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讀後感│談職場個人生存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實在無助的時候,就努力吧!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找工作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什麼都好;雖然有工作,總是一直做重覆的事,沒有工作樂趣只期待放假;講到工作就拖延症上身,拖到最後每件事都逼近死線累死自己;想要進步但是身邊沒有人可以問;不想一直在職場混但也不知道怎麼進步。

這本書的作者是華人地區最強說書人-樊登。怎麼說是最強說書人呢?在2013年就以收費制的「樊登讀書會」,在知識付費時代成為先行者。透過APP為大家每年講50本好書,目前累積400萬名付費、1000萬名總會員。
羅輯思維中樊登曾經來客串( 罗辑思维 174 樊登:联盟,雇主与员工的新型关系 ),我因此對他有一些印象。他在作者序裡提到:「真實的態度面對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當下做的工作,就是你當下人生的全部。投入其中,認真地談話、寫字、思考、行動,這幾乎就是修行的全部。」
你覺得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嗎?

我認為工作真的是最好的修行。
我的職場生涯算是順利的,一開始做貿易業業務助理,再來轉戰半導體業做採購,接著轉進電商,什麼都做,一做十年還挑戰自己創業。
電商時期我剛開始接的產品線是百貨女裝跟包包,為了搞清楚要怎麼賣,什麼材質配什麼包包,什麼季節會配什麼配件。上班以外,假日下班都去逛百貨公司,還會研究雜誌、路人怎麼穿搭,文案怎麼寫才會賣,有時連做夢都在想文案怎麼寫。

當時電商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老闆給我很大的空間去學習,才有後來的創業機會。但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高低起伏週期很短,沒有強大的心智很難渡過低潮期。所以如果一直低潮卡關,我會進行閱讀或學點別的技能來讓自己開心一點。

以下是我看完這本書,節錄我對書裡最有印象的三個重點和自我觀點,跟你一起分享:

【談人的分類】:不可燃(阻燃)型、可燃型、自燃型
不可燃型的人:就是無論你怎樣勸說、激勵,都無法激起他工作熱情的人
可燃型的人:透過外部激勵,可以好好完成工作的人。
自然型的人:像火柴一樣一點就著,根本不需要外界激勵,每天都有很多新點子,時刻思考著怎樣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們的教育往往強調,只要被動的完成就可以,正是這種模式,培養了我們被動型的心態。這種心態一旦形成,再想要將其轉化成自燃型的人就非常困難。

分享一下我觀察過的職場人大約分類,不可燃大約佔7成,可燃型大約佔2.5成,自燃型大約佔0.5成。
自燃型大部分是組織發起人或創辦人,而且的確是講個頭,他就可以把中間、後面的行動方案都講完。會遇到可燃型的人以剛出社會的人佔多數。
在不同情境與不同目的下會不會自燃也會有差別。
所以我覺得燃不燃應該是指對這件事有沒有熱情,也許你對這個領域沒有熱情,但是換一個領域有,就可以調整成可燃型。在人類行為裡總是動機為王。

【談改變】
找到亮點,制定關鍵行動,指明目標,這三點能夠有於指揮理性的騎象人。只有當騎象人找到一個準確的方向時,他才敢走,否則他就會退縮,什麼都不做。

這個部分我曾應用在推動公益計劃的執行。目標是提高組織社會形象,讓捐款人認識單位,在關鍵行動設定的是志工活動,亮點的部分是在認知思維的改變。這個改變的方程式讓組織成員提高回到社會連結的意願,也讓捐款人願意支持。
確實在沒有方向的時候,大象(感性)是無法控制的。

【談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作者反對一萬小時的訓練,其原因是會有三個誤導:
1.不能跟任何人承諾,只要一萬小時就會怎樣。不是所有的行業,做到一萬小時可以成為專家。
2.有時候有些事情,幾百個小時就足以拉開普通人的差距。
3.有時候就算超過一萬小時的練習,甚至做了一輩子,也成不了專家。

在工作中使用刻意練習的最佳方法,就是把每一次工作都視作一次訓練。
首先從專注開始,找到專業的人給我們回饋,最後不斷糾正。不斷挑戰舒適區。

我發現如果在一件事上保持有目標的刻意練習,進步的幅度與速度會變得很快,但是關鍵是不能偏離目標。聖經有一句話: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而每一次工作都當做一次訓練,就能夠快速進步。

讀完《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覺得好像一口氣讀了14本書的精華。像品嚐一頓美味的法國菜;從前菜到甜點,以職場為脈絡,一道道的端上來,供讀者品嚐。
書中談到東西方對工作抱持的看法差異,列出不同面向談職場的各種問題,例如個人新進職場如何自處?如何把工作做好?如何精進?如何管理團隊?如何開始創業?共分成五大章節。中間樊登也有分享他自己的看法,實在有趣。當我們把人生割裂成工作與生活時,就容易產生分別心,而作者提醒我們:真正的修行體現在每一天的工作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菁式記錄
6會員
64內容數
探索語言、AI與內在思維之間的錯位現象。以小說形式記錄一場尋找理解與表達的語場修行,結合心理學、哲學與數位工具書寫,寫給那些習慣反覆琢磨一個詞、懷疑自己話語的人。
菁式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5/03/27
寫給在台北月台上,與京都回憶交錯的那一刻。 有時候,安靜不是來自靜止,而是來自一瞬間讓你慢下來的細節。 比如月台上的一個包巾圖案、陌生人的微笑、列車即將抵達的聲音。 早上九點, 我站在捷運月台,準備前往市中心。 前方的年輕人背著一個日式包巾, 米白色的布料
Thumbnail
2025/03/27
寫給在台北月台上,與京都回憶交錯的那一刻。 有時候,安靜不是來自靜止,而是來自一瞬間讓你慢下來的細節。 比如月台上的一個包巾圖案、陌生人的微笑、列車即將抵達的聲音。 早上九點, 我站在捷運月台,準備前往市中心。 前方的年輕人背著一個日式包巾, 米白色的布料
Thumbnail
2024/08/15
探索書寫如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增強創造力,從自由書寫到哲學書寫,這篇文章分享多種書寫方法和技巧,讓思考變得更清晰明朗,進而提升心靈的對話。作者也提供有效的策略,幫助克服書寫中的困難,鼓勵讀者在書寫中尋找熱情,開啟新的生活視野。
Thumbnail
2024/08/15
探索書寫如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增強創造力,從自由書寫到哲學書寫,這篇文章分享多種書寫方法和技巧,讓思考變得更清晰明朗,進而提升心靈的對話。作者也提供有效的策略,幫助克服書寫中的困難,鼓勵讀者在書寫中尋找熱情,開啟新的生活視野。
Thumbnail
2024/07/19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2024/07/19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自由工作者縱然有著彈性的工作時間,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好生羨慕,但彈性的背後,也時常意味經濟來源的波動。《一個人工作聖經》出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許多公司採取WFH模式,似乎也讓如何因應一人工作的生活成為課題。本書做為一人工作的指南,鼓勵人們建立屬於自我的工作方式,讓宅工作者能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自由工作者縱然有著彈性的工作時間,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好生羨慕,但彈性的背後,也時常意味經濟來源的波動。《一個人工作聖經》出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許多公司採取WFH模式,似乎也讓如何因應一人工作的生活成為課題。本書做為一人工作的指南,鼓勵人們建立屬於自我的工作方式,讓宅工作者能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剛開始翻閱這本書,看到作者不斷歌頌工作對人生的價值和性靈的陶冶,以為是一本站在資方角度鼓吹社畜全心奉獻給工作的洗腦書,要不就是作者是個過度天真的工作狂異類。加上聽友人評論是「觀念過時的心靈雞湯」而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讓我一度覺得我為什麼要讀它。 然而讀到後來,覺得對工作上的心態調整的確有些不錯的啟發
Thumbnail
剛開始翻閱這本書,看到作者不斷歌頌工作對人生的價值和性靈的陶冶,以為是一本站在資方角度鼓吹社畜全心奉獻給工作的洗腦書,要不就是作者是個過度天真的工作狂異類。加上聽友人評論是「觀念過時的心靈雞湯」而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讓我一度覺得我為什麼要讀它。 然而讀到後來,覺得對工作上的心態調整的確有些不錯的啟發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已經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學習」已經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準配備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已經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學習」已經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準配備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常常,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要不斷的努力嘗試、直到出現成效,但回顧過往卻也常常發現,當自己變得焦躁時,服務的效果卻總是不如預期。最近看了「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許多實質上的調整...
Thumbnail
常常,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要不斷的努力嘗試、直到出現成效,但回顧過往卻也常常發現,當自己變得焦躁時,服務的效果卻總是不如預期。最近看了「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許多實質上的調整...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做人的目的,是來了業;修行的目的,是來了塵。」   「『不要理它』,也是一種修行,能夠不理會外境和幻境的人,因為心有足夠的定力,才能真正開始契入修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做人的目的,是來了業;修行的目的,是來了塵。」   「『不要理它』,也是一種修行,能夠不理會外境和幻境的人,因為心有足夠的定力,才能真正開始契入修行。」
Thumbnail
昨日才大言不慚地說要愛上工作,今日的我又遭遇挫折,哭喪著臉,喊著討厭工作,說我是玻璃心、草莓族都可以,事實就是我的心很不舒服,難過到需要找大學同學,訴苦兩個小時,你也曾經或現在正如此崩潰嗎?來看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工作法。
Thumbnail
昨日才大言不慚地說要愛上工作,今日的我又遭遇挫折,哭喪著臉,喊著討厭工作,說我是玻璃心、草莓族都可以,事實就是我的心很不舒服,難過到需要找大學同學,訴苦兩個小時,你也曾經或現在正如此崩潰嗎?來看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工作法。
Thumbnail
你,喜歡看哪一類書呢? 人生階段都會有一種書,特別吸引你去閱讀去了解,一方面尋得一種認同也是在找一個出口與方法。 這社會,不缺乏努力的人們,想要有成就,努力是必要的。 那麼,同樣要努力,何不付出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人生的導師有很多種,書也是一種,試試看這兩本書帶給你的力量吧!
Thumbnail
你,喜歡看哪一類書呢? 人生階段都會有一種書,特別吸引你去閱讀去了解,一方面尋得一種認同也是在找一個出口與方法。 這社會,不缺乏努力的人們,想要有成就,努力是必要的。 那麼,同樣要努力,何不付出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人生的導師有很多種,書也是一種,試試看這兩本書帶給你的力量吧!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找工作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什麼都好;雖然有工作,總是一直做重覆的事,沒有工作樂趣只期待放假;講到工作就拖延症上身,拖到最後每件事都逼到死線累死自己。 我們要怎麼在工作裡修煉?讓自己更好? 歡迎你來看看這篇文章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找工作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什麼都好;雖然有工作,總是一直做重覆的事,沒有工作樂趣只期待放假;講到工作就拖延症上身,拖到最後每件事都逼到死線累死自己。 我們要怎麼在工作裡修煉?讓自己更好? 歡迎你來看看這篇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