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連結
Top 5
1
《越依賴核電,越缺電的法國》
2
核三延役公投論述之分析:解構葉宗洸、翁曉玲、黃士修之論述
3
《殞落中的核電:數據揭示的全球衰退與未竟之諾》
4
擁核論述矩陣
5
當戰爭來臨,核電廠依然無法供電
1
《越依賴核電,越缺電的法國》
2
核三延役公投論述之分析:解構葉宗洸、翁曉玲、黃士修之論述
3
《殞落中的核電:數據揭示的全球衰退與未竟之諾》
4
擁核論述矩陣
5
當戰爭來臨,核電廠依然無法供電
麥斯產業前瞻分析
《離岸風電的颱風減災效益》
台灣海峽風力資源的終極潛力 本節旨在建立台灣海峽離岸風電發展的物理與法規上限。分析將從宏觀的政策目標出發,深入至微觀的技術限制,以期對最大可能部署規模進行可信的估算。 劃定可開發海域範圍 分析的起點是台灣明確的國家政策,該政策設定了在2050年實現淨零路徑中,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到40至55 G
2025/09/04
1
麥斯管理顧問公司簡介 Sep 2025
《MVS公司簡介》聚焦DBS方法論。以Maxwell Industry Foresight進行產業前瞻,連結0→1新事業與預測式行銷,將洞見化為產品與可持續成長。內容含方法論、KPI/Gate及案例、治理模板與預測儀表板,說明如何以投資與董事會語言對齊技術、商業、資本,交付可預測、可複製的成長引擎。
2025/09/02
地動 vs. 地裂:核三廠地震風險之地質與工程分析
第一章:地震威脅的二元性: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本章旨在建立此份報告的核心科學前提:為抵禦結構物因地震搖晃而設計的「抗震能力」,與結構物因其基座土地被撕裂而無法倖存,此二者之間存在著關鍵且不可互換的差異。此一區別對於理解台灣電力公司馬鞍山核能發電廠(下稱核三廠)所面臨的特定風險至關重要。 1.1 地
2025/08/30
啟航未來:2025年自駕船舶產業全景分析
執行摘要 2025年是全球無人船舶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捩點。本年度的標誌性特徵在於初步國際法規框架的成形、關鍵賦能技術的成熟,以及市場規模的穩健擴張。全球市場預計將達到約67億至69.6億美元的規模,並展現強勁的增長潛力 。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源於對提升營運效率、強化航行安全及響應全球永續發展目標的迫
2025/08/28
電動車革命與石油產業轉型如何塑造川普的能源主導議程
本報告旨在深入剖析川普政府對地熱能源出人意料的偏好政策。報告的核心論點為:此一政策並非孤立現象,而是美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為應對交通運輸電氣化所帶來的長期生存威脅,所進行戰略遊說的直接成果。隨著電動車(EV)的普及化,全球對石油需求的長期前景看跌,迫使傳統能源巨擘尋求業務多元化。地熱能源,特別是強化型
2025/08/22
2
《統計學證明地熱發電比核能發電更穩定》
第一節:發電廠穩定性的剖析:容量因子作為權威性指標 本報告旨在對美國地熱發電與核能發電在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間的營運穩定性進行嚴謹的量化比較,資料來源為US EIA。為此,必須首先建立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並定義衡量效能的關鍵指標。本節將精確定義營運穩定性,並闡述為何選擇「容量因子」(Ca
2025/08/21
台灣離岸風電政策全面解析:解析雙向差價合約(CfD)與企業購電協議(CPPA)的混合機制
I. 執行摘要 離岸風電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柱,其開發與融資高度依賴政府的支持機制。本報告旨在提供一份全面性的深度剖析,整合了全球三大核心支持機制——固定電價躉購(FIT)、差價合約(CfD)與競爭性競標(Bidding)——的比較,並將其應用於台灣獨特的市場情境,最終提出一個為台灣量身打造的
2025/08/21
擁核論述矩陣
斷裂帶上的賭注:解構台灣擁核論述的真相 第一部分:繪製擁核論述地圖 1.1 導言:一場極化爭議的再起 台灣的核能爭議,是一部橫跨數十年的社會、政治與環境史詩。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場辯論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特別是圍繞核三廠延役公投的攻防,使得擁核與反核兩大陣營的
2025/08/19
《殞落中的核電:數據揭示的全球衰退與未竟之諾》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能源轉型是一場關於速度、成本和規模的競賽。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迫切需求下,任何能源技術的價值都必須通過其能否快速、經濟且大規模地取代化石燃料來衡量。核電,長期以來被其支持者定位為穩定、低碳的基載電力來源,然而,一份對全球數據的嚴謹審視,卻揭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本報告旨在論
2025/08/18
地熱發電讓台電一年獲利6000億元
本報告旨在深入分析2050年台灣達成40GW地熱發電的宏大願景,此一目標雖極具挑戰性,卻可能為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的財務健全與台灣的能源安全帶來典範性的轉變。報告的核心財務結論指出,此願景的獲利能力並非必然,完全取決於能否實現低於每度新台幣3元的均化能源成本(LCOE),而這項成就高度依賴先進地熱系
2025/08/17
3
查看更多
《離岸風電的颱風減災效益》
台灣海峽風力資源的終極潛力 本節旨在建立台灣海峽離岸風電發展的物理與法規上限。分析將從宏觀的政策目標出發,深入至微觀的技術限制,以期對最大可能部署規模進行可信的估算。 劃定可開發海域範圍 分析的起點是台灣明確的國家政策,該政策設定了在2050年實現淨零路徑中,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到40至55 G
2025/09/04
1
麥斯管理顧問公司簡介 Sep 2025
《MVS公司簡介》聚焦DBS方法論。以Maxwell Industry Foresight進行產業前瞻,連結0→1新事業與預測式行銷,將洞見化為產品與可持續成長。內容含方法論、KPI/Gate及案例、治理模板與預測儀表板,說明如何以投資與董事會語言對齊技術、商業、資本,交付可預測、可複製的成長引擎。
2025/09/02
地動 vs. 地裂:核三廠地震風險之地質與工程分析
第一章:地震威脅的二元性: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本章旨在建立此份報告的核心科學前提:為抵禦結構物因地震搖晃而設計的「抗震能力」,與結構物因其基座土地被撕裂而無法倖存,此二者之間存在著關鍵且不可互換的差異。此一區別對於理解台灣電力公司馬鞍山核能發電廠(下稱核三廠)所面臨的特定風險至關重要。 1.1 地
2025/08/30
啟航未來:2025年自駕船舶產業全景分析
執行摘要 2025年是全球無人船舶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捩點。本年度的標誌性特徵在於初步國際法規框架的成形、關鍵賦能技術的成熟,以及市場規模的穩健擴張。全球市場預計將達到約67億至69.6億美元的規模,並展現強勁的增長潛力 。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源於對提升營運效率、強化航行安全及響應全球永續發展目標的迫
2025/08/28
電動車革命與石油產業轉型如何塑造川普的能源主導議程
本報告旨在深入剖析川普政府對地熱能源出人意料的偏好政策。報告的核心論點為:此一政策並非孤立現象,而是美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為應對交通運輸電氣化所帶來的長期生存威脅,所進行戰略遊說的直接成果。隨著電動車(EV)的普及化,全球對石油需求的長期前景看跌,迫使傳統能源巨擘尋求業務多元化。地熱能源,特別是強化型
2025/08/22
2
《統計學證明地熱發電比核能發電更穩定》
第一節:發電廠穩定性的剖析:容量因子作為權威性指標 本報告旨在對美國地熱發電與核能發電在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間的營運穩定性進行嚴謹的量化比較,資料來源為US EIA。為此,必須首先建立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並定義衡量效能的關鍵指標。本節將精確定義營運穩定性,並闡述為何選擇「容量因子」(Ca
2025/08/21
台灣離岸風電政策全面解析:解析雙向差價合約(CfD)與企業購電協議(CPPA)的混合機制
I. 執行摘要 離岸風電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柱,其開發與融資高度依賴政府的支持機制。本報告旨在提供一份全面性的深度剖析,整合了全球三大核心支持機制——固定電價躉購(FIT)、差價合約(CfD)與競爭性競標(Bidding)——的比較,並將其應用於台灣獨特的市場情境,最終提出一個為台灣量身打造的
2025/08/21
擁核論述矩陣
斷裂帶上的賭注:解構台灣擁核論述的真相 第一部分:繪製擁核論述地圖 1.1 導言:一場極化爭議的再起 台灣的核能爭議,是一部橫跨數十年的社會、政治與環境史詩。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場辯論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特別是圍繞核三廠延役公投的攻防,使得擁核與反核兩大陣營的
2025/08/19
《殞落中的核電:數據揭示的全球衰退與未竟之諾》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能源轉型是一場關於速度、成本和規模的競賽。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迫切需求下,任何能源技術的價值都必須通過其能否快速、經濟且大規模地取代化石燃料來衡量。核電,長期以來被其支持者定位為穩定、低碳的基載電力來源,然而,一份對全球數據的嚴謹審視,卻揭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本報告旨在論
2025/08/18
地熱發電讓台電一年獲利6000億元
本報告旨在深入分析2050年台灣達成40GW地熱發電的宏大願景,此一目標雖極具挑戰性,卻可能為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的財務健全與台灣的能源安全帶來典範性的轉變。報告的核心財務結論指出,此願景的獲利能力並非必然,完全取決於能否實現低於每度新台幣3元的均化能源成本(LCOE),而這項成就高度依賴先進地熱系
2025/08/17
3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