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rc


1. 關注競爭(competition)


 「你會發現太多人關注在短期的訂單、供需、新產品發佈、政府政策、總體經濟…並且認為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股票和產業的評價倍數(valuation multiple)。這樣的認知以我的經驗來說,是有問題的,你該關注最多的是 competition,不論是來自既有對手還是替代品,上面其他談到的因素往往只是 competition 加劇或減緩的催化劑,也只有 competition 會直接影響到自由現金流的評估,進而影響到評價倍數。」


2. 記得搭基本面動能(fundamental momentum)的順風車


「做完一間產品、商業模式、供需與競爭分析研究後,在出手做交易前,我會喜歡(1)營收獲利 YoY 甚至 QoQ 加速成長的公司;(2)賣方分析師未來 12 個月營收獲利預估持續上修的公司;(3)歷史營業利益/淨利率持續改善的公司。」


「但這些東西一點都不神奇。你有在弄因子投資吧?其實這些都是 Robert Novy-Marx 及後續factor zoo 研究基本面動能(fundamental momentum)的範疇。了解這點,你會發現坊間很多所謂基本面投資達人,特別是做波段的,多半自以為找到投資聖杯 or Alpha whatever…的情況下,實際上只是用到了早已系統化的基本面動能。」


「關鍵還是在更前面的質性研究,那些比較有可能是 AI 做不好的地方。但記住喔,只是比較有可能做不好而已。」


3. 當心多數人認為「傳統智慧」失效的時候


「通常到牛市尾巴的時候,你會開始發現有許多人跳出來說『這次不一樣』,質疑某些投資的傳統智慧或是發明一些有創意的評價/估值方法,甚至開始用神奇的『調整後會計方法』算出獲利。當然我也不是什麼食古不化的價值投資老人,有些新的科技、生產力的提升確實讓有競爭力科技公司的潛在獲利能力顯著提升,進而影響到長線的獲利預估以及評價/估值。」


「但投資的原理並沒有改變,企業的隱含價值依舊是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估值依然是在不同標的的機會成本中思考,如果你要把『這次不一樣』納入投資框架,那應該是去調整參數,而不是把整套投資原理改寫。」

JA-avatar-img
JA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rc


1. 關注競爭(competition)


 「你會發現太多人關注在短期的訂單、供需、新產品發佈、政府政策、總體經濟…並且認為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股票和產業的評價倍數(valuation multiple)。這樣的認知以我的經驗來說,是有問題的,你該關注最多的是 competition,不論是來自既有對手還是替代品,上面其他談到的因素往往只是 competition 加劇或減緩的催化劑,也只有 competition 會直接影響到自由現金流的評估,進而影響到評價倍數。」


2. 記得搭基本面動能(fundamental momentum)的順風車


「做完一間產品、商業模式、供需與競爭分析研究後,在出手做交易前,我會喜歡(1)營收獲利 YoY 甚至 QoQ 加速成長的公司;(2)賣方分析師未來 12 個月營收獲利預估持續上修的公司;(3)歷史營業利益/淨利率持續改善的公司。」


「但這些東西一點都不神奇。你有在弄因子投資吧?其實這些都是 Robert Novy-Marx 及後續factor zoo 研究基本面動能(fundamental momentum)的範疇。了解這點,你會發現坊間很多所謂基本面投資達人,特別是做波段的,多半自以為找到投資聖杯 or Alpha whatever…的情況下,實際上只是用到了早已系統化的基本面動能。」


「關鍵還是在更前面的質性研究,那些比較有可能是 AI 做不好的地方。但記住喔,只是比較有可能做不好而已。」


3. 當心多數人認為「傳統智慧」失效的時候


「通常到牛市尾巴的時候,你會開始發現有許多人跳出來說『這次不一樣』,質疑某些投資的傳統智慧或是發明一些有創意的評價/估值方法,甚至開始用神奇的『調整後會計方法』算出獲利。當然我也不是什麼食古不化的價值投資老人,有些新的科技、生產力的提升確實讓有競爭力科技公司的潛在獲利能力顯著提升,進而影響到長線的獲利預估以及評價/估值。」


「但投資的原理並沒有改變,企業的隱含價值依舊是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估值依然是在不同標的的機會成本中思考,如果你要把『這次不一樣』納入投資框架,那應該是去調整參數,而不是把整套投資原理改寫。」

JA-avatar-img
JA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