臺小山貓一樣,
看似粗獷、笨重,可是卻在最關鍵的時刻,
展現了最溫柔、最無私的力量。
如是,渾然忘我而行布施
林鴻森先生真是菩薩!
最終,他走了。悄然無聲。
生命有盡頭,但他的愛,
他那份「一善念起,便以汗水與工具為世間剷平傷痛」的大愛,會永遠地留在那片被他奮力守護的土地上。
這份愛,比明月更清淨,比工具機更堅實。
愛會留下。
下回經過花蓮光復的馬太鞍
我們會再次在心裡想起:
那兩臺從桃園趕來的小山貓,
曾經在花蓮的泥濘中,
留下了林鴻森先生最深、最美的足跡。
#馬太鞍水災
#林鴻森
#小山貓
#敗血性休克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行布施
#真是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