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眾生皆苦
不只是佛經裡的一句話,而是一種真實的體會。
體會到那一刻,街上的人、職場裡的同事、家裡的親人,甚至過去傷過我的人,
都像被同一層霧籠罩著——各自努力、各自心酸。
那種感覺,有一種深層的悲傷。
好像終於理解,為什麼佛陀說「覺悟」的第一步,是看見苦。
我才發現,我並不是害怕痛苦本身,
而是害怕「承認自己在痛」。
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堅強、理性、懂事,
但那些假裝沒事的瞬間,其實會讓痛更深。
當心不再否認苦,它就開始鬆動。
這句話,不只是理解上的轉折,而是一種靈魂的鬆口氣。
當我不再推開那些不舒服的情緒,
反而能在其中感受到一絲柔軟——
原來苦裡也藏著慈悲的種子。
於是我開始練習,不急著轉念,也不急著修。
就靜靜地看著一切:
看著那些焦慮的人、抱怨的人、害怕的人——包括我自己。
慢慢地,心不再想要「解決」什麼,
而是願意「陪伴」這些苦,
像對待一個受傷的小孩那樣。
我想,也許這就是修行最溫柔的樣子吧。
不是離開苦,而是學會與苦共處。
當我們願意這樣看見、這樣陪伴,
苦就不再那麼可怕。
這篇文章,是寫給那個總覺得「自己應該更堅強」的楊佳期。
——其實,不需要。
承認自己會痛,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原來眾生皆苦
不只是佛經裡的一句話,而是一種真實的體會。
體會到那一刻,街上的人、職場裡的同事、家裡的親人,甚至過去傷過我的人,
都像被同一層霧籠罩著——各自努力、各自心酸。
那種感覺,有一種深層的悲傷。
好像終於理解,為什麼佛陀說「覺悟」的第一步,是看見苦。
我才發現,我並不是害怕痛苦本身,
而是害怕「承認自己在痛」。
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堅強、理性、懂事,
但那些假裝沒事的瞬間,其實會讓痛更深。
當心不再否認苦,它就開始鬆動。
這句話,不只是理解上的轉折,而是一種靈魂的鬆口氣。
當我不再推開那些不舒服的情緒,
反而能在其中感受到一絲柔軟——
原來苦裡也藏著慈悲的種子。
於是我開始練習,不急著轉念,也不急著修。
就靜靜地看著一切:
看著那些焦慮的人、抱怨的人、害怕的人——包括我自己。
慢慢地,心不再想要「解決」什麼,
而是願意「陪伴」這些苦,
像對待一個受傷的小孩那樣。
我想,也許這就是修行最溫柔的樣子吧。
不是離開苦,而是學會與苦共處。
當我們願意這樣看見、這樣陪伴,
苦就不再那麼可怕。
這篇文章,是寫給那個總覺得「自己應該更堅強」的楊佳期。
——其實,不需要。
承認自己會痛,本身就是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