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白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rc
src

今天在《聯合早報》看到一篇來自大學生評論園地的文章,標題是:《看見「後台」旅遊敘事中的居民日常》。標題不長,但一眼就讓人停下來想多看一點。這位年輕作者在去年大三赴京都大學交換期間,特地跑去了一趟被譽為「藝術朝聖地」的日本香川縣直島。


說到直島,最醒目的就是草間彌生那顆巨大的黃色波點南瓜,還有林立於海岸、山間的現代美術館群,無論是地中美術館還是Benesse House,每一處都極具設計感、話題性、絕對的「打卡價值」。但作者選擇了不一樣的視角。


作者沒有一股腦地衝向這些人氣景點,而是繞道進入了一家比較少人知道的「瀨戶內資料館」——一間由在地居民、文化工作者與藝術家共同打造的小型展館。這裡展示的不是高冷藝術,而是樸素真實的日常故事——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一份手寫菜單、一段記錄老奶奶編織竹簍的影片,還有一本記錄社區變遷的手札。


作者說自己被深深吸引。因為,那些不起眼的小物、平凡的畫面,讓作者第一次真正看見了「旅遊地」背後,活生生、有溫度、有靈魂的居民生活。


這讓我也開始反思——我們常常旅行,喜歡打卡、拍照、蒐集名勝古蹟,但我們真的有去「看見」當地人的生活嗎?還是我們只是匆匆略過他們的日常,只記得南瓜、紅磚、夜景和摩天輪?


作者舉例新加坡很貼切。我們所看到的「前台」新加坡,是那個一塵不染、秩序井然、經濟發達的國際都市,但如果真要理解新加坡的靈魂,那可能要走進小販中心、住進樸實的組屋區、穿著人字拖在濕巴剎買菜、點一杯濃郁的老伴豆漿、咬一口多汁的葉子媚大肉包,或在某個周末與當地朋友聚餐,來一盤香辣撲鼻的辣椒螃蟹。


這樣的旅遊,不只是看風景,而是進入風景裡,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這樣的旅行,不只是觀察文化,而是讓文化滲入你的皮膚、味覺、情緒,甚至日常習慣裡。


再想想我常去的中國,總是去那幾個摩天高樓林立的沿海城市,繁華卻有點無感,連各地水鄉的古鎮都愈來愈像。全世界的發達都市其實都差不多:星巴克、優衣庫、外賣App與城市地鐵的聲音幾乎一模一樣。但如果有機會走進內陸小鎮、農村村落,聽老人講方言、看農夫插秧、參加一場鄉村廟會、吃各地早上的早市早餐,那才可能觸碰到中國那龐大文化脈絡。


說到這裡,真的超想有一天,能夠到不同國家的「後台」生活一段時間,哪怕只有一兩個月,成為那裡真正的居民,過上一段樸實卻真實的生活。


你呢?你最想成為哪裡的居民?想要體驗多久?有機會,一起去走走!^^


圖片來源:Beauty美人圈

Elyes | 艾莉絲-avatar-img
Elyes | 艾莉絲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rc
src

今天在《聯合早報》看到一篇來自大學生評論園地的文章,標題是:《看見「後台」旅遊敘事中的居民日常》。標題不長,但一眼就讓人停下來想多看一點。這位年輕作者在去年大三赴京都大學交換期間,特地跑去了一趟被譽為「藝術朝聖地」的日本香川縣直島。


說到直島,最醒目的就是草間彌生那顆巨大的黃色波點南瓜,還有林立於海岸、山間的現代美術館群,無論是地中美術館還是Benesse House,每一處都極具設計感、話題性、絕對的「打卡價值」。但作者選擇了不一樣的視角。


作者沒有一股腦地衝向這些人氣景點,而是繞道進入了一家比較少人知道的「瀨戶內資料館」——一間由在地居民、文化工作者與藝術家共同打造的小型展館。這裡展示的不是高冷藝術,而是樸素真實的日常故事——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一份手寫菜單、一段記錄老奶奶編織竹簍的影片,還有一本記錄社區變遷的手札。


作者說自己被深深吸引。因為,那些不起眼的小物、平凡的畫面,讓作者第一次真正看見了「旅遊地」背後,活生生、有溫度、有靈魂的居民生活。


這讓我也開始反思——我們常常旅行,喜歡打卡、拍照、蒐集名勝古蹟,但我們真的有去「看見」當地人的生活嗎?還是我們只是匆匆略過他們的日常,只記得南瓜、紅磚、夜景和摩天輪?


作者舉例新加坡很貼切。我們所看到的「前台」新加坡,是那個一塵不染、秩序井然、經濟發達的國際都市,但如果真要理解新加坡的靈魂,那可能要走進小販中心、住進樸實的組屋區、穿著人字拖在濕巴剎買菜、點一杯濃郁的老伴豆漿、咬一口多汁的葉子媚大肉包,或在某個周末與當地朋友聚餐,來一盤香辣撲鼻的辣椒螃蟹。


這樣的旅遊,不只是看風景,而是進入風景裡,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這樣的旅行,不只是觀察文化,而是讓文化滲入你的皮膚、味覺、情緒,甚至日常習慣裡。


再想想我常去的中國,總是去那幾個摩天高樓林立的沿海城市,繁華卻有點無感,連各地水鄉的古鎮都愈來愈像。全世界的發達都市其實都差不多:星巴克、優衣庫、外賣App與城市地鐵的聲音幾乎一模一樣。但如果有機會走進內陸小鎮、農村村落,聽老人講方言、看農夫插秧、參加一場鄉村廟會、吃各地早上的早市早餐,那才可能觸碰到中國那龐大文化脈絡。


說到這裡,真的超想有一天,能夠到不同國家的「後台」生活一段時間,哪怕只有一兩個月,成為那裡真正的居民,過上一段樸實卻真實的生活。


你呢?你最想成為哪裡的居民?想要體驗多久?有機會,一起去走走!^^


圖片來源:Beauty美人圈

Elyes | 艾莉絲-avatar-img
Elyes | 艾莉絲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