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n cover

菁式記錄

4會員數
57內容數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Barbie》開頭用了「2001 太空漫遊」的梗,原來是猩猩換成玩娃娃的小女孩。在沒有芭比前,娃娃是小女孩在遊戲中用來扮演「媽媽」的角色。泳裝芭比從天而降,刷新小女孩的﹙玩具﹚世界觀,小女孩們大受啟發把手上的娃娃都砸碎了,迎接新的泳裝芭比神降臨。這段開頭讓我忍不住笑出來,真的太有創意了。

話說回來,芭比娃娃變成小女孩﹙可能還有一些小男孩﹚的人生新指標,這也讓玩芭比的孩子們會認為它代表女性完美的形象。對孩子們來說,玩具不只是玩,還在幫助他們建構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你有沒有想過大人也能透過玩具來重返童年的幻想世界呢?這部《Barbie》的電影就實現了這一點,把我們帶進一個充滿冒險的精神世界。

「你們有想過死亡嗎?」
越過彩虹展開女性的英雄之路



芭比﹙Stereotypical Barbie,瑪格羅比飾演﹚住在 Barbie Land,這裡充滿明亮的粉紅色。現實世界跟 Barbie Land 比較,顯得單調灰暗。房子採完全透視沒有牆,芭比一早起來要先跟全世界的芭比肯尼們打招呼,吃著空氣做的早餐,洗著空氣澡,去衣櫃換上配置好的衣物……,到這裡你有沒有開始覺得怪怪的?因為這是小孩視角的玩具世界。

回想你看過的小孩,他們世界是不是多少像這樣:能吸引他們的玩具顏色總是很鮮亮的顏色,一起床就要跟全世界打招呼﹙通常他們的「全世界」就是住一起的家人﹚,他們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自己醒了;遊戲時模擬自己所見的大人世界,假裝吃空氣﹙電影裡是早餐的咖啡貝果﹚,用想像力扮演各種角色﹙像是可以做不同職業的芭比﹚。

來源網路

來源網路

《Barbie》裡的芭比穿著粉格洋裝,站在屋頂向大家揮手致意。美國最有名的第一部由女性擔任冒險故事的《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主角桃樂絲就是穿藍格洋裝。Barbie Land 裡電影院外牆也貼著《綠野仙蹤》的海報,背後還埋了黃磚路﹙Yellow brick road﹚,這是桃樂絲被指點前往翡翠城的路Barbie Land 的彩虹門,讓我想起了《綠野仙蹤》中的彩虹與桃樂絲唱的主題曲 Over the Rainbow,越過彩虹夢想就會實現,真的是有趣又寓意深刻。

桃樂絲與小狗托托因為一場龍捲風被吹到奧茲王國,她們需要想辦法回家。而芭比遇到的人生龍捲風更加真實:她開始了與死亡有關的疑惑,隔天還發現自己有起床口臭、橘皮組織與扁平足。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橘皮組織和平板足,開始對死亡感到疑惑……這聽起來像是芭比遇到了中年危機?在人生的四個階段:童年、少年、中年、老年裡,為什麼人到中年會有中年危機?人到了中年會發現「人生」跟自己想的不一樣,面臨到青春逝去,外表、體力與健康的流逝像跳崖,而這種失去的焦慮感會讓人聯想到死亡,想要做些什麼來改變自己的焦慮與憂鬱。芭比娃娃本身是無機物,外貌永遠停留在少年,不會中年也不會死亡。它們被工廠製造,做為商品販售,只有有生命的生物才會面臨老跟死亡。

芭比怎麼會有中年危機呢?我想這裡談是女性精神上的中年危機。
根據研究顯示女性被認為擁有比男性更大機會有中年危機。從發現自己扁平足開始,這時電影裡芭比已經不穿粉格洋裝與戴粉色大貝殼耳環飾品,她要找到造成她改變的原因。

怪芭比﹙Weird Barbie﹚拿出高跟鞋與勃肯鞋對經典芭比說:「我是讓妳以為有選擇」。讓我想到在少年時期,你會認為人生有很多選擇,是生命的加法,到了中年你會遇到生命的減法,以為自己還有選擇不要的機會,但真正的事實是你只能在兩者間做選擇,而「有選擇」其實是假的。冒險是你奮力一博的行動,因為冒險才會對自己人生有新的視角,同時還會帶來新的故事與轉機,故事裡出現隱藏角色能解鎖你的人生困惑,就像故事前半部的隱藏角色芭比玩家,這時變成解鎖的關鍵。

關於內心深處的疑問
自我接納與社會認同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在找芭比玩家的過程,芭比與肯尼在現實世界裡遇到新事物,肯尼(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飾)學會了現實世界怎麼制定對男性有用的遊戲規則,而芭比被青少女莎夏海 K 一頓後發現人生好難,在公車站感受流淚並思考下一步怎麼走。見到了老奶奶,芭比對老奶奶說「你好美」,老奶奶回答芭比「我知道」。有人認為這段該刪除,但這一段對話非常重要,恰恰回答了《Barbie》前半段芭比對外貎焦慮中年危機的人生疑惑,前半段談到的是「我不像以前的自己完美怎麼辦?」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產生的自我懷疑,這次由芭比代言。

誰能回答女性內心深處的人生疑惑?或許能回答者是已經走過中年危機的女性。「你好美」代表是自我接納,不再糾結青春的外在,是展現女性另一種美。在現實世界裡讓芭比脫離危險給予啟發的關鍵人物,如公車站老奶奶,或是指引秘道的芭比創始人,都是資深女性扮演「智者」角色指引芭比的方向。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芭比闖盪美泰兒時,遇到了美泰兒的高層經營者。這段大大嘲諷了職場裡的性別歧視。經營高層清一色是男性,當芭比詢問是否有女性擔任高層時,飾演「美泰兒 CEO」的威爾法洛﹙Will Ferrell﹚卻說,「美泰兒」已經有 2 位女性任職高層過,還有「我也是媽媽的小孩」、「我們﹙在場男性高層﹚都愛女人」等言論。直接打臉美泰兒號稱芭比可以在各行各業工作並做得很好,芭比可以妳也可以的口號。
CEO 這個角色由威爾法洛演出商人超好笑,充滿層次既衝突又調和,他代表了各種新舊價值觀的衝突,像是當芭比表示想追求自主性時,CEO 試圖控制芭比,把她哄進包裝盒內,打包送回 Barbie Land。糾結於芭比代表的是傳統完美優雅的女性,不能有憂鬱症芭比,但按按計算機市場有商機,CEO 又馬上轉風向同意製作。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芭比在美泰兒對付性別歧視時,肯尼在調查與學習現實世界裡男性怎麼在制度裡得到好處,再把這些制度複製到 Barbie Land,讓肯尼﹙們﹚也享有一樣的好處。這裡帶出了男性一開始也是學習制度,繼承制度給的紅利,所謂繼承就是生下來就享有的權利。有些男生看完電影會覺得被說教,那是因為一直以來沒有覺察到自己是父權繼承制的既得紅利者,他們只是按照制度來讓女性為他服務﹙翻成白話是:我本來就是這樣過,也沒什麼不好﹚。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我實在厭倦看到我自己和其他女性,
試圖做出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事,
只是為了要別人來愛我們自己 。」

肯尼把父權制搬回了 Barbie Land,觀眾透過 Barbie Land 裡的情節,縮時微觀父權、女權、男性的脆弱面、女性如何反制的過程。這段我的反思:人是群體動物,人想要融入社會是本能,為了融入我們會努力扮演社會化的角色,比如做個好爸媽、做個好員工,背後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但這些代價換來的是忽視自己內心的聲音。

肯尼搞了一大圈後,發現管理很累,自己其實只是想要養隻馬吸引芭比的注意。
肯尼問芭比:「我要怎麼做你才會喜歡我?」芭比說:「你就是你、你不屬於任何人,你不必待在沙灘上、也不必練得特別壯。你就是你自己。

肯尼認為做了「什麼」,芭比就會喜歡他。需要做什麼才能獲得別人喜歡你,這是工具人的想法,工具有用才有價值,有價值才有人愛。工具人的「有用」能跟對方換「愛」,等價互換是交易的行為。在此同時,有這樣想法的工具人肯尼背後,還有個隱藏的信念是認為「愛是有價格可以量化的」。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站在原地的母親
追尋自我的女兒

芭比帶著青少女Sarah﹙Ariana Greenblatt 飾演﹚和她的母親Gloria﹙America Ferrera 飾演﹚回到 Barbie Land。Sarah一開始對芭比充滿批判還加上翻白眼,後來她理解了芭比是陪伴母親成長的朋友,願意跟著母親一起參與行動,跟芭比一起想辦法改變 Barbie Land父權制。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母女關係是女性面臨的第一個生命議題,如果「芭比」是完美女性的形象的話,那麼對孩子來說母親更像完美女性。女性想要成為自己,先要理解自己是主體,能夠與母親一分為二,才能開始走向追尋自我的英雄之路。這點在電影裡漢德勒在與芭比談話的過程中就點出在女兒往前走時,母親能做的是讓女兒知道自己從哪裡出發。

她對芭比說:「身為母親的我們就站在原地,好讓女兒回頭看時,知道自己走了多遠。﹙We mothers stand still so our daughters can look back to see how far they have come.﹚」這段話是以母親的角色在鼓勵女兒﹙這裡芭比代表的是女兒﹚追尋自我,做自己想做的,成為你自己。女性要傳承的不是做媽,也不是成為另一名女性,而是「成為你自己」。

當 Barbie Land 的芭比們被洗腦成父權下的服務者時,她們早就忘記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轉而認同父權想要的主流價值。當女性用男性思考方式思考自己,會阻礙女性成為真正的自己。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觀後心得

演喜劇要抓住喜劇的節奏,是對演員的一大挑戰,演芭比的瑪格羅比一邊天然呆一邊講出很直擊內心的台詞﹙像是:「你要積極找尋自我,即便沒有我在身旁」﹚時,我真的覺得好震驚好好笑,竟然能演出又膚淺又深度的芭比!|
至於真人肯尼萊恩葛斯林在媒體上說:「我已經擁有了 Ken-ergy!﹙肯式能量﹚」本人似乎就是很幽默的男紙!而且在演肯尼時還會加很多微表情小動作讓肯尼塑料人更立體,像有一段肯尼偷渡芭比的車,要跟她去 Real World 一起唱歌那段表情實在太好笑。

這是個把電影跟玩具 IP 放開玩的作品。
導演一開始先用懷舊風讓喜歡芭比的、小時候玩過芭比的人﹙例如我﹚,滿足小時候的想像世界。讓青少女Sarah代表,提出芭比物化女性的外界批判後,再讓芭比與未來的自我形象相遇,讓芭比﹙觀眾﹚知道老了也可以很美,不是只有芭比那樣才叫美。故事後半段讓芭比思考自己要永生當塑料娃娃,還是成為能創造的生命。生命意味著會老會死亡。最後電影裡芭比去看婦產科,意指芭比變成不完美的一般人,而芭比決定要當有生命的人類,因為她想要體驗生命。這呼應了一開始芭比對死亡發出的疑惑。

《芭比》對觀眾來說是一面鏡子,每個人能抓住自己想看的故事線。在商業面來說透過這次玩具 IP 躍上大銀幕,把芭比的形象重新塑造,變成女性自我接納療癒關係先知,美泰兒這招自黑打自己臉,展現想要重新定位「芭比」的企圖做的非常到位,讓新的形象取代傳統保守的價值觀,同時拿來做自嘲。

資本的力量是讓商業電影誕生的關鍵,在議題上討論的是人生的意義,以母女關係,親密關係等場景切入,芭比本身就代表流行文化的核心,電影力求最大限度的貼近觀眾的日常又不流於媚俗,值得推薦給你。

菁式紀錄 / IG / 電子報訂閱



精選內容

擁有者

一個從小就喜歡搞叛逆的數位創作者。近幾年迷上蘇格拉底對話,在法國「Institul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讓自己獲得思考的自由。 榮格愛好者。熱愛研究寓言、神話與童話。擔任思維訓練教練,擅長以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協助來訪探索人生。
追蹤最新動態, 和 4 位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