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裡三年,
像一封寄給未來的信。
今天無意識的翻開它,
有一段文字印入眼簾:
「即使是那些你認為錯到難以啟齒的事情,
在上天看來也是微不足道,只是你自己自由意志的呈現,
你不用因此覺得羞愧,愛自己,停止批判自己,
接受每個人都會犯錯的事實,勇敢面對自己的傷口,
找出傷口被製造的原因。
只有找到了,一個人的傷口才會癒合,
也才能用更寬廣的心面對所有的人事物。」
眼睛有點模糊。
三年前的我,只看了這些文字的字面;
現在的我,終於懂了它的重量。
這麼多年,我一再被同樣的念頭牽著走——
害怕承擔責任、抗拒不如己意的結果、
拼命想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被信任。
直到這次重讀,才發現:
原來那股恐懼,不是命運的安排,
是我自己的念頭造出來的牢籠。
讀完全書我再度鼻酸,
不是悲傷,而是心終於鬆了。
原來回家的路,
不是找到出口,
而是放下對自己的審判。
我終於願意抱住那個努力、犯錯、
又始終想被理解的自己。
她,一直都在等我。
——原來,回家的方向,一直都在心裡。

那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裡三年,
像一封寄給未來的信。
今天無意識的翻開它,
有一段文字印入眼簾:
「即使是那些你認為錯到難以啟齒的事情,
在上天看來也是微不足道,只是你自己自由意志的呈現,
你不用因此覺得羞愧,愛自己,停止批判自己,
接受每個人都會犯錯的事實,勇敢面對自己的傷口,
找出傷口被製造的原因。
只有找到了,一個人的傷口才會癒合,
也才能用更寬廣的心面對所有的人事物。」
眼睛有點模糊。
三年前的我,只看了這些文字的字面;
現在的我,終於懂了它的重量。
這麼多年,我一再被同樣的念頭牽著走——
害怕承擔責任、抗拒不如己意的結果、
拼命想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被信任。
直到這次重讀,才發現:
原來那股恐懼,不是命運的安排,
是我自己的念頭造出來的牢籠。
讀完全書我再度鼻酸,
不是悲傷,而是心終於鬆了。
原來回家的路,
不是找到出口,
而是放下對自己的審判。
我終於願意抱住那個努力、犯錯、
又始終想被理解的自己。
她,一直都在等我。
——原來,回家的方向,一直都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